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元宵节(中华民俗元宵节简述)

(据《中华民俗》之“精编民俗通书”记)

我国传统元宵节(中华民俗元宵节简述)

(该图片来自网搜供图)

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旧历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自然受到关注,它从最初的宗教祭祀活动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全民狂欢的最大娱乐性节日。

关于元宵节起源的说法很多,但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元宵节起源于汉代的太一祭,太一祭是皇家有正月上辛日祭祀太一星——北极星,当时人们认为太一星主宰着人类命运,后来元宵节祈求丰收、祈求子孙的风俗均渊源于此。

晋代已有张灯的做法。

隋代元宵节发展为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的化装游行节日。《隋书·柳彧传》记载,柳彧上书皇帝云:“窃见京邑、爱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即十五),充满街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缭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

唐代,元宵张灯习俗风靡于世。政府还专门开放夜禁三天,以便于人们赏灯。宋代元宵观灯更加兴盛,从十四一直延续到十八,而且燃放烟火。迄今为止,张灯已经成为元宵节最为突出的、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

元宵张灯本来并不仅仅是为了游玩欣赏,而是为了祈求生育。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们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吉兆也。”一直到民国时代,各地多有送灯给那些无子家庭,祝愿他们添子孙。

元宵节赏灯活动中还有猜灯谜游戏,充满智慧和趣味。

同时,还有高跷、旱船、舞龙、舞狮、秧歌等传统艺术表演。

元宵节的时令食品是元宵,又名汤圆、汤团。宋代出现汤元,当时叫浮圆子。周必大《平国续稿》记载:“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明清以后,吃元宵成为全国习俗。

现代元宵节习俗已经基本成为一种完全娱乐性的节日。

春节的各项活动是从家庭内部,逐步扩大到亲戚之间,和整个社会的。除夕守岁,初一为父母拜年,然后出门给亲戚拜年,再次,为朋友拜年,再后,人们开始逛各种社区性的大小庙会。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则全城男女老少一同上街,赏灯,看狂欢游行——高跷、旱船、舞龙、舞狮、秧歌等。所以,春节是一个渗透到社会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层次的民族节日。

河南周口一带的元宵节日民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周口一带的元宵节习俗还特别流行,每逢春节过后,大人小孩们均在企盼继春节后的又一个盛大节日——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到来。

元宵节前,在正月破五日以后,人们便开始着手准备过元宵节了,大人们赶集上店为孩子们买来灯笼、红蜡烛,以及元宵节所需的香蜡纸炮等物品。当时儿童挑灯笼成了一个主题习俗,人们一般把正月初八日或初九日便开始让儿童挑灯笼去到村内大街上,最早的一天称为“试灯”,初十日以后儿童挑灯笼活动进入鼎盛期,每个村内的少年儿童都会挑起各式各样的灯笼到村内大街上游玩,直至夜晚二十二点钟的样子才逐渐散去。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落后,灯笼多是采用手工制作,最常见的是用一种秸秆篾子编制的圆形长筒状灯笼,还有一种用秫秸楟子(高粱秸秆)编制的四方形灯笼,四周糊上塑料薄膜纸,有的又粘上各类剪纸花形衬托,周口一带把长条筒状灯笼俗语称作“牤牛蛋”灯笼,方言说挑灯笼是“挑灯桃”或“挑灯島”,总之说的都是“挑灯笼”,后来又有了一样纸糊的折叠式长条伸缩式灯笼,俗称“蚂鳖”灯;到了上世纪末期及本世纪初期,便是主以机器生产圆形或方形聚乙烯塑料制作的彩色灯笼,手工制作的灯笼也就渐渐地退出了市场。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在塑料灯笼的基础上,许多厂家又生产出了电动玩具灯笼,既能作为灯笼、又能在平时当作玩具,但价格相比较高一些,一般批发价在几元到几十元的样子。

送灯也是周口一带的民间习俗,一般是指姥爷、姥娘或舅父、舅母为其外甥、外甥女在元宵节前购买像样的灯笼,馈赠给外甥、外甥女,也有父母送给刚出嫁身怀有孕的女儿,寓意早添贵子,送灯习俗后来又演习多种馈赠方式,总之,送灯习俗保留至今。目前,随着当今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形势,民间元宵节渐渐失去了原有的传统味道,取而代之的是各地举办的大型灯展活动,及各大景区推出的相关旅游观灯节庆活动等。

民间除了灯展、观灯、送灯等习俗以外,还有许多趣味的习俗在里面,比如过去的“撞灯”,“撞灯”亦称“碰灯笼”,往往是大人们故意逗自己或别人家的孩子与人碰撞灯笼,年幼无知的儿童们出于开心有趣或争强好胜等多种心理,孩子们之间相互碰撞灯笼,有的儿童因为与人碰撞灯笼把自己的灯笼给碰坏或碰着火了,只有哭着回家或去闹大人们了,大人们则不以为然的哈哈一笑而过;“摔灯”则是过了元宵节的事情,一般会选在正月十六日晚上进行,摔灯是基于过了元宵节以后,挑灯习俗已过,留着灯笼已没有更多用处,加之图个吉利的意思,故意让孩子们在挑灯时摔毁灯笼,然后空手回家,当然少不了有些儿童心有不甘,也只好悻悻而归,大人们则认为很吉利;以前由于各项条件较差的原因,也有少年儿童买不起灯笼的事情,这些儿童或是自己动手或是由大人们指导做一个简易的“灯”,这种“灯”一般都是选用萝卜切成两段,将其中一段掏空,形成一个碗状,萝卜碗中间捅进一根细木棍之类,以供用手能平端,里面放进棉纱之类的物品,再倒上煤油或棉油之类的燃料,点然后,火头很大,烟熏火燎似的,但孩子们玩的很开心,元宵节期间还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乐趣,这里不再一一描述。

威海的民俗及其土话方言乳山大鼓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乳山大鼓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兴趣从旧社会到新中国成。

元宵节日期间的娱乐活动

元宵节期间,全国各地举行的庆祝活动也很多,一般多以高跷、旱船、舞龙、舞狮、扭秧歌、逢庙会等,周口一带多以打腰鼓、盘鼓表演,或各类民俗表演,高跷旱船、舞龙舞狮等表演也多在城区广场里进行,目前,元宵节庆活动已很少,许多村子出于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自发组织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庙会以示庆祝,元宵节庙会文化一般以太康、鹿邑、沈丘、项城等县市较为多见,扶沟县过去一般都是城区主街区进行的节庆活动,以前多在老电影院十字街的几条街道上进行,其间会有烟火燃放、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等民俗表演,表演队有时也会向临街门面生意作祝贺表演,商户有时也会高高兴兴的送上一些钱物略表答谢之意。如今随着时代变迁,及政策方面的约束,烟火已被明令禁止燃放,民俗表演也局限于某个区域进行,所以在此提醒大家,要详细了解当地政府法规,服从政府部门的安排部署,过一个平安吉祥的元宵佳节。

河南驻马店市确山县一带还有元宵节“打铁水”非遗焰火表演,打铁水是一种节庆民俗表演,利用熔化铁质物品,然后抛洒向空中,五彩缤纷、火花四溅,形成美丽的焰火奇景,打铁水多是老年匠人们表演,此种焰火表演也曾参与过电视台晚会之类的大型表演活动,是一个难得的古老熔炼艺术类的表演活动,目前,全国各地在春节、元宵节等大型节庆活动中均有可能见到,并且各地均有各自的表演方式,但传承手法基本相同。

我国传统元宵节(中华民俗元宵节简述)

(打铁水民间非遗表演活动)

(川渝地区的民俗表演)

(人们燃放许愿灯)

(川渝地区的舞龙表演)

(以上四图均来自手机拍摄重庆市江津区白沙抗战文化陈列馆展出的图片)

另据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白沙抗战文化陈列馆”内对这一活动的描述:

清末明初,打铁水成为白沙民间节庆文化活动之一,人们将铁熔化成铁水洒向空中,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形成美丽的焰火景观,以此祈福红红火火、团团圆圆,该习俗延至今天,每年正月十五日晚,白沙人民都要到广场“打铁水”庆节日,舞龙舞狮、载歌载舞。

许愿灯也曾作为元宵节日期间的燃放活动,许多人抱着美好心情,许下美好誓愿,然后寄托于“许愿灯”飘向空中,许愿灯也有“孔明灯”的叫法,全国各地均有燃放活动。近年来,由于政府部门出于安全环保等各方面考虑,有些地方已明令禁止公众燃放,周口一带也在禁止燃放范围之内,还请大家在寻求开心快乐的同时,多结合当地政府部门出台的法规措施为妥,以免违犯了地方法规,增添不必要的麻烦等。

元宵节日的传统习俗

元宵节日当天傍晚,人们也会选择准备汤圆食品或香蜡纸炮之类的物品,有宗教信仰的人们还会在家中或附近庙宇祭拜神灵等。除此之外,还有“送灯祭亡人”的习俗,此习俗至今在周口一带尚有保留,每逢元宵节日傍晚时分,人们会到亡人坟墓前焚烧火纸金帛之类,当然少不了会在坟墓前点燃一支蜡烛或送上一个小灯笼,以示祭奠及节祭。元宵节日期间习俗很多,各地均有不同习俗文化,这里也再不多做叙述。

(节日汤圆食品)

元宵节日晚,人们会选择食用汤圆之类物品,以图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吃过了汤圆,大人们便带领孩子挑起灯笼去到村内大街上与众人聚在一起,共同观灯、观看焰火,寻求节日乐趣等,也有的人们会选择到游乐园区或城区广场等观看大型的节庆表演活动等,总之,除了春节之外,元宵节庆活动相比其它节日还是相当热闹的,只不过在农村近年来略有减弱趋势,又加之政府部门出台的烟花爆竹、孔明灯禁止燃放的规定,也影响了元宵节喜庆氛围,法规虽是无情,但最终是有利于民的,它毕竟可以减少各类灾害事故的发生,有效保障了节日期间的安全。

有关元宵节话题暂说到此,希望大家都能过一个幸福团圆、平安吉祥的元宵佳节。

,

这个办法挺好教你一招教你一招公农历求日干支法一、以甲子为1,求日干支法【(公元年数-1)×5(公元年数-1)÷4当年日数】÷60将所得余数÷10的余数为天干序数,所得余数÷12的余数为地支序数例如求2008年3月1日的干。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2年 12月 4日
下一篇 2022年 12月 4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