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1958年为何被批判?杨尚昆说:就是得罪了两个半元帅

1958年5月26日,时值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作为总参谋长的粟裕像往常一样,赶到中南海居仁堂参加元帅会议。然而,就是这场会议上,粟裕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成为了会议的中心。

粟裕

因为,在接下来的两次元帅会议中,会议集中对粟裕进行了批判。这场毫无征兆的批判令粟裕极为委屈,也十分莫名其妙:好端端的,为什么就在会议上批判自己,并被责成检讨呢?

这场批判就连有的元帅都十分感到十分突然,叶剑英元帅就在询问总参的一名同志时说:我看粟裕最多是个骄傲的问题吧?

然而,接下来对粟裕的批判却火力全开,对于粟裕的批判也一再扩大。从军以上扩大到师以上,参加的人数也从4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

最终,这场批判以粟裕违心写下检讨书,被解除总参谋长一职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和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为结局。

而且自此之后,粟裕彻底离开一线部队,一直带着这个沉重的包袱,甚至,就连去世时都没有解开。

粟裕

当时,粟裕被批判并解除总参谋长职务后,关于粟裕的错误还被口头传达至军队团一级、地方地委一级。军事才华横溢、战功赫赫的我军第一大将,为什么会突然遭到批判呢?

对此,杨尚昆后来曾这样说过:粟裕同志1958年的事我了解,当时我是中央办公厅主任,他的事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得罪了两个半元帅。

杨尚昆

那么,这“两个半元帅”究竟是谁呢?

第1个元帅是当时粟裕的直接上级彭德怀元帅。

从1951年被毛主席调到北京担任副总参谋长一职之后,粟裕就直接在主持军委的彭德怀元帅的领导之下。

然而,对于总参谋长一职,由于对粟裕并不了解,彭德怀其实更青睐于自己更熟悉的老部下黄克诚大将,为此,还专门为黄克诚大将设置了军委秘书长一职。

因此,就任总参谋长之后,粟裕的工作便受到了很大的掣肘,与此同时,对于许多工作上的看法,两位军功赫赫的统帅也出现了不同意见。

例如,粟裕当时认为,为了应付突发事件,建议抽调几个军作为统帅部的战略预备队,这几个军不列入各军区战斗序列,而是由统帅部统一机动指挥。

这一建议其实是极富远见的,能够很好地应对突发事件。然而对此,彭德怀元帅却不以为然,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并否掉了粟裕的建议。

不过几年之后,已经没有彭德怀的军委还是从战略角度出发,建立了这样的部队,这显然是与粟裕当年的建议不谋而合。

彭德怀

与此同时,由于性格上的截然不同,再加上彭德怀元帅性烈如火,两个人多次因为工作出现了矛盾。

例如,毛主席要求粟裕有事向他报告,粟裕为了让毛主席及时了解军中情况,按照要求每周直接向毛主席报告一次。对此,彭德怀元帅却十分不满。

彭帅认为,越过自己直接向上级的上级汇报是不合适的。听到此信之后,粟裕十分为难,向毛主席汇报是毛主席的要求,他当然不能不报告,但是,彭德怀元帅又有意见。

所以,粟裕在给毛主席的报告上写到“彭副主席转报毛主席”,然而,这却再次让彭德怀元帅十分生气,他说:我不是你的通讯员!然而,不写这句话直接上报,彭德怀元帅又会说:怎么,又想越级告状?

在这种情况之下,并不善于调节内部关系和为人处事的粟裕左右为难。

另一个不满的元帅则是聂荣臻元帅。1951年到1952年间,聂荣臻担任副总参谋长,实际主持总参谋部的工作,而粟裕则是第2副总参谋长。

聂荣臻元帅

工作期间,聂荣臻由于担心毛主席事情太多太忙,所以对于呈送给毛主席的文件有所控制。而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粟裕交给毛主席的报告。

当时,根据聂帅的要求,粟裕改成每半个月报告给毛主席一次,频率降低,内容自然不得不减少。毛主席对此十分生气,张震上将在回忆录中就提到过这一幕:

毛主席严肃地说:最近一个时期,我感觉工农青妇的菜摆了一大桌,吃也吃不了。可是,军队系统的菜太少,我饿得慌,你们为什么对我封锁呢?

毛主席的批评让聂荣臻不得不想做了书面检讨。而作为第二副职的粟裕认为,聂帅都检讨了,自己也应该承担责任,所以,他也向毛主席做了书面检讨。

收到检讨书后,毛主席对于粟裕的检讨专门做了批示:检讨很好,而且,毛主席还对比聂荣臻的工作,肯定了粟裕的工作,并借机批评了聂荣臻。

聂荣臻

虽然粟裕的检讨完全是出于工作负责的角度,然而,毛主席的批示和传阅还是让聂粟之间产生了误会。

剩下的“半个元帅”,则是长期与粟裕搭班的陈毅元帅。当时,有人批判粟裕是“随饶反陈”,“饶”指的是饶漱石,“陈”则是陈毅元帅。

从抗战时期开始,粟裕就长期与陈毅搭档,陈毅负总责,而粟裕则实际负责军事指挥,两个人配合亲密无间,打了无数辉煌的胜仗。

当然,在工作期间,两个人因公也不可避免地会有意见上的不同。然而对此,却有人捏造事实,甚至将粟裕打成“饶漱石的帮凶”。

然而,这三个元帅所谓的“得罪”,其实是完全是工作上的分歧。众所周知,粟裕虽然军事才华横溢且战功赫赫,但是,他的性格却极为低调,不争不抢,不善言谈。

而且,由于低调内敛,十分谦虚,再加上粟裕长期战斗在远离中央的敌人腹心之地,他更擅长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对于党内斗争却完全不了解。

陈毅元帅

正是因为这种不善斗争,不了解斗争,太过低调的性格,让大多数元帅对于这个军中第一大将并不足够了解。再加上粟裕太过低调,工作岗位又是十分关键又容易得罪人的总参谋长,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容易在工作中产生冲突。

例如,对于彭德怀元帅,两个人因为性格的和工作上的原因,确实有过矛盾,甚至在1958年批判会议上,彭德怀元帅对粟裕还有过明确的批判。

但事实上,这些都是因为性格和工作上的冲突,两人并没有私人方面的恩怨。其实,同样被批之后,彭德怀对于这段历史也有过反思和悔过,他就曾对侄儿侄子彭启超说:

我这个人一生犯过不少错误,1958年春夏的全军反教条主义,就是一个错误。现在回想起来,对刘伯承同志、粟裕同志、萧克等一批同志的批判和处理太过火,言过其实,使他们受了委屈。虽然不是我的本意,但我是会议主持人,我有错误啊。

至于与陈毅元帅之间的矛盾,更是更多的却是因为别有用心之人的煽风点火。其实对于粟裕,陈毅始终持肯定意见的。

陈毅

例如,会议上粟裕检讨之后,陈毅就走上前,握着粟裕的手说:讲得很好,并带头鼓掌。而且,在粟裕检讨之后的第2天会议上,陈毅再次在大会上发言:

昨天他的检讨我觉得很好,我个人表示欢迎。过去他在三野军事上贡献是很大的,这是不能抹杀的,战场指挥搞得好,主要是打胜仗的。

至于与聂帅,更是缺乏交流和工作上的误会。

所以,粟裕在1958年被错误批判,更多的是因为国际、国内局势的剧烈变化,包括粟裕本身性格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谦虚低调的粟裕由于不善处理内部关系,在面对复杂的场内斗争时,他过于耿直的性格和做法,总是有意无意地得罪了其他人。

再加上当时左倾错误影响以及国际社会上苏联爆发的朱可夫事件,使得粟裕错误地成为了军委扩大会议上被批判的对象。当然,到1994年,在粟裕逝世10周年之后,持续了38年的冤案终于被平反。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2年 10月 10日
下一篇 2022年 10月 10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