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投AIGC的VC开始后悔了

01

“被GPT-4震惊后,VC觉得之前投的AIGC项目会被外挂取代,很快就黄了。”这是我朋友Ethan最近关注的一个现象。虽然话里有些戏谑,但想来也有几分道理。

当然,震惊的不仅仅是投资者。尤其是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们每天醒来都发现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面对如此强大的AI语言模型,我们难免会失去一些对世界的掌控感。有些人在新世界的大门口惶恐不安,有些人在旧世界依然平静,潮流引领者兴奋地积极拥抱新技术。嗅觉敏锐的都是靠信息差发了小财。至于VC,已经很快达成共识——这无疑是比Web3和metauniverse更靠谱的出路。

据那位朋友说,“所有顶级美元机构基本都在看AIGC,但认知坐标系还没有完全形成,投什么不投什么还没有看清楚。”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有必要对AIGC产业链进行梳理。一般来说,AIGC产业由三部分组成:上游的数据服务产业、中游的算法模型产业和下游的应用开发产业。在ChatGPT引领的新浪潮中,不同属性的机构所看重的标的类型并不完全相同。

比如在之前的采访中,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勒告诉我,底层芯片公司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方向。

第一批投AIGC的VC开始后悔了

史明资本的合伙人夏玲告诉我,他们主要关注三种类型的公司:

一类是像OpenAI这样专注于大模型的公司;

二是既做大模型,又直接应用垂直整合的公司,比如Midjourney

第三种是调用大模型API的公司,专注于基于大模型开发特定场景的AI应用公司,比如Jasper。

技术日新月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机构的投资偏好也在这种无限博弈中变化。

在ChatGPT出现之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的AIGC概念创业公司就开始受到资本的追捧。当时VC对下游应用层公司的赌注最大。原因不难理解。毕竟大型号烧钱,这类项目短期内能看到盈利的可能;

ChatGPT 空诞生后,以王会文、王小川、李开复等大佬的离开为标志,美元基金开始争夺大模式公司,排队看有没有机会分得一杯羹;

上个月,GPT 4出来了,插件开放了,VC的心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个典型的担忧是:所有的垂直应用公司会被基于GPT-4插件的生态所取代吗?之前的项目会黄吗?以后还想看吗?GPT-4已经发布。我还需要申请GPT-3吗?

问题暂时没有确定的答案,投资者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我听说他们现在正处于寻找顶级科学家和利益相关者来验证他们的猜测的阶段。

02

在进一步讨论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最近一个月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进步。

3月15日凌晨,OpenAI发布了GPT-4。与ChatGPT使用的GPT-3.5相比,这一最新语言模型支持文本和图像输入功能,文本输入限制提升至25000字,显著提高了答案的准确率,生成歌词和创意文本的风格更加多变。

3月17日凌晨,微软宣布推出新的AI驱动的Copilot,用于Microsoft365应用和服务,帮助人们生成文档、电子邮件、演示文稿等。最新的GPT-4支持Copilot,允许办公用户调用它在文档中生成文本,创建PowerPoint演示文稿,并帮助使用Excel中的数据透视表。此前,谷歌也宣布将AI技术整合到Gmail电子邮件和谷歌文档等办公应用中。

3月20日,谷歌推出了聊天机器人Bard,与OpenAI的ChatGPT竞争。接着,Open AI为ChatGPT发布了一个插件,可以帮助ChatGPT访问最新信息、运行计算或使用第三方服务。OpenAI首批第三方插件包括Expedia、FiscalNote、Instacart、KAYAK、Klarna、Milo、OpenTable、Shopify、Slack、Speak、Wolfram、Zapier等,涵盖旅行、购物、航班住宿、餐饮、外卖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ChatGPT插件是什么意思?

CICC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明确指出,ChatGPT插件可能成为AI时代的核心入口,从大模型技术使能器到平台经济生态入口卡。一方面可以接入和赋能应用,另一方面可以调用和操作应用,大模型具有“操作系统”的作用,加速与海外生态中其他应用层的精细分工。

根据我的理解,“access application”是外部的,指向一些传统商业公司通过引入AIGC工具来提高生产力,比如微软搭载GPT-4的Copilot。“调用应用”是内部的,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插件在与ChatGPT的对话过程中完成预订、购物、点外卖等事项。这样一来,一般的大模式借助插件搭建了一个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细分场景,势必会冲击一些曾经是纯应用层的创业公司。

ChatGPT点亮了iphone时刻,但App store和App可能并不存在。

以明星项目碧玉为例。这是一家SaaS企业,基于GPT-3 API构建应用程序,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用户撰写营销文案。在ChatGPT出来之前,Jasper曾经是创投圈的宠儿。去年10月,Jasper获得1.25亿美元A轮融资,估值15亿美元,过去一年总营收达到7500万美元。

但现在,这只独角兽的未来一片阴霾。近日,投资研究机构“海外独角兽”的一篇文章给出了否定的结论,认为Jasper在早期狂野的GPT生态中抢占了先机,但在AIGC应用出现的今天,决定航向的将不再是飞行员。

有投资者认为,Jasper没有自己独特的模式,没有技术壁垒。ChatGPT的易用性和低收费会给Jasper的定价带来很大压力。idea、Office和Hubspot对AIGC的积极拥抱,很可能会让Jasper的市场份额迅速下滑,关闭设置场景和产品壁垒的时间窗口。

“插件推出后,ChatGPT会取代Jasper这样的应用层公司吗?”我用的是ChatGPT支持的新Bing提问,它给出了完整合适的开放式回答——这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和喜好。

第一批投AIGC的VC开始后悔了

前途未卜的Jasper,让国内一些投资此类项目的机构产生了危机感。

“如果应用场景只需要一个高中生的知识,插件很容易取代专门的应用,比如做一个PPT,写一个策划案例,或者规划一条旅游路线。但如果是做to G、to B或者针对垂直行业的C端用户,这些公司很难被插件取代。”李认为,这可能是一个真正的投资和融资机会了,只有十几个这样的水下项目是他所知道的。做农业、医疗、教育等场景,需要精准的垂直知识,这就需要专业的创业公司在大模型的基础上,馈入行业知识,训练形成场景化、定制化、个性化的小模型,提供最终产品。

此类垂直行业在国内已有公开融资案例——医生AIGC运营服务商万牧健康近日宣布完成由余一健康独家投资的战略融资。这家公司将AIGC制作的内容应用于诊断前、诊断中、诊断后等各个环节,以超现实医生的数字合成视频为主要呈现形式,覆盖音频、插图、文字等多种模式。一位在朋友圈转发这条消息的医疗投资人告诉我,他也在密切关注AIGC在医疗细分领域的落地和应用。

[S2/]03[/S2/]

如何描述风投投AIGC的现状?

一边是抓不住的大模特。新成立的明星项目竞争激烈,但这些创业公司能否跑过百度、华为这样有多年技术积累的大公司还是未知数。比如伊森的观点就是现在什么都做不了。“百度四年前开始投入大模型的研发,如果做的不好”,而大模型是一个赢者通吃的领域。

一方面,区分应用公司越来越难。对于那些基于细分场景的AI项目,投资人要判断这些公司是否是AI的热点,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细分场景,明确技术在场景中的价值,这就需要他们有跨学科的知识和理解。如果是纯to C申请,投资者还得考虑随时可能收紧的政策红线。

一级市场看似熙熙攘攘,现在受益最大的却是二级市场的ChatGPT概念股。那一次,周和离婚,给了前妻4.47亿股。今年收获多个涨停板后,三六罗最新股价较年初涨幅超过200%。按照4月4日收盘价计算,该股市值已近90亿元。天价离婚惹得360董秘在朋友圈澄清“不要减持!不要减持!!”这怎么能不让一级市场的投资者感慨和热闹呢?毕竟是别人的。

然而,这并不妨碍AIGC在国内创投圈依然激起一波又一波的声音:大老板走了,上一波AI创业的失败者敲响了战鼓,投资人忙着开会,到处找项目。

最近和一些投资圈的朋友聊天,一个普遍的感觉是一季度一级市场的投融资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大家都以为疫情政策改变后市场会好很多,但是投资者看起来很忙,但是他们眼中的优质资产并不多。创业者也对代理降价不满,导致实际转化率不高,从业者更像是生活在虚假繁荣的场景中。

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对于美元基金来说,只有AIGC,这就像一个真正的浪潮,可能会长出独角兽,甚至更像去年的Web3。

“我理解你对上车的疑虑,但个人乃至组织的认知永远不可能与现实世界完全一致。预测趋势太难了。你能做的就是把钱分配好,保证每次来的时候都能上车。”这是最近一个FA给投资者的建议。

就在AI技术突飞猛进的这两周,我去看了一个脱口秀。技术进步带来的学习压力只是那个创作者的主题之一。他描述自己在一辆加速的火车上,努力抓住火车的车窗边缘。人已经摇摇欲坠了,还好还没扔出去,还有一些老人留了下来。

“不要再发展技术了。现在好了。”

他讲完这个笑话,观众笑了。

不知道有些VC会不会暗自想:

不要再发展技术了。现在好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伊森为化名)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3年 4月 6日
下一篇 2023年 4月 6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