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台湾老兵瞒着妻儿写信回大陆,原配回:你的下属照顾我们30年

1979年,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通信限制逐渐放开。

台湾老兵易祥得知之后,便向身处大陆的原配妻子陈淑珍写了一封家信,询问对方生活状况。

因为易祥到了台湾之后,再婚生子,并且向台湾的妻儿隐瞒了自己在大陆结过婚这一事实。

这就让易祥的内心十分愧疚和不安,始终觉得是自己对不起原配妻子陈淑珍。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封寄往大陆的家信,在不久后便有了回复。

易祥的原配妻子陈淑珍冰冷地回应:你的下属已经照顾了我们30年!

这让台湾老兵易祥惊骇不已,没想到自己曾经轻飘飘的诺言,真的让一个人陪上了大半辈子!

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易祥家书

接下来,让我们一一明说:

一、福祸相依

陈淑珍信中说照顾了自己三十年的男子,名为庹(tuo)长发,他曾经是易祥的勤务员。

庹长发本是重庆彭水一家普通农户家的孩子,生活虽然清贫,倒也能自得其乐。

然而,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并不安定。

时间来到1938年,庹长发长到14岁,小伙子虽然比较瘦弱,但已经有了大人的模样,放牛、割草的日常工作,让他显得颇为“精壮”。

这天,庹长发如往常一样上山割草,可一群陌生成年人却不由分说地将他抓起来带走了。

路上,听着这些人的谈话,庹长发很快明白,自己被抓了壮丁。

想到将来很可能要离家万里,上了战场更是生死难测,心中难免惴惴不安。

此时他已意识到,恐怕回不了家乡,再无法孝敬父母,承欢膝下了。

事实上,这次是热衷抢夺中国丰富资源的日本人抓壮丁来挖矿的,这就注定了其很难再见天日。

而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14岁的孩子来说,确实过于沉重,加之日本人给的伙食待遇极差,长期营养不良使得这个农家少年更加瘦弱不堪。

世事总是玄妙莫测,正当庹长发埋头地下挖矿,不时为了自己的惨痛经历哀伤不已之时,命运之神悄悄降临。

一次,国军部队袭击了日本人的矿区,将他与其他人一起解救出来,而无处可去的他只好选择留在部队。

这次的选择竟让他再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分配部队之时,过分瘦弱的体型让前来选人的国民党军官易祥心生怜悯。

这个仅比庹长发大5岁的年轻长官,不自觉地上前与他聊了起来。

在对话中,易祥很明显地感受到了庹长发是一个忠厚可靠之人,于是,庹长发从此成为了易祥的勤务兵。

易祥作为长官、兄长,对于庹长发这个勤务兵小弟弟十分照顾,交给他的工作基本都是杂活,很少会让庹长发直面战场。

两人共同经历了艰苦的战争生活,在长年的交往中,关系日渐深厚,双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将对方视作亲生兄弟。

作为黄埔军校十四期的学生,易祥在四处征战的过程中军衔也在不断提升,等到解放战争时期,其已经成为一名国民党中级军官。

在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易祥成了解放军的俘虏,而在不久之后,又被释放了。

很快,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失败已成定局,作为中级军官,易祥也被要求去台湾,命令必须执行。

可此时的易祥依然挂念着如何安顿好自己的妻儿。于是,易祥带着妻儿回到了湖南邵阳县黄亭市黄泥村的老家,并约定在台湾安顿好后接她们走。

由于此时,易祥与妻子陈淑珍的第二个儿子刚刚出生,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候,他着实不放心妻儿的安危。

而庹长发作为他最为信任的好兄弟,保护妻儿的任务自然是要交给他的。

这个25岁的年轻人也没有让易祥失望,非常诚恳地将这个“理所当然”的任务接下了。

按照约定,易祥在台湾安顿好后,将会重新接她们走,而庹长发则可以选择一起走或者回自己家乡寻找父母。

就这样,在1949年,易祥带着约定去了台湾,而庹长发则坚守承诺,履行自己的守护任务。

然而,世事难料,这一别竟成了永远!

二、无悔守候,只为一诺

庹长发向他的兄长易祥承诺,他一定会好好保护陈淑珍母子三人,直到兄长来接她们走。

分别后不久,庹长发与陈淑珍母子接到了易祥从台湾寄来的信件以及生活费。

但是,此时的中国已经面貌大变,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进行着土改等一系列社会运动。

民众对于这些旧政权军官是十分抵触的,易祥寄来的东西没有让这个家的生活有所改善,反而使周边人更加鄙视他们。

易祥的父亲与庹长发都十分清楚,如果继续接收来自台湾的物品,那么他们的处境将更加艰难,于是要求易祥不要再寄任何东西。

而此时,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联络也变得不再通畅,双方断绝了全部的联系,再没有人监督庹长发是否信守承诺,完成任务。

建国初农村劳作

此时的国家还处于战后恢复阶段,普遍生活贫苦,农村地区更是有不少的体力活需要做,陈淑珍母子很难独立生存下去。

面对这样的情况,庹长发明白自己需要为兄长的这个家付出怎样的努力,也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程度,但是他没有退缩。

庹长发选择了留下来,完全担负起了照顾陈淑珍母子的责任,而这一承担就是66年,期间经历了众多的困难,可是庹长发却未曾放弃。

陈淑珍母子在乡下的生活本身就比较困难,母子三人只能挤在狭小的老房子里,根本没有多余的空间给庹长发,可他为了照顾她们,不惜住进附近的破旧危房。

陈淑珍对此十分愧疚,希望庹长发能够搬来一起住,可是为了兄长妻子的名声,庹长发坚决回绝了嫂子的善意。

由于国民党军官的成分,陈淑珍母子在村里也时常会遭受刁难,时常需要庹长发的回护。

出身贫农的庹长发偏偏要保护一个军官太太,这让周边的村民对他十分不理解,面对他人的诘问,庹长发很少反驳,只是默默承受。

即便是面对遣返四川老家的要求,他也没有借机放弃承诺,而是坚持自己的承诺。

日子十分漫长,庹长发与陈淑珍母子共同经历生活的磨难,在饥荒的年头,庹长发宁愿自己挨饿,也要为陈淑珍母子找来吃的。

家里太穷,两个孩子连双像样的鞋子都没有,庹长发不愿看孩子光脚走路,于是将自己穿过的解放鞋让给孩子,而自己却只能光脚干农活。

解放鞋样式

生活的磨难从没有打消他信守承诺的念头,对于陈淑珍母子,他始终敬爱有加,见她们总是要喊“太太”、“少爷”。

陈淑珍眼见这个小伙子为了她们劳心劳力,总是不辞辛劳地奔波忙碌,心中总觉不忍。

她多次劝说庹长发不用再照顾自己,趁着年龄还不是很大,抓紧解决自己的问题,回家寻找父母,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可是得到的回答总是那样的坚定,他要坚守下去,严守兄长的嘱托,照顾她们母子,直到兄长归来。

看到庹长发的坚持,陈淑珍也只能无奈地摇头,她能做的就是让孩子明白这位“叔叔”的大义,谨记“叔叔”的恩情。

于是,“太太”、“少爷”变得十分模糊,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孩子开始称呼庹长发“满满”,而这在当地的方言中,是对父亲弟弟的称谓。

上世纪的农村

三、时移世易,信诺不改

1979年,当初那句承诺已经履行了30年,生活的压力让那个曾经黑瘦精壮的青年变得弯腰驼背,但是他不曾后悔。

然而,一封期盼已久的家书,却让庹长发再次经受巨大考验。

这一年,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通信限制逐渐放开,庹长发选择向易祥报告他的任务完成情况,很快兄长的家书也得以传递回来。

这本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不论是对陈淑珍还是庹长发,然而,信中的内容却让他们很难高兴起来。

原来,到了台湾之后,易祥已经再婚生子,虽然退役之后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妻子与四个儿女很是满足,一家人和和美美,可以说易祥的台湾生活是美满幸福的。

然而,这其中还是存在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是婚前,易祥是隐瞒了他在大陆有妻儿这一事实的。

在信中,满怀愧疚的易祥甚至提出让庹长发与陈淑珍组建家庭,相伴生活,可是这实在有悖于庹长发的初衷,所以没有接受易祥的好意。

庹长发

此时,庹长发已经很清楚,易祥不可能放弃台湾的生活,接走陈淑珍母子。

可是心中的使命感,让庹长发没法放弃对母子的守候,尽管两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他还是选择了继续坚守岗位,坚持当初的承诺。

这样的抉择可以说是完全放弃了自己幸福,为了这句承诺,庹长发自14岁被迫离家,一直没有再见父母亲人,也没有娶妻生子,孤苦半生。

然而,他还是要无悔地坚持下去,因为他当初承诺的是,要守候陈淑珍母子,直到易祥回来接她们。

庹长发再次上路,这一次的坚持守候已经可以说已经没有了结束的可能,而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

直到2005年陈淑珍去世,年过耄耋的庹长发都没有抛弃过这母子三人,此时,老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守护者,还是这一家的恩人。

庹长发

当年他保护的两个孩子易浩光、易浩明都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当然不能再让这位如父亲般的老人受奔波之苦。

他们很自然地选择了赡养老人,尽管生活困苦,严重的风湿病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这位老人,但是完成承诺的心安,以及“家庭和睦”的天伦,依然让他内心无比充实。

他的信义赢得了大家的敬重,不论是陈淑珍母子,还是易祥都对他十分尊敬。

而更加难得的是,就连易祥在台湾家中的孩子,听说这样一位义薄云天的叔叔时,也逐步抛却了对父亲的埋怨,来到家乡向这位英雄表达了敬意。

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四、信义着四海,落叶终归根

当年,易祥随国民党部队败退到台湾,经历了最初几年的混乱之后,逐步意识重返大陆已经没有希望。

败退台湾

与许多国民党军官一样,易祥也放弃了与家人重聚的念头,转而选择在当地重组家庭,而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易祥选择了隐瞒大陆妻儿之事。

可终究纸里包不住火,当大陆与台湾重启联系之时,易祥与陈淑珍的联系也再次重建,心怀愧疚的易祥难免不安,歉疚、懊悔与无奈反复折磨着他。

那段时间,易祥总是脾气怪异,这怎能不让一起生活20余年的易太太疑惑。

很快,真相在一次争吵后显露出来,易祥甚至没有对现任易太太的歉意,而是语无伦次地说出“你没有文化,我在大陆的妻子是大户人家出身,她还是个大学生”。

而这样侮辱性的话语不仅伤了易太太的心,也让四个儿女很是不平,对于父亲不免心生不满,家庭关系一度紧张。

易若莲与家人

女儿易若莲不希望父母之间裂痕加深,业已成年的她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帮助父母,她主动联系父亲老战友,希望能够规劝父亲。

然而,父亲却表现出极大的怒气,一反和蔼的常态,大发雷霆,易若莲也觉委屈,干脆搬出了家,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直到1988年易祥去世,一家人再没有恢复当年的和谐状态。

临终前,易祥希望能对战友交代一件后事,可最终没有等到,便撒手人寰。

据战友所说,易祥十分渴望回大陆看一看,在儿女们看来,这很明显与他大陆的妻儿有关,家里的这个疙瘩变得更加坚实。

多年以后,当女儿易若莲为人父母,她开始理解父亲当时的苦闷与无奈,也不再埋怨父亲,开始替父亲弥补遗憾,给从未谋面的大陆亲属寄送钱物。

易祥家书

直到有一天,大陆侄女的一封感谢信,让易若莲百感交集,那种血脉中蕴含的亲情让她下定决心要找机会去看看从未谋面的“大妈”和哥哥们。

当她把这一想法告诉妈妈时,没想到妈妈竟然也同意了,而且还准备放下心中的芥蒂,到大陆去看看。

可是,易太太没能等到合适的时机,便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这进一步坚定了易若莲的决心。

于是,2012年4月,易若莲回到了湖南省邵阳,在这里见到了同父异母的哥哥,也明白了父亲当年为何那样的易怒。

原来这里有一位庹长发老人,他用自己一生践行了对父亲的一句承诺,而父亲则在台湾如此“滋润”的生活着。

这位老人与父亲根本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仅仅只是报答他对自己的照顾之恩,就这样,一生未曾再回家乡,亦未在异乡组建家庭,而是真诚的照顾父亲的妻儿。

庹长发与易若莲

这样的恩情又岂是任何钱物可以弥补偿还的,更何况父亲当时还身在千里之外的台湾。

为着自己的一句嘱托,让如此大义之人蹉跎一生,这让父亲怎能心安,可以想见父亲内心是多么的愧疚与煎熬。

易若莲已经完全理解了父亲当年的心境,反思一家人之间存在了数十年的芥蒂是那样渺小,在这样的大义面前根本微不足道。

此后,庹长发的故事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各路媒体的报道,让这个大情大义的故事流传开来,而更多人开始关心庹长发老人的愿望。

当了解到庹长发老人希望此生能再见一见家人之时,很多人感动落泪,更多的人开始投入到寻找其家人的志愿行动中。

在众人的努力之下,91岁那年,庹长发终于与亲人取得了联系,并回到了阔别77年的四川老家,直到2016年1月27日安详离世。

落叶终得归根故土,希望这位大情大义的“普通”人,在天堂也能继续照亮这个世界。

编辑:骆驼

责编:林画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2年 10月 13日
下一篇 2022年 10月 13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