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谢宇弑母案二审 维持死刑原判

案件回顾

■2016年2月14日,谢天琴被人发现杀死在住处。经警方侦查,其子吴谢宇有重大罪案嫌疑,但作案后畏罪潜逃。

■2019年4月21日,逃匿近四年的吴谢宇在重庆江北机场被警方抓获。

■2021年8月26日,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

法院一审以吴谢宇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10.3万元。宣判后,吴谢宇提出上诉。

5月30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上诉一案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参与旁听人士处获悉,30日上午,吴谢宇本人到福州中院当庭听判。

2021年8月30日,吴谢宇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

吴谢宇弑母案二审在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二法庭公开开庭审理。据福建高院发布的消息,二审庭审中,围绕上诉人吴谢宇提出的上诉理由和辩护人提出的辩护意见,法庭组织检辩双方对争议焦点展开法庭调查、法庭辩论。

记者了解到,二审时,吴谢宇作案时是否存在精神障碍是控辩双方争论的焦点问题,辩护人多次向法庭申请精神病鉴定。辩护人提到吴谢宇具有精神病家族史,并且提交了专家论证结果,称吴谢宇作案时辨认和控制能力受限,不能正确辨认自己行为在法律上的意义、性质、作用和后果。检方则在庭上表示,吴谢宇是经过预谋后作案,过程逻辑清楚,杀害母亲后,还有意识地去清理现场,这些行为都能说明吴谢宇完全有刑事行为能力,没有做精神病鉴定的必要。

二审旁听人员向记者透露,吴谢宇此前在庭上表现出强烈的求生欲望,表示希望活着来悔罪。

据福建高院5月30日发布的消息,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5月19日公开开庭审理查明的事实与一审一致。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吴谢宇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吴谢宇因自己的错误认知产生杀母恶念,作案前精心预谋,准备作案工具,谋划杀人手段以及对作案现场的布置和清理,作案手段极其残忍,作案后伪造谢某某笔迹制造其存活的假象骗取亲友钱款,网购他人身份证件并毁坏随身手机卡以逃避侦查,将骗得的钱款用于挥霍,毫无认罪、悔罪之意。吴谢宇的行为严重挑战法律,违背伦理道德,践踏人类社会正常情感,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罪行极其严重。综合全案证据,吴谢宇作案时具有完全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对吴谢宇的死刑裁定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实习记者 胡闲鹤 记者 任江波

二审维持死刑原判

吴谢宇用生命终结作为反面教材

如今,二审法槌落地,维持死刑原判,虽然还要经过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但已经悬念无多。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这份判决,给弑母者吴谢宇以最猛烈、最致命的一击。死刑剥夺的是犯罪者的生命,是最为严厉的刑罚,唯有“罪行极其严重”方能适用。根据刑法规定,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一二审判决对吴谢宇“不留余地”,恰是考虑到了罪犯的主观恶性极深、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简直难以置信,人世间还有这样残暴无道、丧尽天良的犯罪行为。身为儿子,处心积虑、预谋已久,竟然向自己的母亲举起凶器,残忍制造血案之后,更采用种种方式掩饰罪行,长达半年之久。身为亲人们眼中好孩子,曾是家族中的荣光和希望,却利用大家的善良,借用被杀害母亲之名,以出国留学为幌子,骗取亲友钱财144万元,这笔钱也被他挥霍一空。法院以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得出“死刑”这个最后的答案,并无不妥之处。

不可否认,吴谢宇在被捕后,求生欲望极强,一副改过自新的形象。比如,他在看守所里给舅舅、阿姨等多位亲属手写上万字的信件,想要寻求原谅,忏悔自己的行为,也包括哭求法庭给他一次机会,希望活着来赎罪等等。但世上没有后悔药,不是什么罪行一经悔过,都能得到从轻从宽处理。

从法律上讲,即便得到了亲属们的谅解,也不等于多了一道“免死金牌”。而所谓名校学生的耀眼光环也不能影响定罪量刑,不过让人徒增一些唏嘘而已。

如今,随着二审判决落地,司法程序即将终结,但由这起案件所引发的风波涟漪还未平息。一个曾经出类拔萃的名校大学生,为什么学业如此出色,内心却污浊不堪?一个生活中看似与世无争、平心静气的人,实则悲观厌世,曾产生自杀之念,更暴露出一些其他问题,心理的极度扭曲变形,如何察觉、疏导与矫治?在培塑于社会有用之人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层面的教育如何才能深抵人心?这一个个问号,在司法围观之后,还亟待拉直和解决。

司法谢幕,痛定思痛。在这起弑母案中,吴谢宇的母亲还有众多上当受骗的亲属,都是无辜的受害者,值得给予同情,而吴谢宇无疑也是一个悲剧式人物。二审维持死刑原判,是这个弑母者应当付出的违法代价,而吴谢宇案也用生命终结作为反面教材,触动人们对教育和法治的思考,避免类似悲剧再度上演。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卞离石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3年 7月 28日
下一篇 2023年 7月 28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