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做好应对海外经济衰退的准备,全力拼经济

6月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12.4%,前值-7.5%;进口同比-6.8%,前值-4.5%。

1 做好应对海外经济衰退的准备

6月进口和出口均出现下滑,反映外需不足,扩大内需、拼经济重要性上升。

欧美制造业疲软,全球贸易收缩,新出口订单下滑。6月中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4%;美、欧、日、韩的制造业PMI指数分别降至46.0%、43.4%、49.8%和47.8%,全球制造业PMI降至48.8%,连续第十个月处于荣枯线下。

受此影响,全球贸易大幅下滑,韩国和越南出口同比自2022年11月以来持续录得负值,6月分别为-6.0%和-10.3%。

人民币不具备大幅贬值的基础,短期主要受到中美利差的影响,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趋缓、触底反弹。美国通胀快速下行,劳动力市场有所降温,市场对7月是“最后一次”加息的判断更加坚定。未来,随着政策组合拳的推动落地,中国经济将持续恢复,带动人民币汇率企稳反弹。

我们维持做好应对海外经济衰退的判断。在外需持续收缩背景下,出台稳经济组合拳政策扩大内需:货币政策降息降准;财政政策加码新老基建;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税费等;稳楼市;提振消费发放消费券;对吸纳青年就业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加强生育补贴,既能够提高生育率,短期还能够刺激消费;徙木立信提振民营经济信心;稳外贸等。

内需不足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受损”和“流动性陷阱”造成的。青年失业率高企、市场主体杠杆率较高,叠加信心不足,资金更倾向于预防式储蓄,借贷意愿不足,降低了货币乘数,引发“流动性陷阱”。目前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居民预防式储蓄,企业投资信心不足,亟待政策提振信心。

在短期货币政策传导受限时,应适当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投资乘数效应,兼顾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支持新能源、新基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建设。

中国经济潜力大,相信经过一系列务实有力的措施,各界一起全力拼经济,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一定能重拾复苏通道。

2 外需显著下滑,拖累出口

6月出口(以美元计价,下同)同比-12.4%,降幅较上月扩大4.9个百分点,主因外需下滑,全球贸易延续疲软。6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4%,比5月下滑0.8个百分点。

当前欧洲经济基本面最为薄弱,持续加息后欧元区与英国通胀有所回落,但对经济压制作用也较为明显。6月欧元区CPI同比5.5%,较高点回落超5%;5月英国通胀录得8.7%,较高点回落约两个百分点。然而背后的代价是欧央行与英格兰银行分别将政策利率提高至3.5%和5%,均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高。

受此影响,欧洲经济大幅放缓。第一季度欧元区实际GDP环比折年率为-0.4%,连续第二个季度收缩。英国第一季度实际GDP同比为0.23%,接近衰退边缘。欧元区PMI连续十二月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一度回正的贸易差额也再次转负,体现出欧洲工业生产的疲软。当前欧央行明确表态年内还有至少一次加息,而英格兰银行则预计还将加息至少100bp以应对当前8.7%的通胀水平,欧洲经济衰退还将持续。

美国经济韧性较强,主要是服务业支撑;但制造业长期收缩,内需开始放缓,进口持续疲软。美国6月ISM制造业PMI指数录得46.0%,较5月下降0.9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处于荣枯线之下。尤其是制造业PMI进口分项自2022年11月以来持续处于荣枯线之下,反映出美国外需的疲软。这也是自2008年以来,美国制造业PMI处于荣枯线下时间最长的一次,这也意味着全球贸易活动正持续放缓。

美国耐用消费品在在经历了2021年“爆发式”修复后,过度透支,导致美国商品相关进口持续疲软。美国5月商品进口金额同比为-9.0%,连续4个月为负值;进口消费品金额同比录得-16.65%,连续7个月为负值,对中国出口形成压制。

全球供应链已完全修复,供给侧对贸易的限制已消除。当前全球贸易总量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需求侧下行,以及价格的持续回落。拆开量价来看,与去年“量”的主导有所不同的是,当前出口下降呈现出“降价齐跌”的挑战。更为关键的是,当前出口量的收缩大于价格的下跌,出口数量指数已回落至2021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在全球贸易收缩的环境下,我们应加大稳外贸的力度。推动更多企业“走出去”,抓牢“老订单”,发掘“新订单”,做好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一起拼经济。

3 机电产品降幅扩大,对美、欧出口持续下滑

多类出口商品出现下滑,机电产品下滑最为明显。6月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同比分别为-16.8%和-8.9%,比5月降幅扩大2.8、6.8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比-14.3%,环比4.0%,其中纺织、服装、玩具、家具等同比-14.3%、-14.5%、-15.1%和-12.0%。

具体来看:

1)集成电路和手机出口金额同比均录得-25.0%,比5月分别下降17.8和12.3个百分点。这与全球电子产品需求下降较为符合,考虑到耐用品使用周期较长,未来相关电子产品出口面临更大压力。

2)汽车出口金额6月同比123.5%,持续保持高增。作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新三样”产品,即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的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合计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这体现出海外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力较强,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品年内具有较大对外出口的潜力。

3)纺织、服装、玩具、家具出口金额同比分别-14.3%、-14.5%、-15.1%和-12.0%。这些产品大幅负增长的背后是海外耐用品需求减弱。美国耐用品消费同比自2021年4月开始出现大幅下滑,随后持续在低位徘徊。截至2023年5月,美国耐用品实际消费同比2.4%,较年内高点下滑0.5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环比改善,6月欧盟仍为最大出口贸易伙伴。具体来看,对欧盟、东盟、美国、日本、韩国出口额环比为-1.5%、4.4%、0.5%、-0.2%和2.3%;同比-12.9%、-16.9%、-23.7%、-15.6%和-19.8%。

4 进口降幅扩大,提振内需

6月进口同比-6.8%,较上月降幅扩大2.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负增长。进口同比降幅扩大,既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进口金额的拖累,又受到内需不足的影响。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提振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从同比角度看,今年6月大豆、成品油、煤、天然气进口价跌量升,钢材、未锻轧铜及其精矿、集成电路同比量价齐跌。从环比角度看,6月大豆、铜矿砂、铁矿砂等进口量价齐跌,集成电路量价齐增,煤炭量增价跌。

受到国内产量充足和下游需求疲软等多因素叠加,有色和黑色金属进口增速下降,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集成电路增速下行有所放缓。

具体来说,6月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同比-13.8%和-13.3%;其中,集成电路和汽车进口额同比-18.2%和-27.6%。大宗商品方面,我国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45.3%,但进口金额同比下降1.4%;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同比增长3.2%,进口金额同比下降7.6%;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同比增长7.4%,进口金额同比下降15.1%。

5 出口压力增大,人民币汇率有望企稳

当前美、欧等海外主要经济体依然持续面临高通胀威胁,自2022年初开启的全球加息潮压制总需求,对中国出口造成挑战。尤其是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连续两个季度GDP录得负值,美国进口总金额同比连续三个月为负,均凸显出全球外需的疲软。

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的趋势有所逆转。截止2023年7月13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已从7.26的高点回落至7.16;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指数也有所企稳反弹。从长期来看,人民币不具备大幅贬值的基础,短期主要受到中美利差的影响。

下半年最关键的宏观变量之一是美联储何时停止加息。从美国劳动力市场看,美国6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录得20.9万人,大幅低于前值的33.9万人,为2020年12月以来最小增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4-5月非农新增就业合计下修11万人,展现出美国劳动力市场需求有所降温。

高基数下美国通胀快速下行。2023年6月美国核心CPI环比增长0.16%,大幅低于前值0.44%;同比从5月的5.3%下降至4.9%,自2021年11月以来首次低于5%。总体CPI环比增长0.2%,在去年能源价格的高基数作用下,今年6月能源分项同比录得-16.7%,拖累总体CPI同比从4.0%大幅回落至3.0%。

结合通胀和劳动力市场数据,市场对7月是“最后一次”加息的判断更加坚定,7月之后的加息预期整体降温。

我们认为随着7月美联储FOMC议息会议的临近,人民币的贬值趋势或将终结。

未来,随着稳经济,促消费,扩内需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落地,中国经济将持续恢复,推动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带动人民币汇率企稳反弹。

来源:券商研报精选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3年 7月 14日
下一篇 2023年 7月 15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