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试验站遇难女研究生家属发声(中科院研究生事件)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NatureBiotechnology,Nature杂志的专业子刊之一)上发表论文,宣称他成功利用NgAgo进行基因编辑,他的这种基因编辑工具与目前实验室最为流…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杂志的专业子刊之一)上发表论文,宣称他成功利用NgAgo进行基因编辑,他的这种基因编辑工具与目前实验室最为流行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各具优势。此事经国内媒体报导之后,韩春雨顿时名声大噪,立成“网红”,他论文中所说的这项工作,甚至被说成是“诺贝尔奖级别的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吉永华:政府的跟进太快了

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吉永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韩春雨事件”。

“这里面的教训还是很深刻的,我的感觉是政府的跟进太快了。本来是一个很正常的学术问题,最后被绑架、延伸到了其他方面,问题就来了。”吉永华说道。

吉永华认为,学术问题不要急于获得社会和公众的眼球和关注度。“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学术领域业内推进的问题,媒体和公众从一开始的帽子乱飞,到这个时候的棍子乱舞,对于科学研究一点好处都没有,大家还是应该冷静下来,回归对科学的敬畏。“

“科学有自己的规矩。”吉永华说,“任何科学家都应该敬畏科学。失去了对于科学的敬畏感,这种乱象就可能出现。什么叫敬畏感?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你前面的工作是不是做到家了?功课是不是备好了?研究是不是严谨了?文章出去以后会怎么样?应该很害怕的。自己应该反反复复地论证自己的科研成果,尤其生命科学领域更讲究重复性。”

吉永华表示:“因此,这一事件是我们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的一个严峻的考验,希望这件事能彻底解决。”

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影响因子迷信遮蔽常识催生幻想

据说韩春雨论文发表之后,许多国内同行纷纷与他联系,希望重复并跟进他的工作。但是不久之后就出现越来越多的关于他的实验无法重复的质疑。8月3日,河北科技大学对《人民日报》采访记者承诺,韩春雨将在一个月内“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届时将有权威第三方作证”,但这项承诺至今未能兑现。

到10月10日,《科技日报》报道了韩春雨接受记者的访谈,韩春雨对记者表达的意见中包括:一、他自己“没有必要自证清白”;二、质疑他的实验无法重复的人都没有实名,“他们要是愿意实名出来,我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

到这里就有深度解读的必要了:为什么试图重复韩春雨实验的人,无论是对媒体表示自己无法重复的,还是韩春雨宣称能够成功重复的,到那天为止——离韩春雨论文发表已经超过整整五个月了——都不肯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谁?想想看,做科学实验嘛,体面,光荣,崇高,又不是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实名有那么难吗?

中科院试验站遇难女研究生家属发声(中科院研究生事件)

13个团队与韩春雨的巨大反差

也许是韩春雨对《科技日报》记者表达的关于“实名”的意见在10月10日见报之后刺激了一些学者,也许只是时间上的巧合,第二天的媒体上,就报道了13位国内重复韩春雨实验的科学团队的负责人,实名指证韩春雨的实验无法重复。

让我们先将这13位学者排列出来,看看能够解读出什么信息:

这次愿意站出来发表公开声明的13位学者依次是: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文胜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孙育杰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教授熊敬维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皓毅、李伟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晓群

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劲松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辉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吴强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大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黄志伟

温州医科大学教授谷峰

总共12个团队,13名教授(研究员)。这12个团队中,中国科学院4个,北京大学3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各1个。中国科学院下辖各研究所,作为中国科学研究的“国家队”那是毫无疑问的,而上述6个大学中,5个都是目前中国大学等级最高的“985高校”,只有最后的温州医科大学是“省属普通高校”。

再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韩春雨和他所属的学校吧:河北科技大学也是一所省属高校,韩春雨还只是一个副教授。

想想这个“盛况”,难道没有一点奇怪吗?十多个中科院和“985高校”的大教授和他们所负责的科研团队,都在重复一个省属高校副教授的工作?

借用金庸武侠小说中描绘的江湖图景,这些大教授即便没达到少林方丈、武当掌门的名位之尊,至少也都是“名门大派”中的高僧高道一流人物吧?这样的人物会去练一个类似海沙帮小头目的武功?

也许这就是大家五个多月都不肯实名的隐秘原因吧?大家都在悄悄练呢。

估计江湖上最近在练“NgAgo神功”的大人物,应该远远不止这次愿意站出来实名指证的13位——还有不愿意出来实名指证的呢?还有如韩春雨所宣称的能够重复实验的呢?

影响因子迷信遮蔽常识催生幻想

接下来的问题当然就是:“名门大派”的高僧高道们为什么会一窝蜂去悄悄练一个海沙帮小头目的武功?

本来在正常情况下,依据常识是不会出现这种“盛况”的。我的一个已毕业的博士听到韩春雨“诺贝尔奖级别的工作”的最初反应是:这种实验挺费钱的,韩春雨所在的学校恐怕没有条件支撑吧?所以他倾向于不相信韩春雨论文所说的成果。这其实就是常识,这种常识本来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让人们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可是,这次海沙帮的“NgAgo神功”有“琅琊阁”的背书,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韩春雨的论文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这家杂志2016年的影响因子是43——要知道在中国名声如日中天的Nature杂志这次也只有38!这么高的影响因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在全球八千多种SCI杂志中排名第五!

在极度顶礼膜拜影响因子的中国科学界,论文发在这样的“国际顶级科学期刊”上,足以震晕一大堆“名门大派”的高僧高道们,它甚至把饶毅教授和邵峰院士这样的人物也镇住了,使他们成为第一批“对韩春雨的科研工作给予正面评价的科学工作者”。当他们两人也认为韩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的某些做法已经“欠合适”之后,在9月21日致河北科技大学校长的信中,谈到他们当初肯定韩春雨工作的原因:“鉴于韩春雨的工作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发表在严肃的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且未有同行看出论文有任何明显问题,根据我们自己的学术背景,我们按照国际学术惯例正面肯定了韩春雨的工作。”显然,杂志全球排名第五的极高影响因子,不可能不影响他们对韩春雨工作的判断。

那么,河北科技大学让饶毅教授和邵峰院士感觉“欠合适”的又是什么事呢?他们在致校长的信中指出,是学校对韩春雨“过高或不必要的支持”,包括在开学典礼上热捧韩春雨、为他“继续争取2亿以上的经费”等。

其实河北科技大学的做法不难理解:最近江湖盛传,教育部要废除985、211,以“双一流”取而代之,正在节骨眼上!省属高校多年来被“教育部直属高校”、211高校、985高校,还有更高的所谓“C9”(第一批985高校)层层压在头上,积怨久矣。对于普通省属高校来说,“一流大学”固然无望,但“一流学科”却开了方便之门,河北科技大学正是宣称要建设“基因编辑领域的一流学科”,决定用韩春雨豪赌一把。

加入这场赌局的还有河北省,“2亿以上的经费”就是河北省许诺的;7月13日,韩春雨发表论文才两个月,就当选为河北省科协副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闻风而动,立项资助韩春雨“基因编辑技术的完善及应用研究”100万元……

这一切的源头,就是影响因子!

现在,只有韩春雨成功,才能为影响因子挽回一局。

微博jrry86等爆出饶毅先生科研不可重复的问题

近日微博jrry86等爆出饶毅先生也可能存在科研不可重复的问题。

微博jrry86称饶毅先生文章涉嫌复制粘贴的低级错误,但可以认为这种错误可能只是操作失误,毕竟图多了,复制粘贴的错误不可避免。这最多是严谨性不足的问题。

《自然》:韩春雨事件还在调查中,将加强对科研可重复性探讨

“除非别人重复不出来——要是Ago怎么做也做不出来,这说明咱是中国的小保方晴子了。”5月16日,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在北京讲到他的基因组编辑系统NgAgo时开玩笑说了这么一句。在场的同行和学生大笑——在“STAP细胞”学术不端事件过去两年后,因篡改和捏造数据被《自然》撤稿、理研撤职的小保方晴子,早已成为科研人士无论如何都不能效仿的反面教材。

当初自然杂志称1月完成对韩春雨事件调查。韩春雨事件调查期限已经过去1个多月了。

中科院试验站遇难女研究生家属发声(中科院研究生事件)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首席出版官史蒂文印驰库姆介绍,随着科研数量的增加,科研成果的不可重复性问题在全球也在增多,这有时也与实验室环境有关。但这不是什么新的现象。对此,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所要做的是帮助增加科研论文的透明性,也就是说增加论文在实验方法、流程上的更多细节,实验环境的描述也要更精确,以帮助其他科学家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实现研究结果的重复。

史蒂文印驰库姆说,另外可以把实验结果以数据图表的形式进行标准化的描述,这和科研论文一样,长远来说,也应当免费、透明地提供出来。传统上,期刊不发表重复性的研究,而只发表原创研究,现在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出版环境来发表重复性的研究甚至是反驳性的文章。而且,可考虑改革原有的评估考核,因为被引用的一般都是原创研究。此外,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出版实验方法及流程的机构, “有特别的责任感来确保科研会因为这些实验方法和流程的使用而变得可以重复,可以引用和获取。”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董事长斯蒂芬?冯?霍尔茨布林克指出,数据管理及科研的可重复性将是未来期刊出版的重要关注领域,该集团也可以为此提供支持,该集团旗下已建立了一个促进数据分享并有助于科研可重复性的公司,如Digital Science(数码科学)、figshare。

润涛阎:说说韩春雨事件的正作用

首先,韩春雨事件令韩国的Kim实验室搞起了“韩春雨是怎么搞出图4”的试验验证,结果发现:这“你个阿狗”的真正功能是切割RNA—沉默功能。韩国的Kim已经申请了专利。这与韩春雨的论文结果八竿子打不着,因为韩春雨的论文是说它有DNA编辑功能。而且NgAgo 也不是韩春雨发现的,他只是利用了而已。等于是说韩春雨没有发现它的真正功能。Kim的发现更加证明了韩春雨的论文结论是无稽之谈。但无论如何,韩春雨让韩国的Kim深入研究“你个阿狗”的功能,有了这个新发现,也算是韩春雨事件的正能量,虽然韩春雨对此毫无贡献。

其次,如果韩春雨并没有真的发现了第四代DNA编辑分子“阿猫”,那他的论文就是故意造假。这给中国国内的科学家们想靠造假而在国际上出名传递了一个非常大的信号:走此路风险太大。

那会不会是韩春雨在试验中加了点“佐料”而搞成了,只是他不想告诉别人这个“佐料”是什么?也就是说,“你个阿狗”分子的确有DNA编辑功能,但需要加入某种离子。该离子是什么,他不想告诉大家。这是他人无法重复出来的真正原因。如果此事当真,那他照样是科学骗子。如果他在一开始遭到质疑时就说出来,那就没问题。他不让任何人去他实验室重复一次他的实验,等于堵死了他“无意”地把某关键因子忘记了的说法后路。所以,这个可能性也几乎为零。这篇论文不是他一个人搞出来的,其他人也不应该把盖子捂到今天,因为时间越久“无意搞错了”的说辞越不能被接受。

事实上,这些涉及到人品方面比如科学骗子的指控甚至法律方面的事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韩春雨是否真的发现或发明了第四代DNA编辑技术。如果他真的发现或发明了,不论是“你个阿狗”里需要加“佐料”,还是发明或发现了新的分子“你个阿猫”,对人类DNA编辑技术的贡献都是巨大的。所以,我盼望着“奇迹”的发生:不论是旧的“你个阿狗”的“佐料”,还是新的“你个阿猫”分子。

最糟糕的解释是:我韩春雨实验室由于条件落后和脏乱差的习性无意中把第三代编辑分子“污染”到“你个阿狗”的试管里去了,同时也把其它分子给污染进去了而得到了DNA编辑功能。至于那个污染的分子是什么,你们找去吧。

小编:孤青

免责声明:百纳知识为公益性非盈利的公众号,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不慎侵害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邮箱:bainazhishi@163.com),我们会尽快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bainazhishi@163.com

▼点击查看百纳历史干货

《百纳知识》由清华、中科、上交、华科、同济、北航、中南、南大、西电等高校的老师博士硕士本科生六十余人组成的公益组织联合运营。科研是一场美丽的冒险,《百纳知识》愿意做大家冒险路程中最真诚的陪伴者。

点击“阅读原文”体验一次不一样的百纳知识,不用太久,一点即到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2年 9月 7日
下一篇 2022年 9月 7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