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华传统造物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民众日常生活,其传承及其创造性转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乡村振兴以及文化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民众不断追求技术革新和观念革新带来的新体验、新方法,部分工匠放弃传统手艺而追求更高、更快的收入途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况也使得偏远地区民众更加渴望对科技工具和外来文化的追求,民众正逐渐摆脱对传统造物的依赖。

当前,传统手工艺受市场需求和民众接受程度约束,传承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易上手操作、广受民众喜爱的手工艺类型为农村手工艺产业带来发展机会,大大增加了民众就业机遇和收入,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现代手工艺品类多以“来样定制”形式组织生产,对个体的生产要求不高,虽从业者广泛,但缺乏一定数量的技艺精湛的群体。另一方面,一些冷门独专的传统手工艺由于缺乏市场需求,老一辈从业者谋求收入更高的职业,年轻一辈缺乏主动传承动机,传承情况不佳,这为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带来障碍。

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产品同质化严重。农村手工艺加工可观销量的背后,往往意味着某一类型手工艺的区域垄断式集中生产。一般在产业基地集中生产再销往全国乃至全世界,这使得各地旅游景点纪念品区销售的手工艺产品来源一致,大同小异。除此之外,基础性研究是传统手工艺进行创造性转化的依据和资源,但我国仍旧缺乏对传统手工艺的系统性基础研究。我国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研究由图案学开始,已有成果在对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和演进脉络方面研究较为充分,但是从整体层面开展的基础性、系统性研究反而缺乏,尤其缺少资料的文本库和电子数据库。

(摘编自潘鲁生《有效推进中华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

材料二: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举办展出的“民艺地生活——中国民艺研究方法展”,从生活的角度研究民艺,研究民艺的跨学科性,强调民艺是“生活的艺术”,旨在通过梳理民艺的研究方法,让民艺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

传统手工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可分割。一批中国学者从史学、美学、民俗学等不同角度挖掘、解析与整理传统工艺和民族艺术,把“工艺美术”“传统手工艺”“民艺”等概念与生活相结合,对中国民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综合呈现出中国民艺的研究方法。

如中国民艺学科开拓者之一的张道一教授,提倡民间手工艺学科的建构性思考,并开展了对于“汉画”“民间美术字”“女红”等民众日用的研究。于1971年创刊的《汉声杂志》,囊括了衣食住行、年节习俗、生产劳动、聚落建筑、戏剧舞蹈、装饰摆件等众多与民众生活相关的手工艺,如《惠山泥人》《手打中国结》《陕北年俗》《郎庄面花》等。其中,《女红》展现了女性轧棉、纺线、织布、刺绣等穿针引线的日用之“艺”,在生活日常当中,传递着慈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关爱和暖意。民间美术情感之美与令人神往的意象世界营构出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真善美”的生活本义。

民艺是民族之魂,它不仅是乡土与文化研究之事,而且关乎我们未来的生活。继承者们对传统工艺的新解读,已成为当下“民艺再造”的一股新兴力量,一股传统手工艺回归当下生活的热潮已显现出来。

潍坊又称鸢都,潍坊风筝兴于明初,盛于清代乾隆年间,伴随着年画的发展而壮大。受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影响,人们利用每年春天印制年画的空余时间,用印年画的纸张、颜料绘制出各种图案,扎制成风筝。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传统工艺在民众生活中得到保护,在为民众带来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着文化的传承。

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逐渐形成了民众对传统工艺文化的价值认同,形成了民艺的新的文化生态。在实践层面,“新民艺”概念的构建,正在以传统工艺与当下生活的崭新视角,创造民生日用与生活的真谛。正如杭间教授在《设计的善意》一书的“手工艺的‘新美学’释义”中分析手工艺与生活日常的关系时所言:手工艺的新美学,不是一种新的风格和样式,而是在回故乡的路上。

(摘编自任晓炜《民艺,承载生活之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手工艺孕育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民众日常生活,对其进行传承与创造性转化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B .一些工匠放弃传统手工艺而追求更高、更快的收入途径,致使有关地区出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

C .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产品出现严重的同质化问题,与某一类型手工艺的区域垄断式集中生产有很大关系。

D .此次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举办的民艺展出,从生活角度研究民艺,旨在让民艺回归国人的日常生活。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主要取决于乡村振兴以及文化生活质量。

B .传统手工艺传承呈现分化趋势,我们应遏制现代手工艺品类的规模化发展。

C .张道一教授提倡民间手工艺学科的建构性思考,并开展了一些有关民众日用的研究。

D .民众对传统工艺文化价值的认同逐渐形成,传统手工艺回归潮还需时日。

3 .下列各项中,最不能体现“民艺承载生活之美”的一项是()

A .杨柳青年画表现农耕社会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体验,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元宵节,镇江老老少少齐聚公园,做花灯、放河灯,心里许下最美好的祝福。

C .新年到来,河南周口的百姓大唱鼓书、说快板,用“民艺”舞起幸福的生活。

D .参考网发表署名文章《蜀绣内蕴的工匠精神研究》,旨在研究蜀绣的精神传承。

4 .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传统手工艺,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

5 .材料二中,杭间教授认为,手工艺的新美学“是在回故乡的路上”。请根据材料,以《汉声杂志》和潍坊风筝为例,谈谈你对杭间教授的观点的理解。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闲士

聂鑫森

在古城湘潭,把退了休的老辈人物称之为“闲人”。因为他们不用去单位上班了,正经活儿都干完了,终日闲闲。而在春华巷,已退休十年的咸士,却大言不惭地说:“我不是闲人,是闲士!你们可以直呼我的姓名,咸士即闲士。”

咸士是拿自己开涮吗?不是。

“士”是读书人,咸士是读过大学机械系的。他先被分到本地一家手表厂当技术员,然后又当工程师。几十年前,谁都想在腕子上戴块机械表,那是一种时髦。后来,机械表落伍了,接着是石英表抢占风头。以后呢,电子表又取代了石英表。到十年前,手机普及,几乎人人皆有,而且功能强大,谁还戴手表?咸士满花甲时,手表厂也寿终正寝。别人很悲凉,他却很平静,到底可以真正闲下来了!

咸士虽然是学工科的,但他却不只读机械技术类的书,他尤其喜欢读文史方面的闲书,读得津津有味。夫妻俩就只有一个独生女,女儿读完大学后,与同窗的一个小伙子在外地成家立业,也有自己的孩子了。他常对老妻说:“屋舍几楹,想坐就坐,想睡就睡;老婆一个,横看是你,竖看是你。”

老妻笑着说:“你是真正的闲士,我要给你做饭、洗衣,是劳人——劳动者。”

“你可以随意地做,也可以不做,街上有饭店有洗衣店,所以你不能算作劳人。春华巷能称为劳人的是与我同年的劳荣,天天记挂着争分夺秒地赚钱,腕子上戴着块劳力士名表。哈哈,‘劳人’啊!”

咸家院子不大,却有花有树,既清静又雅致,老辈人喜欢来此串门儿。有月亮的夜晚,可以坐在院子里赏月、喝茶,听咸士说今道古。

“你们知道,‘闲’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门’内有“木’,另一种是‘门’内有‘月’。什么意思呢?院子里有树有花,可在树下饮茶、花前弹琴,可听鸟鸣蝉叫,可看蜂飞蝶舞;夜里有一院子月光,可静坐,可独酌。这就是闲情闲趣。”

“是这个理,闲人和闲士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我自称闲士,其实你们几位都是闲士。老王年年栽葫芦,用自制自雕刻的模子套在幼小的葫芦上,让它在身上慢慢‘长’出字画来;老刘为了辅导孙子读古诗词,先自学自背自抄写;老张常戴着红袖标,去大街上当义务领路人。虽是闲,却闲得有意思,削减了平庸与浮躁,活出了自我,不是闲士是什么?”

“咸士兄,你退休了,听说又重操旧业,在研究各种外国表和中国表,有古代的也有当代的。还邮购了国外手表的零件粗坯,用手工制作出标准零件,以备无用之用。”

“现在戴表的人很少了,企业家喜欢戴,且多戴外国的名表,表现出一种身份和实力,如劳力士、卡地亚、百达翡丽、江诗丹顿、欧米茄、雷达、浪琴……此外是一些手表的收藏爱好者,节衣缩食,千方百计去搜寻一些老表、旧表,常来找我鉴定、修理或配一两个零件。我很敬佩他们,不收费。”

“老板找上门来呢?”

咸士哈哈一笑,说:“材料费、工钱当面议价,不多收也不优惠!”

一个秋日的下午,斜晖脉脉,穿着西装的劳荣,走进了咸家的院子。咸士和妻子各提一把水壶,正在给花树浇水。

“咸士兄,我这块瑞士名表,搬东西时,把表壳、指针撞坏了,请你动动手,修一修。”

咸士说:“是劳老板大驾光临,难得!你先在石桌边坐一会儿,等我浇完这几盆花吧。”

劳荣只好在石凳上坐下来,着急地看着咸士浇完花,洗了手,又去屋内取出一个工具包。

咸夫人端上一杯茶,放到石桌上。

咸士在右眼上,戴上一个小巧的单筒放大镜,说:“劳老板,你先喝茶,我来把表里表外检查一遍。”

“好。”

表盖破了,指针弯曲而且绞在一起。打开表底盖,看里面的表芯、零件,皆无损伤。

“你七十岁了,早两年不是把物流公司总经理的宝座让给了儿子?怎么还到第一线去操劳?”

“我不放心啊!好不容易创下这份家业,怕后人不知深浅。我几乎天天去仓库,对着表看员工码一件货要多少时间,外送一车货要多少时间。——超过了时间,得罚款。”

“哎呀,你不是垂帘听政,而是现场干政。你儿子怎么放得开手脚?哪天惹毛了他,一甩手去另起炉灶,你怎么办?该好好休息了,他们比我们强。这么好的手表,戴着去搬货,真是委屈了这块名表!”

劳荣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一拍脑门子,说:“儿子已经和我叫板了!我应该和你一样,当个闲人?”

“不,当个闲士,别再去现场给儿子添乱了。”

“……咸士兄,把表修好,开个价,我付。”

“待我慢慢修。这是块劳力士经典版的名表,你不能再戴了,得好好收藏。养老,不需要老盯着手表,更不需要和时间赛跑。”

劳荣痛苦地说:“我明天……不去物流公司了?”

“你要不去那里,这块表的修理费,我破例,免了。明日有闲,到我这里来喝茶!”

“好……的。”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咸士和妻子的对话描写,表明咸士并不认可他的妻子是真正的“劳人”。

B .咸士退休后重操旧业,既照应了前文他的职业,也为后文劳荣找他修表埋下伏笔。

C .文章对咸家院子的描写,烘托了咸士的形象,也为老辈人来咸士家串门做了铺垫。

D .咸士对待来修表的手表爱好者和老板的态度不同,体现了他对普通劳动者的同情。

7 .关于文中咸士要做贤士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言不惭”,贬词褒用,展现了咸士的自信,也表现了咸士不乐意别人称他为闲人。

B .咸士说“闲”是“门”内有“木”或“门”内有“月”,这样的解读表现了他的生活态度。

C .咸士认为闲士与闲人不同,闲士虽闲,却闲得有意思,削减了平庸与浮躁,活出了自我。

D .咸士退休后研究各种外国表和中国表,帮助人们鉴定、修理手表,违背了做闲士的志向。

8 .劳荣见到咸士后,他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本文塑造的闲士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请简要概括闲士的形象特点。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战国策》目录序①

曾巩

叙曰:向②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③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 ④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 其为世之太祸明矣而俗犹莫之悟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 ”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着而非之。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 》,下至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有删改)

[ 注]①曾巩校勘《战国策》后,为书作了这篇目录序。②向:刘向。西汉《战国策》的编者。③二子:孔子和孟子。④二帝:尧、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三代之王。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悟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B .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悟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C .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悟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D .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悟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中的“讳”与成语“讳莫如深”中的“讳”字含义相同。

B .“而不胜其失也”与“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两句中的“胜”字含义相同。

C .神农,神农氏,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又传他曾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

D .《春秋》,文中指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简史,相传孔子依据鲁国史加以修订而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战国策》编者刘向认为周朝早期有法度,天下太平,到了后期计谋和欺诈手段盛行,仁义之路走不通,天下大乱。作者不赞同刘向的观点。

B .二帝和三王治理国家的办法各有不同,但他们治理天下的用意是一样的。孔孟两人竭力阐述先王的政治主张,认为先王的政治主张不能更改。

C .作者指出战国游说之士的主张只是权宜之计,最后游说之士自己身亡,诸侯用他们的计谋的,也导致亡国。只有先王的治国之道才不会产生弊病。

D .作者虽然不认同《战国策》里游士之说,但也不赞同把《战国策》毁弃。作者认为要使人们知道邪说是不能信从的,而且《战国策》有史学价值。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

(2 )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

14 .作者在文中阐述了哪些重要观点?请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梅

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责怪梅花为何迟迟不肯开放,还写诗人猜测梅花推迟开放的原因。

B .颔联运用了拟人手法,把灯下、雪后的梅花比拟为佳人,玉容清香,艳压群芳。

C .梅花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引发了诗人的诗情、酒兴,诗人笔走龙蛇、红袖传杯。

D .这首诗寓意深刻,赞赏梅花不争名利、不惧风雪、高洁幽香、坚贞不屈的品质。

16 .尾联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来表情达意,情感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荀子·劝学》中,蚯蚓的“___________”和螃蟹的“___________”揭示了二者不同生活处境的原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证明了学习需要专心致志的观点。

(2 )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始皇发展前代君王遗留下来的功业,用武力来统治各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人常常借花草木叶的荣或枯(兴或衰)来寄托情感,这在古诗词中也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945年,黄昆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生而赴英国深造,跟随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莫特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前,黄昆到爱丁堡大学做交流学者。在这里他遇到了量子力学和晶格动力学的开创者、诺贝尔奖获得者马克斯·玻恩。在黄昆做出对玻恩交给他的晶格动力学书稿框架做了大量增补的重大贡献之后《晶格动力学理论》成为该领域的第一部权威专著。

20世纪40年代末,黄昆在欧洲物理学界① ,而他却更关注如何回国。1951年,黄昆抛下英国的一切,暂别了女友,转道香港回国。黄昆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他的课在北大乃至全国物理界 ② 。黄昆担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期间,调整半导体科研方向、重新组织科研队伍,还建立和加强了半导体物理研究队伍。同时,他也迎来了自己科研事业的“第二春”。

“渡重洋,迎朝晖,心系祖国,傲视功名富贵如草芥;攀高峰,历磨难,(甲),(乙)_______。”这是北京大学物理系师生在黄昆70岁寿诞时赠送给他的一副对联,也是黄昆的真实写照,他一生③ ,为中国教育和科技事业无私地付出和奉献。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在文中(甲)(乙)两处填写适当的语句,使引号内的文字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七、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的科学家将机器人技术与生物学相结合,为大肠杆菌配备人工组件,___①___,这种机器人未来有望执行抗癌任务。大肠杆菌身手矫捷,多才多艺,可在高黏性液体中游弋,且具有极强的传感能力。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进一步增强大肠杆菌“超能力”的方法,为其配备各式“武器”。

为研制出这种生物混合机器人,研究小组将几个纳米脂质体连接到每个大肠杆菌上,这些球形脂质体外层包裹着吲哚菁绿(ICG,绿色颗粒),当受到近红外光照射时,ICG会熔化。脂质体的水性核心内则包裹着水溶性化疗药物分子(DOX)。研究人员还在细菌上附着了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____ ②___,这种磁性颗粒可以作为微生物高速运动的助推器。连接脂质体和磁性颗粒与细菌的“绳索”则是一种非常稳定且难以破坏的链霉亲和素和生物素复合物。

研究人员解释说,一旦这种生物微型机器人集结在肿瘤所在之处,近红外激光会产生温度达到55℃的光线,触发脂质体的熔化过程并释放出其内部封闭的药物。此外,低pH值或酸性环境也会导致纳米脂质体破裂,因此药物___ ③___。

21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八、材料作文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召开的第五届“海盐慈善奖”表彰大会上,表彰席的一张座位依旧空着。这张空置的座位上贴着“金粟缘人”的标签,这已是这位神秘人士连续第8年匿名捐款100万元。多年来,“金粟缘人”引发过很多猜测:从名字推测,他可能是澉浦镇人,因为镇上有一座千年古刹金粟寺;捐赠数额这么高,他应该是个大老板;也许他曾经受过好心人帮助,所以才以这种方式报恩……

有电话号码,有打款地址,要找到“金粟缘人”并不是难事。我们是否要找到“金粟缘人”并进行宣传呢?很多人参与了讨论,网上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参考答案:

1 .B2.C 3.D 4.①材料一侧重阐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及其创造性转化非常重要,但当下面临着发展的困境。②材料二侧重阐述民艺这一传统艺术承载着生活之美,要让民艺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5.①《汉声杂志》记录与生活相关的手工艺,以民间美术情感与意象世界营构传统农耕文化“真善美”,不是一种新的风格和样式,而“是在回故乡的路上”。②潍坊风筝继承杨家埠木版年画传统,传承传统工艺,将审美愉悦与文化传承相融合,不是一种新的风格和样式,而“是在回故乡的路上”。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 ,致使……”强加因果,依据原文“部分工匠放弃传统手艺而追求更高、更快的收入途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况也使得偏远地区民众更加渴望对科技工具和外来文化的追求”可知,原文中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

故选B 。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 主要取决于乡村振兴以及文化生活质量”分析不当,原文是“其传承及其创造性转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乡村振兴以及文化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量息息相关”不等于“主要取决于”。

B.“ 我们应遏制现代手工艺品类的规模化发展”说法错误,于文无据。结合材料一第三段相关内容分析可知,文中并没有表达遏制现代手工艺品类的规模化发展的相关内容。

D.“ 传统手工艺回归潮还需时日”说法错误,原文内容是“一股传统手工艺回归当下生活的热潮已显现出来”。

故选C 。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 文章《蜀绣内蕴的工匠精神研究》研究的是“蜀绣的精神传承”,不能体现“民艺承载生活之美”。

故选D 。

4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

材料一的标题是《有效推进中华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主要内容,由文中“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华传统造物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民众日常生活,其传承及其创造性转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乡村振兴以及文化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可概括为“阐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及其创造性转化非常重要”;第二层次的内容,由文中“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传统手工艺受市场需求和民众接受程度约束,传承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内容可概括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及其创造性转化当下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材料二的标题为《民艺,承载生活之美》,由文中“强调民艺是‘生活的艺术’,旨在通过梳理民艺的研究方法,让民艺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民艺是民族之魂,它不仅是乡土与文化研究之事,而且关乎我们未来的生活。……一股传统手工艺回归当下生活的热潮已显现出来”等内容可知,材料二侧重阐述民艺这一传统艺术承载着生活之美,要让民艺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

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杭间教授认为手工艺的新美学“是在回故乡的路上”,含义是:手工艺的新美学,不是一种新的风格和样式,是以传统工艺与当下生活的崭新视角,创造民生日用与生活的真谛,是对生活的回归。

以《汉声杂志》为例:根据材料“于1971年创刊的《汉声杂志》,囊括了衣食住行、年节习俗、生产劳动、聚落建筑、戏剧舞蹈、装饰摆件等众多与民众生活相关的手工艺,如《惠山泥人》《手打中国结》《陕北年俗》《郎庄面花》等。……民间美术情感之美与令人神往的意象世界营构出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真善美’的生活本义”可知,《汉声杂志》记录与生活相关的手工艺,以民间美术情感与意象世界营构传统农耕文化“真善美”,不是一种新的风格和样式,而“是在回故乡的路上”。

以潍坊风筝为例:根据材料“潍坊又称鸢都,潍坊风筝兴于明初,盛于清代乾隆年间,伴随着年画的发展而壮大。受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影响,人们利用每年春天印制年画的空余时间,用印年画的纸张、颜料绘制出各种图案,扎制成风筝”可知,潍坊风筝是受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影响,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将审美愉悦与文化传承相融合,不是一种新的风格和样式,而“是在回故乡的路上”。

6 .D7.D 8.①一开始因为名贵手表被撞坏而焦急。②谈及因不放心儿子而只能劳碌的无奈。③经过咸士的开导,开始反思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④因为要做出改变而感到痛苦。⑤虽有些犹豫,但仍决心改变,做个闲士。9.①面对变故保持平静,可知他是个豁达乐观的人。②“闲”却不平庸浮躁,而是积极培养自己的闲情逸趣,可知他是个脱离了平庸与浮躁,富有审美品味,具有高级趣味的人。③重拾修表技艺,却从不多收费,甚至经常免费,可知他是个正直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解析】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 体现了他对普通劳动者的同情”说法错误,通过文中“……我很敬佩他们,不收费”可知,咸士对待来修表的手表爱好者不收费的原因,是佩服他们的为人,并不是出于同情。

故选D 。

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 违背了做闲士的志向”说法有误。根据原文“此外是一些手表的收藏爱好者,节衣缩食,千方百计去搜寻一些老表、旧表,常来找我鉴定、修理或配一两个零件。我很敬佩他们,不收费”“材料费、工钱当面议价,不多收也不优惠!”可知,咸士这么做并非是为了赚钱,而是出于兴趣,再结合“虽是闲,却闲得有意思,削减了平庸与浮躁,活出了自我,不是闲士是什么?”可知,咸士并未违背初衷。

故选D 。

8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行文思路,分析人物的心理的能力。

根据原文“劳荣只好在石凳上坐下来,着急地看着咸士浇完花,洗了手,又去屋内取出一个工具包”可知,劳荣一开始因为名贵手表被撞坏而焦急。

根据原文“我不放心啊!好不容易创下这份家业,怕后人不知深浅。我几乎天天去仓库,对着表看员工码一件货要多少时间,外送一车货要多少时间。——超过了时间,得罚款”可知,劳荣在谈及无法真正退休的时候,表达了他因不放心儿子而只能劳碌的无奈。

根据原文“劳荣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一拍脑门子,说:‘儿子已经和我叫板了!我应该和你一样,当个闲人?’”可知,劳荣此时经过咸士的开导,开始反思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根据原文“劳荣痛苦地说:‘我明天……不去物流公司了?’”可知此时劳荣因为要做出改变而感到痛苦。

根据原文最后劳荣的“好……的”,可知劳荣最后的回答虽有些犹豫,但还是下决心答应了,说明他决心改变,做个闲士。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的能力。

根据原文中咸士面对变故的态度“咸士满花甲时,手表厂也寿终正寝。别人很悲凉,他却很平静,到底可以真正闲下来了!”可知,他可以转变角度来看待问题,总能考虑到事物好的方面,是一个豁达乐观的人。

根据原文咸士对于“闲士”的看法“院子里有树有花,可在树下饮茶、花前弹琴,可听鸟鸣蝉叫,可看蜂飞蝶舞;夜里有一院子月光,可静坐,可独酌。这就是闲情闲趣”“虽是闲,却闲得有意思,削减了平庸与浮躁,活出了自我,不是闲士是什么?”可知,他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个脱离了平庸与浮躁,富有审美品味,具有高级趣味的人。

根据原文“此外是一些手表的收藏爱好者,节衣缩食,千方百计去搜寻一些老表、旧表,常来找我鉴定、修理或配一两个零件。我很敬佩他们,不收费”“材料费、工钱当面议价,不多收也不优惠!”以及他开导劳荣并免收他修理费的事可知,他是个正直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10 .C11.B 12.A 13.(1)在文章最后他却认为这部书中,战国的谋士是揣测当时的国君所能实行的,才不得不这样去做。

(2 )邪伪之说对正确的原则是有害的,应当废弃并禁绝它。那么《战国策》这部书不销毁,行吗?”14.①法,只是用来适应变化的,不一定完全相同;道,是用来确立根本的原则,不能够不统一。

②人要不受流行习俗迷惑,而对自己的见解有坚定的信念。

③“禁邪说”不一定要“灭其籍”,应使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不可为”才是上策。

【解析】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游说之士的那套办法,是社会的大灾祸,这一点再明白不过了。但世俗之人对它还没有觉悟过来。只有先王之道,根据时代,适应变法,(虽然)制定的法令不同,对它加以考察若没有缺点,用它治理国家就不会发生弊病。所以古代的圣贤没有用先王的原则去与游士之说做交换的。

“为”修饰“法”,“为法”做“不同”主语,“为法”不断开,排除AB;

“未有”是“以此而易彼也”的谓语动词,“未有以此而易彼也”中间不断开,排除D。

故选C 。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及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 讳”的意思均指“因有所顾忌而不敢说或不愿说”、隐瞒。句意分别为:所以他们谈论欺诈的好处,而讳言欺诈的失败/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B.“ 含义相同”错误。胜,超过/尽。句意:不能超过所失/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故选B 。

1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A.“ 作者不赞同刘向的观点”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其说既美矣”,意思是“他的说法是很正确的”。

故选A 。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 )“卒”,在文章最后;“度”,揣测;“然”,这样。

(2 )“正”,正确的原则;“绝”,禁绝;“泯”,销毁。

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

依据“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可概括为:法,只是用来适应变化的,不一定完全相同;道,是用来确立根本的原则,不能够不统一。

依据“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可概括为:人要不受流行习俗迷惑,而对自己的见解有坚定的信念。

依据“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可概括为:“禁邪说”不一定要“灭其籍”,应使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不可为”才是上策。

参考译文:

我说:刘向给此书作序,说周朝初期,实行了教育感化,修整了法令制度,所以天下得到大治。到了后来,计谋欺诈盛行,仁义的道路被阻塞了,所以天下大乱。他的说法是很正确的。但在文章最后他却认为这部书中,战国的谋士是揣测当时的国君所能实行的,才不得不这样去做,这样可以说,他是被世俗的见解所迷惑,却不能坚定地相信自己的人了。 孔子、孟子的时代,距离周朝初期已经好几百年,那些旧的法令已经消失,旧的习俗已经消亡很久了。孔子、孟子却偏偏阐明先王治国的原则,认为是不能改变的,难道是要强迫当时天下的国君去做后世所不能办到的事吗?他们只不过是要根据他们所碰上的时代,所遭遇的变化,而提出当时应当实行的主张,使那些主张不背离先王们的用意罢了。 二帝三王治理天下,他们之间的变革本来各不相同,他们的办法本来就有差别,但他们治理国家天下的用意,以什么为根本,以什么为末事,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未尝不相同。孔孟之道,也不过如此罢了。法,只是用来适应变化的,不一定完全相同;道,是用来确立根本的原则,不能够不统一:这是不可改变的道理。所以孔子、孟子坚持这个原则,难道是喜欢提出不同的言论主张吗?只是能够做到不苟且罢了。这就可以说是不受流行习俗迷惑,而对自己的见解有坚定的信念。 战国时代的游说之士却不这样。他们不懂得道是可信的,却喜欢他们的言论容易与国君的想法相符合;他们的居心用意,只是苟且地提出一时权宜的策略罢了。所以他们谈论欺诈的好处,而讳言欺诈的失败;夸说战争的好处,而隐瞒战争带来的祸患。他们争相奔走去做的事,不是没有好处,但是不会超过它的害处;不是没有所得,但是不能超过所失。最后到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这些人,因此而失去了他们的身躯;而任用他们的诸侯和秦国,也使自己的国家遭到灭亡。游说之士的那套办法,是社会的大灾祸,这一点再明白不过了。但世俗之人对它还没有觉悟过来。只有先王之道,根据时代,适应变法,(虽然)制定的法令不同,对它加以考察若没有缺点,用它治理国家就不会发生弊病。所以古代的圣贤没有用先王的原则去与游士之说做交换的。 有人说:“邪伪之说对正确的原则是有害的,应当废弃并禁绝它。那么《战国策》这部书不销毁,行吗?”我回答说:“君子要禁止邪说的话,本来要向天下的人说明那些邪说,使当时的人都知道邪说不能信从,然后加以禁止才能统一认识;使后代的人都懂得邪说不能照着办,然后加以告诫才能使人明白。难道一定要毁灭这本书吗?要废弃禁绝邪说,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因此《孟子》这部书里,有农家的学说,墨家的言论,都被记载下来并加以驳斥。至于《战国策》的写作,往上紧接着《春秋》,往下到楚、汉的兴起,共二百四十五年,记载了期间的历史事迹,本来就不可能废弃。”

15 .A16.①诗人与“俗眼”对比,诗人看到了梅花的高洁、坚贞;而“俗眼”却不了解诗人,不了解梅花,抒发了诗人的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以及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②梅花与桃、杏对比,梅花高洁,桃、杏妖艳,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对浅薄与庸俗者的讽刺。

【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 写诗人责怪梅花为何迟迟不肯开放,还写诗人猜测梅花推迟开放的原因”不合文意,这里应理解为“写人们责怪梅花为何迟迟不肯开放,而诗人回答了人们的疑问”。

故选A 。

16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

本诗主要描绘了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具体从内容上来看,尾联“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结合上文可知,“此”指的是梅花凌寒独自开放色香俱佳的特点。

尾联的意思是:世俗中人的眼中哪知道梅花的这些高贵品质,他们只知道买一些艳丽的桃花、杏花来栽种。上下句之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梅花与桃、杏对比,梅花高洁,桃、杏妖艳,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对浅薄与庸俗的桃、杏的讽刺;二、诗人与“俗眼”对比,诗人看到了梅花的高洁、坚贞;而“俗眼”却不了解诗人,不了解梅花。再结合“有意待春来”可知,诗人借梅花自喻,表达出自己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苦闷心情,以及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17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躁”“振”“御”“萧”“藤”“鸦”“沃若”。

18 .①声名鹊起 ②有口皆碑 ③矢志不渝19.波恩将自己的晶格动力学书稿框架交给黄昆。

黄昆对该书稿框架做了大量增补。

黄昆对该书稿框架的增补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昆的贡献让《晶格动力学理论》成为该领域的第一部权威专著。20 .(甲)志兴华夏(乙)欣闻徒子徒孙尽栋梁

【解析】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本处是说黄昆在欧洲物理学界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可填“声名鹊起”。“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②本处是说黄昆的课在北大甚至全国物理界都受到了称赞,可填“有口皆碑”。“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

③本处是说黄昆的一生都为中国教育和科技事业无私地付出和奉献,说明他的志向一生也没有改变过,可填“矢志不渝”。“矢志不渝”,表示永远不变心。

19 .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本题要求学生将长句变成几个相应的短句,首先要找到这个长句的基本结构抽离出来单独成句。本句话的主干为:《晶格动力学理论》成为该领域的第一部权威专著。

然后剥离修饰、限制成分,使其单独成句。该长句主要的修饰、限制成分为时间状语,即“在黄昆做出对玻恩交给他的晶格动力学书稿框架做了太量增补的重大贡献之后”。我们可以将该状语变成几个独立的句子。首先,“交给”的主语为“波恩”,宾语为“黄昆”,状语为“将晶格动力学书稿框架”,可变为:波恩将自己的晶格动力学书稿框架交给黄昆。其次,“做出”的主语为“黄昆”,宾语为“重大贡献”,可变为:黄昆做出了重大贡献。再次,“做了”的主语为“黄昆”,宾语为“大量增补”,可变为:黄昆对该书稿框架做了大量的增补。

最后,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逻辑对这四个句子进行整理,可在不改变愿意的基础上增删一些词语。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把握能力。

本处要求构成一幅对联,所以我们首先要注意对联的有关知识,对联讲究对仗工整,然后语意上要和主人公的经历或精神相关。

(甲)对应上联中“心系祖国”,所以所填的句子从结构上来看,也应是主谓宾结构的。并且根据后文“为中国教育和科技事业无私地付出和奉献”,可见黄昆一生都致力于中国教育和科技事业,他的志向在于中国的发展,所以可填“志兴华夏”。

(乙)对应上联中“傲视功名富贵如草芥”,所以所填的句子从结构上来看,也应是动宾结构的,并且采用比喻的修辞。黄昆一生都致力于中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并且这是北京大学物理系师生在黄昆70岁寿诞时赠送的对联,可见他的学生也是国家的栋梁,所以可填“欣闻徒子徒孙尽栋梁”。

21 .B22.①构建出生物混合机器人②当暴露在磁场中时③会自动在肿瘤附近释放

【解析】2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身手矫捷,多才多艺”生动呈现大肠杆菌的作用巨大。

A. 自问自答为设问;把愁比作一江春水,为比喻。

B. 以“恋”“思”形容鸟和鱼,为拟人;句式上用了对偶修辞。

C.“ 天上来”为夸张。

D.“ 主人下马客在船”应是“主人和客下马在船”,为互文;“管弦”代指音乐,为借代。

故选B 。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结合前后文“将机器人技术与生物学相结合,为大肠杆菌配备人工组件”“这种机器人”可知此处是说研制出这种生物混合机器人,故填“构建出生物混合机器人”。

②结合后文“这种磁性颗粒可以作为微生物高速运动的助推器”可知条件是在磁场中,故填“当暴露在磁场中时”。

③低pH值或酸性环境即是肿瘤生长的环境,米脂质体破裂则药物会释放,故填“会自动在肿瘤附近释放”。

23 .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由“海盐慈善奖”表彰大会上表彰席的一张贴着“金粟缘人”标签的空座位切入,交代的是海盐县的一位名叫“金粟缘人”的神秘人士的事,这位不愿透露真实姓名的爱心人士已经连续8年累计捐款100万元。“金粟缘人”做好事不留名,于低调中彰显高洁品德。但公众却纷纷猜测匿名捐赠的好心人究竟是谁。这不仅仅是出于一份好奇心,也不只是为了要找到“真人”并予以表扬,更重要的是人们在寻找一种感动和价值,寻觅和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存在的慈悲之心。

材料第二段介绍的是“金粟缘人”的做法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网友们希望通过联系方式找到“金粟缘人”。持有这种主张的人,是希望找到他,进行宣传,以颂扬仁爱之心,引领更多的善行善举。“我们是否要找到‘金粟缘人’并进行宣传”,虽然网上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需要认真考虑和对待的是,“金粟缘人”之所以匿名捐款,很可能正是不愿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进而打破平静的生活。此种情况下,不追问其真实姓名反而是对他们善心善行的最大尊重。此次海盐县的表彰大会上,那个贴有“金粟缘人”标签的座位正有这样一种深意——位子是空的,但社会的敬意却是满满的。尊重捐助人意愿,恰当予以回应,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操作。

对于这个材料,考生可以去思考,究竟该不该找出“金粟缘人”。如果认为应该找出,可从不能让做好事的人成为神秘的人,应该让全社会的人都知道他、学习他,这样可能更具有影响力的角度进行阐述。如果认为不应该找出,可从尊重捐款人的选择的角度加以阐述,指出重要的不是知道这个人是谁,而是要学习这种与人为善的精神;对“金粟缘人”最大的肯定和尊重就是能够像他一样去尽自己的努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从写作任务来看,要求对考生就“我们是否要找到‘金粟缘人’并进行宣传”,谈谈自己的看法并阐述理由,立意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但是要基于一个基本的倾向,不管是找还是不找,都是为了弘扬这种大善精神,培养并引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建议写成一篇议论文,学生在行文时,要注意把握议论文的常见结构模式,能熟练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如果考生持有的观点是“不应该找到‘金粟缘人’进行宣传”,可以写成驳论文,这需要对“找到‘金粟缘人’进行宣传”的观点进行反驳,说明这个观点是不可取的。再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不应该找出“找到‘金粟缘人’进行宣传”,可以分析原因,可能是其不愿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进而打破平静的生活,亦或是自身只想多做义举,做好当下,而不想被人知道;或者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做法去激励更多的人参与慈善事业等等。

立意:

1. 让“好人”走到前台来,做引领时代的风向标。

2 请给“隐形好人”应有的尊重。

3. 善行源自善心,世间最大最纯的莫过于心,尊重和保护是对行善人最好的回报。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3年 3月 17日
下一篇 2023年 3月 17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