天安门毛主席像会挂到何时?早在1980年时,邓小平就给出了答案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每个曾经去北京的人,就一定不会错过天安门广场,漫步在广阔的广场上,在硕大的主席像前驻足流连,瞻仰开国领袖的伟大风采。

并合影留念,这是我们缅怀,纪念伟人的一种方式。穿越了历史的时空,仿佛他还在我们身边。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毛主席像便被挂在了天安门城楼上。直至今天,新中国已经成立73周年,毛主席像虽然经过了多次的改版,却始终未被摘下过。

而这巨幅的画像也早就和城楼上的红墙黄瓦融为一体,和天安门融合在一起,默默注视着这华夏盛世。

而新中国成立73周年以来,一共产生过八位国家主席。那么为什么毛主席的画像不曾摘下,替换为我国历任国家领导人的画像呢?毛主席的画像又会在天安门城楼挂到何时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奥莉娅娜·法拉奇(后文简称法拉奇),作为世界新闻史上的传奇记者,曾经采访过许多世界上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化经济名人。

包括卡扎菲、阿拉法特、基辛格、伊丽莎白二世等。她的采访技术十分高明,采访风格也异常犀利。

当她采访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巨头时,总是乐于提出尖酸刻薄刁钻甚至尖锐的问题,常常令被采访者头疼不已。

而这也是她闻名于新闻界的特点。正是凭借着这些尖锐且视角独特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叱咤风雨的经济巨头和政坛领袖都在她这种犀利的问题中不自觉的流露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法拉奇坦言,这也正好是她想要的结果。

自1978年12月18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便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全世界都开始对中国产生了强烈兴趣。

世界都在猜测,中国是不是要走前苏联修正主义的路?邓小平是不是也在走赫鲁晓夫的路?

这自然也引发了法拉奇的注意,法拉奇非常关注中国正在发生的变革,她想要世界能够认识到中国正在发生什么,做出什么样的改变,她想将有关中国的第一手信息通过自己传播出去。

同时也对邓小平,这个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她觉得如果要了解中国的问题,邓小平是关键人物。为此她不惜大费周章,迫切地想对邓小平做一次专访。

为此法拉奇不惜以“走后门”的形式获得了采访邓小平的机会,1980年8月21日,时任意大利总统的佩尔蒂尼访华,趁着这个机会,法拉奇借用父亲在政府中的关系获得了随总统访华的机会,并最终实现了对邓小平的采访。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这次采访,法拉奇做了大量的准备,她专门整理研究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各种历史资料,并认真研究了近期发生在中国的各种事件。

同时还搜集了关于邓小平的资料,看外国人写的邓小平传记,对邓小平的生平有所了解。力求在这次采访中能获得自己满意的结果。

1980年8月21日上午10点,人民大会堂118厅,法拉奇终于见到了自己一直想要采访的邓小平。而这次采访也安排得很特殊,法拉奇提出要进行独家采访报道,不允许其他新闻机构的人参与,包括中国记者。

所以,中国记者仅仅呆了几分钟,留下几张照片便匆匆退场。剩下除法拉奇外只有邓小平和其余三名工作人员。

寒暄结束,法拉奇同邓小平便开启了长达2个多小时的专访。法拉奇抛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挂下去?”

“以前的中国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毛主席的画像,但如今却几乎都取了下来,只剩下那么几幅,我想请问邓先生,天安门上的主席画像,以后还会继续悬挂吗?”

这个问题看似平平无奇,却十分犀利且暗藏玄机。这是一个艰难的问题,此时的中国已经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而正在发生的变革又是和之前的道路有所不同。

对过去以毛主席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及他们一些方针政策的态度,以及如何评价其是非功过,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而且自从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社会上也出现了诸如“应该抛弃’毛泽东思想’就像当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人对待斯大林那样”这种声音。

国际上,对这个现象也都非常关注,纷纷猜测中国是不是在走苏联的老路。因此,在这个节骨眼儿,法拉奇抛出的这个问题刁钻的可怕,既测试一下当时中国人对毛主席有什么样的态度,又能了解中国未来将要走什么样的道路。

这是一个艰难的问题,会见厅的空气瞬间凝重起来,法拉奇果然厉害。面对这个问题,邓小平毫不迟疑,回答得非常干脆“要永远保留下去”。

法拉奇似乎没有想到邓小平会回答得如此干脆利落,没有迟疑。她顿了顿,身体微微前倾,想要继续追问。

邓小平不等对方开口便表明了态度“在过去,毛主席的画像四处都挂,随处可见,并非件严肃的事,而且也无法体现出对于主席的敬重………..对于中国而言,毛主席是党和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是一位永远值得铭记的伟大领袖。”

面对法拉奇设下的陷阱,邓小平保持淡然的笑容,丝毫没有被对方所影响,用睿智而坦率的回答巧妙的避开了。

而后,法拉奇连续抛出多个敏感性问题,但很显然,她那一套在过去无往而不胜的模式,在面对眼前这位智慧、坦率、文雅的伟人时失效了。

采访是成功的,经法拉奇整理撰写的专访稿在《华盛顿邮报》上一经发表便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各国领导与媒体纷纷赞赏邓小平睿智又出色的回答。

当这篇专访稿刊登在国内报刊上时,在国内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无数国人也被邓小平在采访中出色的表现所折服。

可以说这次采访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确立后,中国在国际上的又一次成功亮相。

也是改革中的新中国对世界发出的新讯号,让世界重新认识了并解读了改革开放下的中国。

斯人已去,音容宛在。人总是会老的,曾经为这片土地奋斗过,耕耘过的人慢慢都离开了,但他们生前所为之奋斗的事业,所种下的种子,必将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庇佑这方水土,护佑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子孙。

在如今的大街小巷,我们似乎很难再看到随处挂着的毛主席画像,但是他的目光依然在远方,在巍峨的天安门上,他的音容笑貌如故。透过历史的长河,他依旧默默地注视着。

每当共和国华诞之时,那热闹的大红灯笼依旧被挂起时,那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再度奏响时,那一片片军容整饬,英姿飒爽的队伍经过时,人民内心的思念之情也随之越发高涨。

有些思念不必时时提起,却永远萦绕在心间。这盛世,如您所愿。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2年 10月 13日
下一篇 2022年 10月 13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