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没安静够、怎么就回来了”,父亲的失败陪伴,就是恶语伤人

文/兰妈谈育儿

妈妈有三个愿望:

•一愿,孩子健康成长

•二愿,家人健康平安

•三愿,爸爸工作顺利

父亲是怎样一个角色

某著名心理学家曾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比较特殊存在,对孩子成长培养也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可以说,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力更不容小觑。

父爱如山、大爱无言,若浅谈父亲这个角色,我认为没有任何一位父亲是固定的形象,有些爸爸不善于言辞、有些爸爸语言丰富,不同形象带给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同影响,像一些缺乏角色认同感的爸爸,就会使自己的小孩容易变得软弱,并缺乏独立和做事情的持久性。

其实,父亲这个角色总是给人一种说不清的感情,远行归子见到慈母手中线时总心生感激,而见到老屋前那个沉默少语的父亲时,看到头顶上那戴了十几年老草帽,千言万语都梗在喉咙间,父亲似乎也一直是沉默的象征!

“我还没安静够怎么就回来了”,原来父亲最失败的陪伴就是恶语伤人

01

我的爸爸,是一个嘴巴特别唠叨、甚至特别“毒”的父亲

我就是在爸爸唠叨、和一张“毒”嘴下长大的

直到现在,看到爸爸还是犹如老鼠见到猫

能唠叨到什么程度了?同样一句话可以重复好几个星期

能“毒”到什么程度呢?能把你贬低到一无是处,就连出门都是低着头

吃饭的时候被批评“光吃肉,不吃蔬菜,能有什么营养”

然后,我觉得爸爸是嫌弃我吃太多肉了

写作业的时候被说“头都不知道抬高,哪里像个学生的样子”

然后,我就觉得爸爸是嫌我天生不是学习的料

02

因为从小惧怕父亲,每年过年那几天,我都躲在房间里不敢出门

仿佛,所到之处都能听到父亲的唠叨、和嫌弃声音

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的我,有着明显的自卑感

初中后,抬头怕看见老师,低头怕看作业题

老师提问的时候心里不停默念“不要抽到我,不要抽到我”

其实,老师的眼睛又是何等般雪亮

初中生的孩子了,可不再是小学生那样紧盯着、提问着

你不想学习、不想被老师叫起来答题的一举一动

在老师的眼里有何尝不是“浪费时间”

直到,在课堂上老师把我视为空气后

我知道,我是个被老师放弃、也被父亲放弃的孩子

所以,在我的眼里,父亲这个角色就是带给我自卑感的精神打击!

03

后来,父亲43岁那年,妹妹降生了

我发现爸爸的脾气收敛了很多

也许是中年得女激起了父爱的温柔

也许是爸爸对妹妹的温柔让我不平衡了

也可能是年龄增长,让一个人的性格发生了改变

总之,我觉得父亲这几年变化了很多

首先,嘴巴说话不再那么“毒”了

04

我以为父亲是个好爸爸,只不过是还没有开窍而已

就像是学生时代的我们

不理解学习的重要性,等到步入社会之后才后悔“没有好好学习”

也许是教育了“我这个失败的大女儿”

爸爸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在妹妹这个小女儿身上

从小喝最好的奶粉、最漂亮的衣服、用最好的学习用品

本来以为,父亲开始成为一个好爸爸之后,妹妹是幸福的

至少不像我的童年那般,甚至长大后还胆怯见到爸爸

05

可是,前段时间,上三年级的妹妹悄悄告诉我

“我还没有安静够,爸爸怎么就回来了”

原来,爸爸的工程提前完工,就想着回家休息一段时间

结果妹妹听闻这个消息之后丝毫没有喜悦之情

她嘟囔着嘴说“爸爸太烦了,总是不停地唠叨”

看到妹妹一脸的不情愿,我好笑地引导说:

“爸爸现在的脾气好多了,你的童年可是比我幸福多了”

我不知道妹妹能不能理解,我也不知道妹妹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我

但我渐渐地懂了,每一个嘴巴唠叨的爸爸背后,其实是有着一个寂寞的心

06

大概是意识到了我的胆怯逃避,妹妹的疏远排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爸爸开始少言寡语了

前段时间休息的时候回家了一趟

以往我们说什么话、什么事情都要插嘴的父亲

我发现,他开始整个过程一语不发了

一瞬间,我感觉特别不适应了

没有了爸爸的唠叨,和语言指引

仿佛是秤杆失去了秤砣,无法平衡

同时,我也看到了爸爸沉默背后的那份孤独

有些心疼、也有些不敢触碰

07

从那一刻开始,我决定要做一个“了解爸爸”的女儿

我希望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头开始

我也坚信,任何一段感情都是需要维护和培养的

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去陈述出来

很明显,带来的感知能力和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和同事、和同学、和老师沟通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有礼貌、有耐心

但是和家人沟通却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很多时候,横在糟糕亲子关系的那道梁柱

并不是爸爸的缺位陪伴,而是我们都忘记了如何去沟通

学会如何沟通,也是良好,亲子关系迈向亲密发展的第一步!

父亲这个角色成长,我们要多给一些时间等待,多给一些机会发展

有人说,父亲角色是缺失的

也有人说,父亲这个角色是失败的

其实,在我看来这两种沉默少语背后,只不过是有几种情况不利于父亲这个角色绽放,比如:

1)第一种情况:角色是缺失的

在孩子的成长与家庭教育里,如果注意观察的话都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每一个亮点不够明显的孩子背后,通常都会有一个角色缺失的父母,这个人可能是妈妈、也可能是爸爸。

相比于怀胎十月、哺乳养育、以及成长教育,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让父亲这个角色从条件、到传统,都比妈妈的陪伴和参与要少得多,如果平时再不注重亲子陪伴,那么父亲这个角色在孩子成长里可就真的可有可无了。

所以,父亲这个角色是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存在,即需要有时间条件、还需要有陪伴环境,很多沉默少语的父亲背后,其实都是一些不利于父亲角色绽放的外在情况,像大家常说的“角色缺失”,其实给孩子带来的成长体验感自然也是缺边少角的。

比如,以下几种情况:

•离异家庭:爸爸和妈妈离婚了,孩子跟着妈妈一起生活,从小就没有父亲角色参与

•工作太忙:爸爸常年在外边工作、做生意,不能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也没有时间多陪伴

•身体原因:并不是所有的爸爸都是超人,有些爸爸可能身体不好,没办法照顾孩子

•关注太少:回家之后只知道玩手机、打游戏,对孩子关注太少,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淡

•性格暴躁:有些爸爸天生就是嘴巴唠叨,不知道如何沟通,每天还尽说一些狠话

2)第二种情况:角色不够成功

我们常常说,现在的家庭教育有太多丧偶式育儿,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父亲不想把这个角色发展好,而是在这个角色的成长中,父亲们也如同幼小的孩子们,容易缺失、也容易迷茫,甚至不知道如何把这个角色经营好。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任何事业上的成功,难道不是寒窗苦读、经验积累、以及困难克服的成功吗?而任何职业的正式上岗都会有专业岗前培训,在上岗之前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做法都会印刻在我们的脑子里,可父母这一角色却没有任何培训,并且一经上岗、还没有下岗的机会。

而在这条没有任何培训的成长之路上,大家好像都是在摸石头过河,凭着感觉寻找经验,即便是爸爸妈妈做错了,这也是很正常、并且值得理解的事情,像那些经常被贴上“角色缺失、角色失败”标签的父亲,也是如此!

一般除了“角色是缺失”的外在环境因素干扰,导致的父亲角色不到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够成功的

比如:

•父亲在家庭中是存在的、也有陪伴,只不过不够强大、不够成功

•有一个强势的妈妈,经常在孩子的面前贬低父亲的形象,使孩子不能认同爸爸

•孩子过度依赖母亲,父母关系不和谐,孩子常常会忠于妈妈、而讨厌爸爸

•妈妈太过勤快了,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过来,爸爸根本就没有机会和空间施展

•爸爸是个妻管严,缺少男子汉气概,在孩子面前也树立不到什么威严

在新生代的教育大环境下,经常就听到很多关于爸爸的负面标签,缺位教育也好,不负责任也罢,其实都是我们对这个角色的定位要求有些太严格了,正如上列所介绍的两种影响,爸爸这个角色并不是与生俱来就可以体现“父爱如山”那般伟大。

妈妈的爱总是细腻温柔,而爸爸的爱总是显得粗犷深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给孩子带来的成长感受也是不同的,而家庭教育不只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只有爸爸也参与进来,这样的家庭教育才算是完美的。

那么,爸爸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担当着怎样的角色呢?我认为应该是这三种角色:

•参与者

•引领者

•陪伴者

首先,从参与者的角度来说

3 4岁幼儿阶段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爸爸要学会做孩子成长里的参与者,平时多给予一些支持和陪伴,从性格上帮孩子塑造出阳光自信、健康开朗的性格,慢慢地,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这种性格发展都是无价的,而爸爸在家庭教育中起到的引导性,也是不可替代的。

其次,从引领者的角度来说

爸爸想要了解孩子的想法,首先就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孩子也需要爸爸的参与,才能了解爸爸的爱,不过,这份爱一定是建立在理解、包容、和尊重方面,哪怕是生活中孩子喜欢的运动、游戏、动画片等等,尽量地参与进去给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哪怕孩子这件事是错误的,只要孩子能接受你,那么还担心不能正确引领孩子走向正道吗?

最后,从陪伴者的角度来说

陪伴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不应该建立在不健康的言语说辞方面,那些陪孩子成长,就把这份陪伴当成一种牺牲的父母,是不对的、更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因为从一开始就未曾摆正自己的视觉。

只有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孩子的成长中,陪他一起去参与、思考、乃至实践,当我们能够和孩子成为伙伴关系时,你就是一名伟大的父母,同时也是一名幸福的父母!

陪孩子成长,这个过程并不简单,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我们,需要在生活中融入孩子并不断地摸索,最终找到能够适应彼此的生活、以及沟通方式!

如果,您觉得父亲这个角色不够成功、或者这个角色是缺失的,如果是妈妈,就要多给爸爸一些和孩子成长的体验机会、并鼓励支持,如果您是身为孩子的儿女,就更需要多多理解包容、并安慰指导了。

毕竟,父亲也如孩子一样是个初出茅庐的初学者,他们也是什么都不懂,大家都是彼此彼此,也更需要相互指导、共同进步,难道不是吗?

———————

我是兰妈,专注于育儿领域解析作者,以亲身事例、各种家庭教育实例,来记录育儿感触的瞬间,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兰妈谈育儿一起学习共成长!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2年 10月 18日
下一篇 2022年 10月 18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