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进出口数据分析:当月下降8.3%,前7个月整体平稳,新能源车表现强劲

8月8日,我国7月进出口数据发布。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3.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0.4%。其中,出口13.47万亿元,增长1.5%;进口10.08万亿元,下降1.1%;贸易顺差3.39万亿元,扩大10.3%。按美元计价,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4万亿美元,下降6.1%。其中,出口1.94万亿美元,下降5%;进口1.46万亿美元,下降7.6%;贸易顺差4895.7亿美元,扩大3.5%。

7月当月,我国进出口3.46万亿元,下降8.3%。其中,出口2.02万亿元,下降9.2%;进口1.44万亿元,下降6.9%;贸易顺差5757亿元,收窄14.6%。按美元计价,今年7月份我国进出口4829.2亿美元,下降13.6%。其中,出口2817.6亿美元,下降14.5%;进口2011.6亿美元,下降12.4%;贸易顺差806亿美元,收窄19.4%。

三重因素导致进出口增速下滑

7月出口同比增速继续承压,基数扰动是主要原因。去年5月-7月间,国内积压订单集中出海,出口迎来高速增长,美元计价分别同比增长16.4%、17%、18.1%,显著高于4月的3.5%。去年的高基数对于今年同期出口读数扰动较大。

海外需求走弱趋势未变。7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7.9%,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走势,然而仍在50%以下运行,而且,世界主要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等制造业弱势仍未扭转。数据显示,7月欧洲制造业PMI为44.8%,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环比下降,连续12个月在50%以下。美洲制造业PMI为47%,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在50%以下运行。日本制造业保持收缩态势,PMI较上月小幅下降,仍在50%以下。这显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整体需求仍处于下行趋势,这也造成了我国对主要经济体出口放缓。

欧盟、美国、日本分别是我国的第二、第三、第四大贸易伙伴,前7个月的进出口贸易总值占我国的30.3%,贸易总值分别为3.22万亿元、2.64万亿元、1.27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1%、-9.6%、-5.8%,出口分别为2.08万亿元、1.95万亿元、639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13%、-0.4%,进口分别为1.14万亿元、6911.2亿元、632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1%、2%、-10.8%,贸易顺差分别为9433.4亿元、1.26万亿元、68.5亿元。

价格因素拖累进出口总值。数据显示,3月以来,中国出口价格指数连续4个月走低,从3月的107下滑到6月的93.3,跌幅达12.8%,其中钢材、肥料等产品量增价跌,集成电路、手机、液晶平板显示器等出口量价齐跌。

前7个月,我国大宗进口整体表现出量增价跌。其中我国进口铁矿砂数量同比增加6.9%,进口均价同比下降5.1%;原油进口数量增加12.4%,进口均价同比下降16.6%;煤进口数量同比增长88.6%,进口均价同比下降19.7%。

总体来看进口数量是主要贡献因素,价格是主要拖累因素,俄乌冲突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飙升,高基数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原因。近期来看,7月单月多数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增速衰减,但仍保持正增长,价格高基数效应犹在,预计今年下半年价格因素仍持续影响我国进口,但影响效应将持续减弱。

尽管短期进出口承压,但出口总体呈现出结构持续优化,一般出口贸易表现优于加工贸易,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化,民营企业出口仍然强劲,新能源汽车出口大幅增长等特点。

一般出口贸易保持增长态势,加工贸易加快转型升级

前7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5.41万亿元,同比增长2.1%,比去年同期增加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77万亿元,同比增长2.8%,进口6.64万亿元,同比增长1.2%。1-7月加工贸易进出口完成4.21万亿元,同比下降11.4%,其中,出口2.75万亿元,同比下降8.8%,进口1.46万亿元,同比下降15.9%。

总体来看,在整体进出口下行的态势中,一般贸易在高基数影响下依旧维持正增长,说明我国进出口依然保持韧性。

加工贸易下滑幅度较大,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其一是由于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高速增长,高基数原因使得多数大宗商品价格同比转负,拖累进出口水平;其二是欧美引领制造业回流,重塑本土产业链,订单竞争加剧;其三是在美持续加息背景下,放水引发大量需求的高基数背景,我国加工贸易同比下降;最后是我国劳动力、土地等资源成本上升,经济贸易结构转型步伐加快,传统依赖资源要素价格优势的加工贸易发展受到一定冲击。

我国加工贸易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此前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工贸易在促进我国对外开放、产业升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融通、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地政府为加快加工贸易发展陆续出台政策。例如哈尔滨海关围绕“促循环、提质效、增活力、强动能”,制定了哈尔滨海关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专项措施25条;成都海关推出优化营商环境25条细化配套举措,从保障货物快进快出、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提升惠企服务质效四个方面集中发力,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等。未来我国加工贸易将进一步结构升级,增加占外贸比重,为我国外贸做出重要贡献。

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民营企业仍是出口主力军

东盟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国,我国与东盟的贸易总值保持稳定增长,这也得益于亚洲经济的率先复苏。前7月,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59万亿元,增长2.8%,占我外贸总值的15.3%。其中,对东盟出口2.11万亿元,增长4.7%;自东盟进口1.48万亿元,增长0.2%;对东盟贸易顺差6275.1亿元,扩大17%。 

数据显示,7月,亚洲制造业PMI为50.5%,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在50%以上,这表明亚洲制造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这也为我国对东盟的贸易有着积极影响。

前7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8.06万亿元,增长7.4%。其中,出口4.76万亿元,增长12.6%;进口3.3万亿元,增长0.5%。

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精心办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也表明,“一带一路”未来仍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发力点。

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我国的贸易地位抬升,从国别来讲,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越来越多元化,打破了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降低了逆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民营企业出口主力军的地位不可替代。前7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2.46万亿元,增长6.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2.9%,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49万亿元,增长7.3%,占出口总值的63%;进口3.97万亿元,增长5.3%,占进口总值的39.4%。国有企业进出口3.82万亿元,增长0.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6.2%。其中,出口1.08万亿元,增长2.7%;进口2.74万亿元,增长0.1%。

民营企业外贸占据我国外贸的半壁江山,且保持稳健增长,民营企业的地位不言而喻。7月以来,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国家发改委主任8天内两次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简称“民营经济31条”)发布,24日,政治局会议再次重申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简称“民营经济28条”)。

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集中发布,这意味着高层再次意识到民营经济对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稳定外贸、科技创新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得到重新重视,一系列文件的下发,预计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下滑拖累外贸整体表现。前7个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21万亿元,下降9.4%,占我外贸总值的30.6%。其中,出口3.88万亿元,下降9.6%;进口3.33万亿元,下降9.1%。

外商投资企业占我国贸易总值的三成以上,地位仅次于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贸易总值的下滑,可能会导致部分外资企业裁员或撤离,给就业带来不利影响,吸收外资依然是稳定外贸的重要工作。

今年以来,商务部全力开展“投资中国年”系列活动,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4万家,增长35.7%;实际使用外资7036.5亿元,下降2.7%。发达国家对我投资保持增长,法国、英国、日本、德国投资分别增长173.3%、135.3%、53.0%、14.2%。

引资质量持续提升,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7.9%,占比提升3.9个百分点达到39.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增长28.8%。开放高地带动作用明显,21个自贸试验区吸收外资1296.6亿元,增长8.2%,占全国比重达18.4%。这表明,我国对外资依然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依然是发达经济体的重要选择,新设外资企业保持增长,未来对外贸的带动作用将会逐步显现。

新能源汽车出口大幅增长

从出口产品来看,前7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7.83万亿元,增长4.4%,占出口总值的58.1%,其中7月机电产品同比增速为-11.9%,较6月的-9%继续明显下降,这对整体出口有较明显的拖累,不过在结构上也存在一定亮点。

汽车出口增速维持高位,新能源汽车成为核心发力点。前7个月,汽车出口3837.3亿元,增长118.5%。乘联会数据显示,7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8.8万辆,同比增长80%,环比6月增长26%,占乘用车出口27%;其中纯电动占比新能源出口的92%,A0+A00级纯电动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50%。7月厂商出口方面,特斯拉中国32,862辆、比亚迪18,169辆、上汽乘用车17,724辆、上汽通用五菱6,674辆、东风易捷特6,119辆、长城汽车2,391辆、吉利汽车2,280辆。

与此同时,进口方面,前7个月,汽车进口41.2万辆,减少20.1%,价值1763.1亿元,下降16%。这表明,国产汽车及汽车供应链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凸显。

受全球需求周期影响,电子产业链表现较弱,前7个月,出口方面,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7351.5亿元,下降19.8%;手机4623.6亿元,下降6.5%。进口方面,集成电路2701.7亿个,减少16.8%,价值1.32万亿元,下降16.2%。

Omdia智能手机预调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总量为2.659亿台,同比下滑为9.5%,季度环比下降为1.2%,这表明全球需求仍然较弱。TechInsights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5%,环比上涨2.9%,这标志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未来几个季度有望迎来复苏。

全球半导体销售周期进入筑底回升阶段,费城半导体指数背后涵盖一系列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公司,并对半导体销售周期及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有一定领先性,二季度以来,费城半导体指数回升预示着半导体需求将会进入新的增长周期,而且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使得市场对未来半导体市场及算力需求有了更乐观的增长预期。

劳密产品增速由正转负,海外需求是最大影响因素。前7月我国出口劳密产品同比下降2.1%。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同比下降2.1%;纺织品同比下降5.7%;塑料制品同比增长1.5%。

全球主要经济体放水与加息的两个阶段分别造成需求的高基数与现阶段的需求同比萎缩,预计下半年仍持续造成影响。以越南为例,越南为劳密产业出口代表性国家之一,今年上半年月越南出口同比下降12.1%,也印证了需求的降低。此外,疫情初始期间,由于我国的防疫政策使得我国最早复工复产,吸引订单增加,疫后部分回流也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

我国主动调节经济发展模式从高增速向高质量转变,劳动密集产品逐渐向海外和内陆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有了明显的效果。

综上,受制于去年同期高基数、海外需求以及价格因素,7月我国进出口走弱,不过结构性改善趋势明显。从结果来看,“一带一路”政策效果显著,我国对东盟外贸体量持续增加,外贸结构多元化。7月以来,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落地,民营经济对于稳定外贸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新能源支持政策下,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愈加凸显,今年更是成为出口的主要增长点,未来随着电子产业的复苏,我国完整的产业链及庞大的高素质工人依然是出口的重要支撑力量。

不过长期来看,我国出口仍面临贸易保护趋势、全球产业链重塑等挑战。(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刘洋雪、谷硕)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3年 8月 12日
下一篇 2023年 8月 12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