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63师的那些年(十七):艰难抉择、电台访谈

再说几笔流水账来结束1995年。

3月12日,利用在家探亲的机会,今天偕妻子带女儿及侄女,骑车去城郊的通天岩游玩。当兵在外,多年没去了。

通天岩位于赣州城郊的西北方,距城区10多公里,这里有江南少有的古代石窟,还有一座古庙。据说,“和尚心大吃砻糠”的典故就是从这里出来的。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在古寺傍建了一栋二层楼的建筑(俗称“将军楼”),一度想把张学良迁囚于此。

当时的景区没有大门,也不收门票,可以随意进出。小时候,我曾多次跟随马扎巷的“十斤”、“徐贵”、“登岭”等人步行至此游玩,并采摘金樱子,挖掘马加刺、五加皮等中药材贩卖。

当年前往通天岩途中,我们在赣州精选厂稍作休整(左一为侄女)。

这次我们从西河人行桥出发,经赣州精选厂、赣南木材一厂、赣南造纸厂,去通天岩。所经之处,都是我小时候常来的地方,一草一木,十分熟悉。

借女儿、侄女在景区游玩之际,与妻子坐在一旁探讨解决分居一事。

这个问题,刚结婚时,想得较多,妻子生孩子无人相助时,更加强烈。但那时我们不够随军条件。一九九0年,够了条件,又犹豫不决了。

如今,人到中年,孩子上小学了。妻子说,再不团聚,孩子大了,我们也老了。再说,夫妻不能长时间分居,长时间相隔,容易出问题;孩子不能长时间不见父亲,没有父亲相伴,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不利。

当年我们的女儿与她的姐姐(大哥的女儿)在通天岩的留影

但依目前状况,一家人要聚在一起:要么我尽快回家,要么她们随军。

按军官服役条例,我还有几年才能达到转业年限,一时走不了。若让妻女随军,有两个问题不太好解决:

首先是家属的工作问题。驻地安置随军家属比较困难。当时我们师的师长、政委、副政委的家属,都安置在军人服务社上班,其它外省籍机关干部的随军家属,要么在营区带孩子,做家庭妇女,要么与农民工一样,到附近民营企业打工,能去机关事业单位或国企上班的少之又少。

如果家属随军没了工作,我感到对她是个伤害,会愧疚一辈子的。她毕竟读了一场大学。何况当时我一个人的工资也养活不了一家人。

其次是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是我们最看重的。我们苦点、累点不要紧,但别误了孩子。部队子弟学校的教育质量不高,学习氛围不浓。若把孩子放在子弟学校就读,怕会耽误她一辈子。若送去当地学校学习,在语言交流上存在困难。潮州话是一门“活到老学到老的”语言艺术,难学、拗口。我在潮州呆了十多年,至今还听不懂几句,说不上几句。要让孩子融入当地,融入社会,我们感到一度比较困难。

……。

分居、随军问题议了很久,最终还是不了了之。我对妻子说,既然定不下来,就再搏一把吧,看看在职务上能不能再上一个台阶。

从通天岩回到家,接到赣州人民广播电台的电话,邀我参加今晚10点在《我的故事我的歌》的访谈节目。

当时,赣州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我的故事我的歌》节目在赣南大地十分红火,收听率很高。一到晚上10点,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基本上都飘荡着赣州广播电台《我的故事我的歌》节目特有的广告词“声声有情,心心相映”。

当年妻子给电台的投稿

主持《我的故事我的歌》这个节目的是小杰,田园两位主播,他们的声音悦耳动听,主持的节目声情并茂,吸引了广大听众特别年轻男女的关注、倾听。人到中年的我,每次回家探亲时也喜欢倾听这个节目。

这次回家探亲,电台在《我的故事我的歌》栏目中连续播出了我给他们的《粉红色的窗帘》、《两块金砖》、《女儿床前的礼品帕》等文章,电台便邀我做一期访谈节目。

晚上10点,来到地处红旗大道中段的广播电视大楼。小杰,田园在电台播音室接待了我,没寒暄几句就直接上台直播。

由于事先沟通不够,我准备得也不充分,当主持人小杰从《粉红色的窗帘》、《两块金砖》这两篇文章引出今晚访谈的话题时,我才领悟到他们是想让我在今晚的节目中谈谈这些文章背后的故事及创作感想。

我的口才不好,临场发挥不行,这个节目又是直播,特别地紧张,对小杰和田园循循诱导的话题,我应答得语气较急,十分生硬,有时还词不达意,没有展现出我在文章中应有的文采和对答如流的文字艺术。一场节目做下来,竟让我出了一身冷汗,感觉不是很好。虽至如此,这夜的访谈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3年带市直新闻记者在福建采访(右四为笔者)

多年之后,我转业在市委宣传部,成了“新闻记者的牵线人”,与市内外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较多。记得第一次陪领导去广电大楼电视台审片时,抽空去广播电台播音室,想探访当年节目的主持人。电台的刘台长告诉我,小杰多年前就被浙江一家广播电台高薪挖走了。听后,我感到十分惋惜。

8月26日上午,去地处潮州市区的西马路邮政局邮发信件。

信件其实到哪儿都可以寄,主要是想在那儿给妻女打电话。当时打长途电话,只能去西马路邮电局。

当年的潮州西马路邮政局

分居两地,能听听对方的声音,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和精神的解渴。现在说出来也不怕献丑,当年为了省钱,我与机要科的涂参谋常去潮州市政协,借与转业在那儿工作的老李闲聊之际,多次蹭用他办公室的电话,给家里拔电话。因为当地政府各部门办公室的电话都可以打国内长途(后来我转业回地方宣传部门,每个办公室的电话也能打国内长途,此时,我已没了通话的愿望)。

每次去邮局打长途,我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当时的通信太不发达了,一个长途电话要通过中继站一站一站地接拔,不到500公里,从里面传来的声音竟像来自遥远的月球。

这次打电话也不例外,我从上午9时一直在邮局排队挂号打电话,等到中午11时半,还没有挂通。

2008年,我偕妻重返潮州,在西马路邮政局门口留影

看时间不早了,我销号离开邮局,此时突降暴雨,把我堵在了门口。无聊之际,四处张望。在我身旁站着的是一位身材高挑的姑娘。

可能是潮汕人喝茶降脂的原因,男女身材都比较苗条,至于相貌如何,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眼前这位姑娘,竟让我情不自禁地多看了几眼。也许是察觉到了我在打量,姑娘矜持地像一画美丽的油画,一动不动。

在姑娘的身后,是一位中年妇人,从她看姑娘的眼神判断,估计是这位姑娘的母亲。我对中年妇人说,小妹长得真漂亮,我都惊为天使了。

中年妇人听后脸上乐开了花。见我是军人,也就放心与我闲聊起来。她说这是她的女儿,现在潮州抽纱公司上班。当听说我也有一个不大的女儿时,中年妇人便传授和教授我一些育儿的经验和方法。

不一会儿,雨停了,中年妇人与我辞别,并邀我去她家坐坐。

谢绝她们的好意,看着她们渐行渐远的背影,我想起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当时我从韩江游泳回来,遇到一位中年男子,盛邀我去他家坐坐的情形(详见《[军旅岁月]]我的冬泳生涯》一文的叙述)。

潮州受儒家伦理影响深远,自古民风诚朴宽厚,社会风气好,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互信,也十分好客。

10月1日,国庆放假。吃过晚饭,陈干事邀我去188医院的何干事那儿。

何干事与我差不多的年纪和兵龄。不知为何,相貌十分文雅的他,至今尚未成家。按理说,188医院不缺年轻漂亮、温柔贤惠的女士,他不应该单身多年啊。看来是选择太多所误。有时候,选择太多,就等于没有选择。

188医院

何干事是一个生活极其讲究和有情调的人。一次,我去李主任家,路过何干事那儿,见他屋内的小圆桌上点上了红烛、插上了玫瑰,摆上了潮州小吃和一瓶红酒,他独自一人坐在那儿举着高脚酒杯品饮。前不久,又花7000多元买了一台夏普29寸的大彩电(这笔钱差不多相当于我一年的薪金。当时能舍得花这么一大笔钱去购买这样一台大电视的人,非富即贵),每晚,有不少医护人员在他那儿过过眼瘾。他的住处基本上成了医护人员的小俱乐部。

当年何干事他们在188医院的单身宿舍

今晚何干事邀我们去又有何事?到了何干事那儿才知,今晚他隆重邀请了医院两位护士小姐去外面喝茶聊天,想请我们暗中参谋一下,看看哪位适合做他的女友?

我们一行五人在潮州西湖公园的露天茶座落坐后,何干事摆起了龙门阵,他说话幽默风趣,口才了得,不愧在医院工作多年。他先谈了谈对我的作品《哦!那粉红色的窗帘》一文的读后感受,从中看出,何干事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而且深藏不露;之后他又给两位护士小姐说起了“天干、地支”。护士小姐边品尝食物边提耳倾听。

为给他们创造良好的聊天氛围,我与陈干事在公园周边散步、聊天。一个多小时后返回茶座。见他们有些冷场,护士小姐便逮住我们,要我们说说笑话。

记不清陈干事说了没说,但轮到我时,却似锯嘴的葫芦。我这人十分无趣,难有笑点,实在不是个讲笑话的料。推托不了时,只好照葫芦画瓢地说了女儿常给我说的“乌龟打酒”的故事。我说得是一本正经,护士小姐却笑得前仰后翻。

图为我在141医院的体检表

回来的路上,何干事悄悄地征求我们的意见:哪个更好?

我说,在我眼中,她们都不错,宛如天使,但我更喜欢看她们穿军装的模样,显得更有韵味和魅力。老何,你算是赶上了好时代,有这么多选择。想当年,我连做梦也不敢想与她们在一起喝茶、聊天、谈朋友。

想当年,在我二十多岁、尚未成婚的时候,择偶的余地不大。一九八六年以前,潮汕地区驻扎有海、陆、空部队几万军人,女军人估计不到100名。在深山沟里当兵的我们,平时要见个女的都困难,更何况是女军人、女干部。141野战医院(后改名为188医院)这几十名女军人成了驻军官兵眼中的宝贝疙瘩,同时也调高了她们的择偶条件。

据前辈说,当年她们的择偶条件是:军、师机关的干部须是副营、正营职以上,战斗部队的干部须是副团职以上,像我等这样的基层连排干部,她们是连正眼也不会看我们一眼的,更不用说考虑对象了。这种状况维持到九十年代初,军人的择偶呈现多元化后才有所改观。

……。

1995年下半年,有几件大事对163师来说可圈可点。

9月25日,师里在487团举行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暨“狼牙山战斗”54周年,当年参加过狼牙山战斗、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发来了贺信,余药夫亲临会场。曾在师里战斗、生活过的老首长边贵祥、官勇、王银章等人回师里参加了纪念大会。

11月25日,军委张万年副主席到488团视察。

12月29日,第三代核心在参加汕头海湾大桥开通、广梅汕铁路通车典礼后,亲临163师视察,并为163师题词:“发扬红一团光荣传统,建设威武文明之师”。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2年 10月 14日
下一篇 2022年 10月 14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