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大漠胡杨深处 去寻找神秘的刀郎部落

深入大漠胡杨深处 去寻找神秘的刀郎部落

文/图/平子评天下

我们在用了三天时间,行程近700多公里,走完了新疆最美公路公路独库公路,游览了独库公路沿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后,即从第四天起,深入戈壁大漠深处,开启了戈壁大漠之旅。

我们的戈壁大漠之旅的第一站就是深入死亡之海,寻找大漠胡杨林深处神秘的“刀郎部落”。

在新疆西南,有一条河,名叫叶尔羌河,一条源于克什米尔北部喀喇昆仑山脉的河流,它从喀喇昆仑山口向塔克拉玛干沙漠滚滚而去,一路高歌与和田河汇合后地注入了滔滔的塔里木河,其流域东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接布古里、托格拉克沙漠,南以喀喇昆仑山为屏障,北与天山南麓余脉相毗邻。就是这样一条河流,硬是在塔克拉姆干沙漠西部一角撕开一个口子,冲积出一片狭长的绿洲,而正是这片绿洲上又孕育了古老神秘部落——刀郎部落。

“刀郎”一词的原始解释是“集中”或“成堆地聚在一起”的意思,“刀郎部落”又称“多浪部落”,是塔里木盆地的原始居民,他们的祖先同来自漠北高原的蒙古人有关系。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征服欧亚建立蒙古帝国之后,天山以南及中亚广大地区曾经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察合台死后这一带出现动乱,蒙古各小王为抢土地、抢农奴、抢资源开始征战厮杀,当地百姓和一些平民为躲避厮杀和战乱,纷纷逃到了叶尔羌河下游平原,逃到了荒无人烟的大漠胡杨林里,他们就是“刀郎人”的祖先。叶尓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三河交汇的地方,因水草丰富、胡杨林茂密成为刀郎人躲避战乱的首选之地。

刀郎部落位于新疆阿克苏市阿瓦提县,距离阿克苏市50公里,距离阿瓦提县18公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阿瓦提县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在此交汇形成新疆母亲河塔里木河的源头。

据有关资料介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还习惯地称阿瓦提县为”树窝子”。林中和荒野、河沼草地上有老虎、野猪、狼、黄羊、马鹿、野骆驼、猪熊、狐狸、野兔、野鸡、野鸭、大雁、鹤类等飞禽走兽,”密林遮苇虎狼稠,幽径寻之麋鹿游”。这样的地方,自然成了刀郎人狩猎游牧的理想之地。15世纪末,刀郎人就开始在今阿瓦提县乌鲁却勒乡等地及叶尔羌河畔生活,后来随人口的增加,逐渐向北扩散,并从事农耕生产。

“刀郎人”居住的地方除了阿瓦提,还有麦盖提、巴楚等地,他们勇敢慓悍、勤劳朴实,以“刀郎人”为自称,并把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刀郎。

在新疆,有句民谚:“看到了胡杨就找到了水,见到了老人你就问出了历史。”但对居住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和叶尔羌河流域个别地区“刀郎人”来说,在这个胡杨与水相伴的地方,老人们已经说不清了历史,而史学界和地方志中关于刀郎人的来历一直存在争议。

有人说,“多浪”(刀郎)为维吾尔语,有“群居”或“分群而居”的意思。关于他们的民族来源,一些史学家认为,他们是维吾尔族的一个分支,但在生活习惯、语言、文化、相貌上与维吾尔人有一定的差别。有一种法:“刀郎人”是公元821年(长庆元年)在吐蕃攻占塔里木盆地时进驻当地的回鹘(即今维吾尔族)骑兵,之后,他们在阿瓦提、麦盖提、巴楚一带的叶尔羌河宽阔、平坦的河漫滩居住,旧时以游牧、渔猎为生,过着一种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据《阿瓦提县志》记载,“刀郎人”为回鹘支系“多兰古特”部落的居民,简称“多兰”或“多浪”,而《麦盖提县志》载,约在公元13世纪时,成吉思汗西征并建立了蒙古帝国后,南疆及中亚地区成为其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后在伊斯兰化过程中,因察合台封地的蒙古人拒绝改宗伊斯兰教而受到世俗政权的压迫,致使一部分蒙古人逃离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居住,以叶尔羌河、克里雅河为渔猎、狩猎地,其后陆续放弃了萨满教和佛教而皈依了伊斯兰教,开始了农耕与游牧并举的生活。

虽然两县地方志的说法各异,但在“刀郎人”的发展史上,两者却有了殊途同归的意味–回鹘“多兰古特”部落的居民或者放弃萨满教和佛教的蒙古人于后来在语言、文化、民族等方面与当地维吾尔族交融,逐渐形成今阿瓦提县和麦盖提县的“刀郎人”,而今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塔木托格拉克乡的“刀郎人”是蒙古大队与喀喇汗王朝征战时,一支蒙古军队被遗留在了沙漠腹地,为了生存,这支蒙古军队进入叶尔羌河边的沙漠、河洲地段,在原始胡杨林和荒原上以渔猎为生,其后逐渐开垦农田种植,成为定居的农耕部落,最后也融入到维吾尔族中。

而近代文献也是这样表述刀郎人的:

——”此等回人,以迁徙为常,性与各城有异”,已成为”回子中别一种了”(椿园《西域风土记》)。

——”胡桐杂树,漫野成林,自生自灭,枯倒相积,小山重复其闻,多藏猛兽。水草柴薪,实称至足。”(清朝肖雄《听园西疆杂述诗》)。

——”今阿克苏之西,地名’树窝子’,行数日程,尚在林内,皆胡桐也。”(清朝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

虽然到了今天,还有人说“刀郎人”的面相,有浓须黑发、皮肤白皙、高鼻深目,近于欧洲人的,也有的人面部扁平,蒙古人种的特征一目了然;他们的语言中,有些词汇是 维吾尔语中所没有的;他们的宗教信仰似乎更为淡泊,妇女少有蒙面纱的,女人也可以参加刀郎木卡姆的舞会,一展曼妙的身姿……但他们的族源问题只能成为一个历史悬念了。

然而,不管有怎样的传说,历史的真相是什么,这些对我们来说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民族大融合的史实和事实,同时,我们也借此可以近距离的实地感受一下“刀郎人”与维吾尔人曾经的不同。

刀郎部落景区

我们沿G3012吐和高速、S208省道和县乡道路,沿途欣赏大漠、绿洲的自然风光,抵近景区时,远远望见路口矗立着新疆民族乐器以及载歌载舞维族男女的雕塑,一条数公里的乡间道路直通景区。

刀郎部落景区是一处以刀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沙漠、河流、胡杨林风光为主的景区。景区内风光优美,自然人文众多,在饱览自然风光的同时,还可以领到神秘刀郎的民族风情。刀郎族作为生活在塔里木盆地周围的原始居民,一直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大漠绿洲之中,保持了特有的民俗风格。

胡杨深处的刀郎部落

刀郎部落掩隐在胡杨密林深处,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它促使我们与它进行更近距离亲密的接触,去探寻和揭开它隐藏在大漠胡杨林深处的神秘面纱。

景区主要分为七个功能区,包括刀郎古城堡、图腾崇拜园、刀郎人信仰萨满教的祭祀场所、胡杨祭坛以及古老的榨油坊、磨面坊、铁匠铺、土陶作坊、刀郎乐器制作坊等各种手工业作坊等。

刀郎部落外城桥

刀郎部落的入口是一座土黄色的古城堡,城堡上的巨型狼雕塑是刀郎部落的重要标志,古城的四角处四匹沙漠狼站在高高的城墙上仰天长啸。

刀郎部落城堡上的巨型图腾狼头

古城堡左右两侧胡杨树杈上悬挂的巨型弹弓、靴子和鞭子,尤为显眼,这是刀郎人为震慑敌人在部落中安置巨型物件的传统。

它们来自古时的传说:古时刀郎人生活在人迹罕至的胡杨林中,很少与外界联系而不被外界了解,为防外敌来犯刀郎人会在部落大门外悬挂大鞭子、大靴子,以恐吓外敌,外敌见刀郎人的鞭子、靴子都那么大,可见刀郎人有多高大勇猛!吓得外敌就不敢来侵犯了。

古城堡中间的雕塑是狼图腾的头部,在城堡的四个角分别有四匹仰天长啸的狼,城墙广置广置狼头雕塑,与城堡四角的狼,镇守刀郎部落的四方,佑护着部落成员。

进入景区,一座三孔石桥跨河而建,当地人给它取了一个浪漫的名字“同心桥”。站在鹅卵石铺成的桥上,桥下的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潋滟。河水缠绕,果园飘香,古树参天,曲径通幽,这里果然是一个别有洞天的原生态的观光旅游胜地。

跨过“同心桥”,来到一个小广场,只见无数个大木车轮围成一个圆圈,中间矗立着叠加起来的九个大木车轮。这个用车轮构建的花坛格外的别致,同时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时来运转”广场,广场花坛正中9个车轮搭建的造型,恰好就是刀郎人最为崇奉的神圣数字“9”的造型, 意喻着长久、圆满、吉祥、齐全、完备, “9”的造型中心是四颗向四周生长的胡杨树,它象征着“四季发财”,而右边生长的3棵胡杨则象征着“三阳开泰” 古时的刀郎人以猎牧为生,习于迁徙流浪,而大木轮车适宜在高低不平的荒野行走,便成为了刀郎人举家迁徙的主要运输工具。他们为了寻找更加美好的家园,经常赶着大木轮车,载着全家的生活所需和对生活的希望行走于广阔无垠的荒野,所以刀郎人也被称为“高车族”。

萨满教信奉人都有灵魂,生命有轮回,广场地面有十二个小圆,每个小圆代表一种生肖,而十二个小圆又组成了一个大圆,中间的圆心聚日月之精华,集天地之灵气,是聚福纳财的圣地。刀郎人认为圆型车轮代表的是生命轮回往复,只要围着这个车轮组成的大圆转上三圈,就可以洗刷前世的罪孽,让今生行好运,为后世积德福,世人都将时来运转。

多么美好的寓意,多么真诚的祝福,我们心中也不禁对刀郎人心生出几分敬意,但愿好运与我们长相伴。

阿凡提塑像

维吾尔民间故事里智慧象征的阿凡提雕塑,以倒骑毛驴的标准动作矗立在景区中心道旁。

阿凡提,又译阿方提,(维语”先生”的意思,阿拉伯文:جحا (朱哈) 或 نصر دين (纳塞尔·丁) ),是一位活跃在西起摩洛哥、东到中国新疆伊斯兰诸民族中的人物,他普渡穷苦人民、阻止权贵剥削穷苦人民、阻止蒙古继续西进。在中亚西亚和新疆的传说中,他被称作阿凡提。在不同地区的传说中往往以智者或者导师的头衔来称呼他,如霍加、毛拉、阿凡提等。

阿凡提的形象:头戴一顶民族花帽,背朝前脸朝后地骑着一头小毛驴,也早已深入人心。

在“胡杨祭坛”见到了一棵树龄九千年的古胡杨,它周长8.16米,祭坛周围24根木柱的方位角度与24个节气相符。根据刀郎人习俗和原始宗教,这棵古胡杨被赋予神秘的色彩,是当地老百姓祭祀苍天神灵的“神树”。

人常说,一万年太久,而九千已经接近一万,能够亲眼见到一棵近万岁的胡杨,本身就是人生一件幸事,她应该不仅仅是刀郎人心目中的“神树”,理应成为所有人心中的神树,她在用她不屈生命,再一次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图腾柱祭坛

刀郎人供奉的图腾神灵偶像是石、骨、木刻或草扎、兽皮毛编结,也有彩绘在墙面或首批的。中心为太阳图腾,太阳具有能使万物复苏、生长的超自然力量被视为农牧丰收的主要赐予者,周围围绕九个图腾柱,分别是祖神、狼祖、火神、雨雪、风神、星月、动物、树神、五谷。每个图腾柱代表的各类神灵具有不同的属性和功能各主其事,各行一方共同佑护部落内所有的成员。

刀郎人的祖先祭坛如同日出东升的太阳,光照刀郎部落每个人心中,充满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刀郎部落成员每逢七日(祭拜常用奇数)祭奠祖先,举行仪式,供奉献上猎获的兽骨、瓜果、丝绸,愿祖先降临附体,预兆吉凶,消除一切灾难和痛苦,祈福平安。每年重大节庆或者祖内有大事发生时全体族人到这里在巴克西的带领下举行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农牧丰收,健康平安。

刀郎民俗村寨里生活着刀郎原著民族,他们维持着原始刀郎人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由自在,随性的田园生活。而他们也正是现在唯一的刀郎人手工艺传人。在刀郎古村落里依然还保留着古老的榨油坊、磨面坊、铁匠铺、土陶作坊、刀郎乐器制作坊等各种手工业作坊。

来这里,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刀郎人刀耕火种的那个年代。

制陶作坊

被称为“泥巴艺术”的土陶,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到汉晋时代发展到彩陶。维吾尔族的祖先曾是游牧民族,陶器因为笨重、易碎、不便携带,不是游牧民族常用的物品,后来成为定居的农耕民族后,他们承袭了当地古人的制陶技艺,开始大量使用陶器。它也是刀郎人由牧猎向农耕转型的一个标志,因此在牧区有着十分重要和标志性的意义。

这里展示的刀郎人古时用于榨油的工具,维吾尔语称“居尕子”,用蓄力拉动,利用杠杆原理,将原料中的油榨出。虽然效率较低,但却节能环保,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也体现出刀郎人的聪明智慧。

铁匠作为一个古老的职业,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高,打铁这种曾经在民间十分盛行的手艺已经日渐衰落,甚至濒临消失的边缘。这是刀郎人还在继续用传统制造工艺大造农用铁具或者生活用具。

还有就是乐器作坊。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乐器也是部落成员不可或缺的,它对于民间艺术的延续和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信仰萨满教的刀郎人,信奉万物有灵论:万物皆神圣,相信万物都是活的且相互联系,他们追求自然界和谐共生,从而将生活中的很多物体视为图腾物,并将图腾物通过建筑形式予以展现。

刀郎村落大门的图腾

刀郎部落古村大门中间是刀郎人祖神的形象,他们世代演绎着父系原始部族的英勇无畏、不屈不挠、捍卫家园的硬汉形象。左右两侧是鱼骨图腾,象征年年有鱼;再外侧是高轮马车,中间是车辕,左右分别为四个车轮,两侧马的象形图,象征刀郎人驾着高轮马车行走天山南北。

刀郎人,用无声的建筑形象,诠释着他们的生活场景,借此传承着自己的文化信仰。

从刀郎人的信仰可以证明它们与蒙古民族的文化联系,而万物皆神圣也恰恰是它有别于维吾尔族在宗教信仰上的不同点。

这些都有待于留给历史学家去考证。

到了民居

进入古村落区,随处是具有刀郎文化特色的民居,夯土和胡杨木骨架是它的标志,它简谱凝重,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作为一个渔猎加农耕的部落,我们即可以看到用整块胡杨木凿成用于在河叉上打鱼的独木舟和渔具,也在景区内看到了复制的农耕的场景。

刀郎人,他们从远古走来,从到密林深处走来,并逐渐融入现代社会之中。

我们行走在古村落中间,仿佛穿越时空,走入原始的生活场景。

通过解读刀郎部落的历史,能够使人亲身感受到大漠流浪者的真实生活场景,切身感受到原始、纯朴、憨厚的刀郎文化,它离我们似乎很远,又十分的近,走进这里,仿佛正在一步步地走进大漠,深入密林,触摸到到密林深处这个神秘部落跳动的历史脉搏。

一座吊桥把我们引渡到一处瓜果飘香的百果园。

占地3000亩的百果园有红枣、杏、桃、核桃、无花果、糖心苹果、香梨、葡萄等。

如果桥的一头是过去的话,那么桥的另头无疑就是现代。

跨过胡杨木板铺成的吊桥,吊桥另一头是满目翠绿的果园,缀满枝头的果子,它正是现代田园常有的场景,它就这样镶嵌在湖水畔、密林处,用芬芳的成熟的瓜果,演绎出由渔猎到农耕社会变换的历史画卷,让我们在昨天、今天和未来中,找到了一个连接点。

缀满果子的果树就生长河边湖畔,给这大漠绿洲更增添了勃勃生机,在湖光山色和瓜果飘香的田埂上行走,宛如置身江南,让人不知身在何处。

百果园旁的民俗馆,是一座圆形穹顶式的建筑,大门口古老的胡杨老根,它那饱经风霜的躯干,篆刻着岁月的沧桑和时光的年轮,它就那样默默的伫立在大门口,仿佛要向行人诉说这里的历史和过往。

民俗馆里展示了刀郎人渔猎时所使用的猎刀与弓箭,还有刀郎一些年代久远的器物、书籍、钱币、手工艺品。因此,它既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展示,也是一个部落历史演进的浓缩,从这些展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刀郎人虽然因为长期过着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而形成了独有的刀郎部落文化,但仔细观看你会发现,刀郎文化中多多少少都融入了维吾尔族文化的成分,这是因为在近代时期,刀郎人走出了那人烟罕见的胡杨林,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学习先进的农耕文化的同时,也逐渐的与维吾尔人相结合,于是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部落族群而成为维吾尔族的一个分支——刀郎人和刀郎文化。

当我们正沉浸在历史的过往的时候,远处悠扬的歌声把我们吸引了过去,原来歌声来自距这不远的宴艺厅。

宴艺厅,顾名思义就是举行宴会欣赏歌舞的地方。

演艺厅

走进这座民族特色浓郁,极具刀郎人建筑风格刀郎部落招待贵宾及聚会、就餐、欣赏刀郎歌舞宴艺厅,我们不禁被宴艺厅里火热的气氛所感染,在这刻容纳300人就餐的宴艺厅里,人们人们可以一边品尝地道的刀郎美味,一边欣赏台上的刀郎歌舞表演。

香喷喷的美酒佳肴,与劲歌狂舞的刀郎歌舞,让人心醉,那高昂苍劲的唱腔,热情欢快的舞姿,以及极具荒漠风情的乐声,似乎又把我们的心绪带回到了那片苍茫辽阔的荒漠之中。

刀郎人由于长期在远离人世的荒漠旷野、原始胡杨林中狩猎游牧,或从事渔猎,或从事游牧农耕,与大自然作着不息的抗争,过着艰苦和自由迁徙的生活,这种闭塞的环境和迁徙生活,使“刀郎人”从其先辈们开始,走着走着就分不清了方向,干脆停下来跳舞唱歌吧,跳着唱着,就忘却了世间所有的忧伤……

人们常说,在新疆有个特别的民族,只要一阵音乐声传来,田野里的农民立即放下手中工具、路上行人脱掉外衣扔下褡裢,便如醉如痴地跳起舞来,他们就是刀郎人,他们一直都保持了什么时候想跳刀郎舞,就在什么地方跳,什么时候想唱木卡姆,就在什么地方唱的习惯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这被誉为“刀郎文化”发祥地地方,“刀郎人”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反映“刀郎人”美好生活向往的独特文化财富——极富艺术魅力的“刀郎麦西莱甫”和“刀郎木卡姆”。

由于刀郎人生存环境和历史空间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以原生态的歌舞和娱乐活动著称。刀郎文化最集中的体验就是刀郎舞,这是一种必须由男女配合、并且伴随着歌唱的民族舞蹈。

刀郎舞主要反映的是刀郎民族进行狩猎、男女合作生产的故事。

挣脱了束缚的刀郎人,在荒无人烟的大漠胡杨林里进行着自由的迁徙生活,所以刀郎文化主要也是记录刀郎人的劳动与他们之间纯真的爱情。

在刀郎部落宴艺厅中,不仅可以在品尝刀郎特色风味大餐带给你的胃觉冲击,也能听着高亢激昂的刀郎木卡姆,欣赏到苍劲有力的刀郎麦西来甫,再喝上一杯醇香的西域美酒——慕萨莱思,在悠扬苍凉的歌声里,仿佛把你带回到了悠远古老的过去,让你的心灵受到震憾,让你忘却旅途的辛劳和疲倦,身心得到愉悦和舒缓,心理也得到放松。

欣赏完歌舞,我们来到宴艺厅外边大排档,点上当地的特色饭食,再来几串烧烤,一边品尝美味,一边倾听大厅里激越的歌声,等待最后的压轴戏——观众互动和刀郎婚礼。

刀郎小孩

这时在餐厅做服务员的维族媳妇的两个一大一小的小男孩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其中一个年龄稍小的男孩在哪聚精会神的摆弄着他的玩具。

这个时候不知为什么,两孩子一言不合立马拳脚相加,那个稍小的孩子直接给了那个大一点的孩子一个直钩拳,接着两孩子就扭打在了一起,在旁边招呼客人就餐的母亲赶紧上前各自带走了自己的孩子,那个稍小的孩子还遭到她母亲的一顿胖揍。

也许在旁人眼里那仅仅是两个淘气的孩子之间的一点纷争,但我们从两个小小孩子的行为中,是否可以一窥刀郎族群那尚武、勇敢、血性的人格特点呢?

迎娶新娘仪式

此时一阵乐声把人的注意力全给吸引力过去,只见今天的压轴戏娶新娘仪式正式开始了,只见骑着毛驴的新浪在众人的陪伴下,吹吹打打的远去迎娶新娘。不久迎亲的队伍又伴着乐声又回到了宴艺厅门口,并在这里举行了简短的迎娶仪式。整个仪式充满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伴着喜庆的乐声,迎亲队伍再次进入了宴艺厅。

婚礼过后就是观众互动节目,在这互动的人群中自然少不了“老文艺青年”老陈的身影。

当演艺结束后,我们离开了宴艺厅。

远处的葡萄长廊,为人们搭建了一个遮蔽阳光的林荫道。漫步在葡萄架下,走进葡萄长廊,在烈日当空的中午,享受着葡萄架带给我们的那一份清凉,而头顶那一串串成熟的葡萄让人有一种想摘下一串品尝的冲动。

葡萄、核桃、番茄、小麦等许多作物,都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行走在葡萄长廊,沿途可见散居在这里的刀郎村民,几乎每户房前都晾晒着刚采摘的核桃,而他们的房后就是大片还没有成熟的玉米地。

经过两百多年的时光,如今生活在景区的刀郎人除保留捕鱼的渔猎生活习俗外,早已从过去原始的胡杨林深处的狩猎生活转向农耕生产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而我们也只能从景区里复制的狩猎的刀猎具以及过去的劳动工具中,一窥当年的生活场景了。

继续前行,我来到一处被称之为刀郎部落“胡杨界”的地方,在这里我们看到伫立在这里的千年不朽的胡杨树干,以及盘根错节、枯枝缠身依然绿树成荫的千年胡杨,那千姿百态的胡杨造型,让人唏嘘不已,叹为观止。

胡杨里

胡杨是新疆古老的珍奇树之一,在我国古籍中又称胡桐或梧桐,刀郎人称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胡杨只有到了秋天,才算是最美的树,它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的最古老树种,只生在沙漠。它是最坚忍有生命力的树,即能在零上40度的烈日中傲立,也能在零下 40度的严寒中挺拔,它能把它的根须深入沙漠下的20几米的深处,即使铺天盖地的风沙都不能掩埋它的身躯,即使极端的干旱,它也能顽强的生长,及时枯死也不能使它倒下,因此有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神奇生命力。

胡杨曾养育了大漠深处的刀郎人,也孕育了整个西域的文明。就是因为它顽强的生命力,才在这荒芜的大漠里,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撑起一片蓝天和赖以生存的绿洲。它阻挡了风沙的肆虐,为这里的人们因造了一个安详的家园……。

胡杨,也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就是这千年不朽的传奇,召唤着我们从数千里之外来到这里,来践行千年之约。

行走在这里,这里随便一颗胡杨都有百年甚至千年的树龄。

胡杨树干苍劲挺拔,千姿百态,树冠虬枝盘旋,高贵典雅,树叶绚丽多彩,如诗如画。整个胡杨林春天一片嫩绿,夏季满目青翠,深秋金黄灿烂,冬似红霜染天。它才是这大漠深处的精灵,它才是这荒漠的真正主宰。

在胡杨界里有两颗被称之为“生命之树”古胡杨,左边为雄树,右边为雌树。古刀郎人信奉萨满教,由崇拜树木和生殖的习俗,左右两树树干和树身上的凸起和凹部分男女的生殖器。部族居民每从此处经过时都会停下了在这两棵树前虔诚的祈祷,起到本部族不断繁衍壮大,祈福部落风调雨顺,健康平安。刀郎人崇拜英雄但更加崇拜胡杨精神。一雌一雄两颗生命之树屹立天地之间风吹雨打,铁骨铮铮,佑护着这里的刀郎人。刀郎人不仅仅是崇拜的是两颗胡杨,它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赐予他生长环境的胡杨的一种敬畏。

刀郎部落的胡杨林,在大漠中经历了风雨沧桑,如今仍旧保持原貌,特别是在沙漠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依然保留率这样一块绿洲,为刀郎人留下了最后一块净土。

人说不看一次胡杨林,不足以谈秋天! 秋天虽然已到,但树叶尚未变黄。都说胡杨林拥有千年不朽传奇,但她的美丽每年只有那么一次,在短短数十天,将美毫无保留、肆无忌惮地释放出来,彰显出她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巨大的生命的能量,并用一片金黄惊艳天地间而因此让人为之倾倒,为之痴狂。

上帝把最美的景色留给了秋天,而最美的颜色又留给了胡杨。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甘内蒙等地,要赏胡杨又要在一年中胡杨最绚烂的季节。我们没有等到这里的胡杨树最美乍现的那一天就要与它挥手惜别,好在几年前我曾经前往内蒙的额济纳,饱览了最美大漠红颜,中国最绚烂的胡杨林,并写下了《大漠寻梦之旅》一文,现分享几张美图给大家。

对于一个神秘的部落,我们仅仅是匆匆过客,与神秘的刀郎部落也仅仅是惊鸿一瞥…就这样带着几分伤感、几分遗憾与神秘的刀郎部落挥手惜别。

(初稿于2019年9 月修改于2022年8月)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2年 9月 30日
下一篇 2022年 9月 30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