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信心!官媒连续2天发声传递信号 这意味着什么

最近两天,《人民日报》连续在第二版发表了两篇署名文章,题目分别为:

《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10月10日)

《“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10月11日)

增强信心!官媒连续2天发声传递信号 这意味着什么

除了《人民日报》之外,10月11日,《经济日报》刊发了《精准防控疫情不容松懈》一文;新华社也于同日发表时评《增强定力耐力,疫情防控绝不能“躺平”》。

几个细节值得一提。

第一,目前,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

当前,全国疫情仍然呈现出“点多、面广”的特点,国内还有一批中高风险区,防控任务艰巨繁重。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10月10日,新增确诊病例491例,其中本土病例427例,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广东、重庆、四川、山西等22个省份;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758例,其中本土1662例,分布在28个省份。

政知君注意到,从10月5日至今,全国每日新增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已经连续6天突破千例。

10月4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23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47例。

10月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3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05例。

10月6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16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267例。

10月7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47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301例。

10月8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4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307例。

10月9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73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566例。第二,“增强信心”是上述几个媒体共同传递的信号。

今年8月,《经济日报》曾刊文称,部分地区在封控措施下,一些群众的正常生活难免受到影响,长期抗疫使部分基层一线人员身心疲惫,可能产生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

但还是要“咬牙坚持”。

10月10日,《人民日报》在文章中写道,“抗击疫情,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匿性高等特点,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较多,导致一些早期的感染者不易被发现,确实给当前疫情防控增加了不少难度和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做不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在10月10日、10月11日的两篇文章中,《人民日报》还提到:

我国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符合国情、符合科学,是行之有效的

我们必须继续保持对疫情传播的警惕,增强对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

我国疫情防控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动态清零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是现阶段我国及时控制疫情的最佳选择政知君还注意到,《人民日报》、新华社都在文章中提到,“第九版防控方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是行之有效的,我国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动态清零。”

关键是如何增强信心。

《人民日报》在文中提到,“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进一步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才能尽可能减轻对经济发展和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

第三,官媒再度驳斥了“躺平”一说。

10月11日,《人民日报》写道,“奥密克戎的传播力远大于流感和此前的新冠病毒毒株,且部分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的免疫逃逸能力出现明显增强,对老年人和基础病人群仍具较大威胁。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老年人群体数量多,如果选择‘躺平’,疫情蔓延开来势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更严重损失,其所带来的公共卫生风险难以估量。”

《经济日报》写道,“我们要有清醒认识,切不可懈怠放松、‘躺平’应对。”

新华时评说,“‘躺平’没有出路。目前来看,绝大多数‘躺平’国家都付出了巨大代价,感染新冠病毒仍是一些国家人民的主要死因之一。”

第四,要“警惕过度防疫”。

政知君注意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都提到,要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

这也是近期多个地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断部署的问题。

比如,10月10日,受山西省委书记林武委托,山西省委副书记商黎光主持召开省委第110次疫情防控专题会暨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这次会议提到,要在疫情防控和运输保通保畅中发扬又严又细的优良作风,科学精准管控风险,避免层层加码、“一刀切”。

第五,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备受外界关注。

政知君注意到,今年7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那次会议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定调,提到“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综合看、系统看、长远看,特别是要从政治上看、算政治账”。

会议还提到,要坚持动态清零,出现了疫情必须立即严格防控,该管的要坚决管住,决不能松懈厌战。

要坚决认真贯彻党中央确定的新冠肺炎防控政策举措,保证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功能有序运转,该保的要坚决保住。

近期官媒的几篇文章,再度重申了“疫情防得住,经济才能稳得住”这一信息。

比如,新华社的文章中写道,“多名外国专家表示,新冠后遗症还导致医疗成本增加、劳动力减少,对经济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

《人民日报》则认为,“一旦形成规模性反弹,疫情蔓延势必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最终付出的代价会更高,损失会更大。”

文中提到,“正是因为坚持动态清零,我们才保证了极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住院率,以及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1日,《证券日报》头版刊登了《我国经济基本面稳定向好 A股估值已被低估》一文。

文中提到,疫情冲击减缓后消费将迎来复苏。

“疫情对消费的冲击直接且迅速,今年以来消费的增速与疫情的演化存在高度相关关系。未来疫情对消费的压制大概率走向缓和,消费增速将继续向正常水平回升。”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2年 10月 11日
下一篇 2022年 10月 11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