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职称评审,包过,不过不收费”不仅不靠谱,还很可笑

近年来,“XX包过,不过退款”很流行:

考驾照有交888元,“包过,不过退款”;

考教师资格证有交1888元,“包过,不过退款”;

考公考编更“黑”,交18888元,“包过,不过退款”;

现如今,这股风又吹到了职称评审,“职称评审包过”“不成功不收费”……

这些人或机构的承诺靠谱吗?可信吗?答案是否定的:一定不靠谱,一点不可信。

首先,“包过,不过退款或不收费”本身就是自相矛盾。

“包过”啥意思,就是“保证过”,没有意外,“100%过”,绝不能出现“不过”情况;

但是,后面又说,“不过退款”这不是和“包过”相矛盾吗?既然都包过了,怎么会有“不过”情况呢?

其次,从考驾照到考教资,从考公考编到职称评审,都有着严格的程序,考官及工作人员都有着严格的纪律,更何况当下信息技术发达,逢考必录像,不像过去那样“过期无效,现在都是铁证如山,保留若干年,如有猫腻,随时可能东窗事发,考官和工作人员谁会为了区区千元“小费”而丢了自己饭碗呢?

所以,保过,不过退款,纯粹是利用人的“投机心理”忽悠人——有些人总还是用老观念、旧眼光看人看事,总觉得凡事都“有机可乘”“有孔可钻”,总还相信“当官的不打送礼的”“有钱能使磨推鬼”,这就给这些骗子提供了机会。

还有,有些人就是花钱买个心理安慰,过了感觉就“赚了”,“不过退款也无损失!”

再有就是担心和焦虑,“他人都花钱了,我不花行吗,万一‘钱能成事’,不正好把我这个不花钱的给‘顶’下去了?”

凡此种种,让骗子骗局得以得逞。

而实际上,考车也好,考编也罢,包括职称评审,总有过的,总有不过的,而且总体上来说,是过的多,不过的少。骗子抓住的就是这个概率,坐收包过钱。

明明岗位只招1个人,“包过”就应该只收1个人的钱,但却收10个人的钱,这明摆着就有9个人不过吗?但这和骗子无关,这10个人无论谁“过”,钱都会收进腰包,对骗子来说,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啊!但可惜的是,10人都抢着交钱,好像交晚了就不准了,有的甚至还给骗子私下再加“小费”,呜呼!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其他不说,单表职称,主管职称的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声明,正规职称有四个特征:

一是评审有程序。1.个人申报,2.单位推荐,3.部门审核,4专家评审,5.结果公示,6.核准备案等环节一个不能少,缺失或跳过任何一个环节的得来的职称都不合规,都是无效的;

二是申报有平台。“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服务平台”是山东省职称申报评审的官方唯一平台,唯有在这个平台上申报、通过的职称才是合规的,否则都是无效的;

三是机构有备案。职称证书不是仅指发到个人手中的那个证,而是这个证书要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有备案,编号可查。否则,便是废纸一张。

四是收费有依据。依据省相关文件,职称收费初级资格每人次100元;中级资格每人次160元;高级资格每人次360元,再无其他收费项目。

不少类别事业人员评审需要论文论著,需要荣誉证书,一定注意要通过个人努力,从正规渠道获取。

无论什么样的论文,什么样的证书,只要是花钱可买的,一定是假的,这是一个真理。

君子爱职称,获之要有道——论文论著是个人能力提升开的花,荣誉证书是自己努力工作结的果,要想晋升高一级职称,唯有不断提升自己业务水平,实干、苦干加巧干,论文论著会有的,荣誉证书会有的,职称一定会升的,舍此,“花钱买证书”“花钱买论文”“花钱买职称”,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空悲切!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3年 12月 4日
下一篇 2023年 12月 4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