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OR孵化,MCN机构该如何平衡商业效率?

在刚刚过去的4月,由Crowley制作的《中国内容组织(MCN)2023年行业发展白皮书》发布。白皮书不仅引发了业界的热烈讨论,也为MCN组织在中国的发展给出了一个可能的方向。

白皮书发布后,克劳利推出了一系列以“实现增长,路在何方”为主题的直播,通过与MCN机构创始人的对话,探讨MCN机构目前关注的重点行业问题。

4月18日,克劳利邀请麦芽传媒合伙人冉旭,就“签约还是孵化,如何选择内容型机构”的话题展开讨论。克劳利以文字记录的形式选取了部分问答,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关于内容生产和人才孵化

1。麦芽传媒的内容生产业态和其他业务有什么关系?如何平衡优质内容和商业效率?

麦芽赖以生存的三大能力,即内容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商业化能力,是基石。没有优质内容,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在内容升级上,短期内确实可能会影响所谓的商业效率,但从长远来看,更好的内容,更智能的植入,努力降低用户被营销的感觉,将是mcn和platform未来共同探索的方向和内容。

2。你对2022年的内容行业有什么感觉?2023年,还有哪些机会值得做内容的同行关注?

2022年,内容市场迎来了一轮大的质感升级,这对行业的发展和繁荣一定是积极的。同时,对于mcn和广大以此为业的内容生产者来说,一定是残酷而有压力的。

在我看来,2023年迷你短剧和连续剧的收藏量可能会有很大的上升趋势。目前很多平台都在扶持短剧内容,短剧商业化也在逐渐成型,包括现在的短剧广告植入和小程序付费短剧,内容行业的合作伙伴可以多关注一下。

3。如何评价一个新人是否有成长潜力和商业价值,具体的评价维度和标准是什么?

不同的赛道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首先团队要评估新人适合哪个赛道,我们目前要做什么账号,大部分是双向选择。一方面可以根据新人的天赋和潜力进行资源匹配,另一方面可以选择赛道方向匹配合适的新人。除了不同的能力项适应不同的内容领域,还会有商业化的深度考量。

4。发现有价值的新人后,会给人才什么资源和培训支持?

其实只要你能选择公司,这个人才一般都是高素质的,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内容需求有不同的资源匹配。比如戏剧大师会有导演和编剧,我们也有自己的短剧编剧等等。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麦芽传媒的内容团队配置其实是偏向于中间平台体系的。摄像和后期制作不会单独分配给人才,而是由摄像部和后期制作部共同支持。中台系统的功能之一是提高人的效率;其次,摄像和后期可以横向提升自己的内容能力,无论是拍摄还是剪辑;第三,“中台”体制给了部门向上发展的通道。

在人才路径的规划上,要看人才作品的具体表现,随时做出调整。有时任达在作品中的特征与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根据他表现出来的亮点,深入挖掘他的优点和记忆点,并通过内容继续发挥这些点。甚至我们有些人才以前是做美颜的,后期让他转剧情也是有可能的,具体根据作品和数据。

5。很多机构认为自孵化模式很重,增长速度会很难平衡。那么如何高效孵化人才,降低内容生产成本,兼顾机构成长呢?

自孵化真的很重,但也很稳定,很持久。虽然很难多点开花,但单点爆破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有一定粉丝基础的个人创作者,在概率上肯定比业余爱好者效率高。至于降本增效增收,应该是两个概念。随着行业参与越来越多,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认为我们的内容制作成本会增加而不是减少,收入增长必须通过更好的内容制作来实现。

6。业内很多声音认为好内容和爆款内容不能完全划等号。这件事你怎么看?另外,破圈的爆款内容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好内容不等于爆款,但是爆款是大概率的好内容。爆款诞生的根本因素是远见和想象力的输出,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观,能激发集体共鸣,可能还需要加上热点和一些运气。

其实每个赛道或者公司对好内容的定位都不一样。有的公司认为只要有好的数据就叫好的内容,但有的公司认为要创造出对粉丝和观众有价值的东西,即使流量不高,但长期坚持输出的理念就能叫好的内容。这两点与公司自身的定位和契合度有关。

在新兴内容和商业增长方式的轨道上

1。2022年客户需求有什么变化?以什么方式加强与品牌的合作?

客户需求的维度差距其实每年都不会太大,但是今年对数量的要求会更苛刻,无论是带货、搜索还是曝光,对数量的要求都会更苛刻。

我们内部是不是采取更多的措施,包括我们对业务内容能力的要求,不仅仅是说一个账号里有多少数据,还要对内容和生态有更多的了解。第二,账号本身要做出更有价值的内容,吸引更精准的粉丝群体,从而做出有针对性的爆款。

未来大概率做电商,但模式不高不高,更倾向于电商领域的一些账号跑的比较好。我们将投入资源赋能,让这个项目在麦芽传媒的体系中成长。

2。相比传统故事账号的运营模式,短剧目前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有哪些?

按照我们现在的认知,短剧不是简单的单元剧升级,甚至短剧和短视频都要区分。头部短剧的质感已经逼近影视,无论是拍摄设备,对演员的要求,甚至对编剧的要求,门槛和投入跟现在大家都在拍的短视频完全是两个概念。

但短剧的优势在于,它有非常高的天花板,更多的商业化方向,从商业化的角度有更多的可能性。对于品牌来说,在这个阶段也会有更好的CPM和更高的爆款率。

当然,我们的短剧业务远未完全成熟。深耕短剧会牺牲一部分我们现在的利润,但我们还在内部吸收编剧,对相关架构做一些调整。

3。麦芽传媒在发展本地生活业务时,成本和压力的主要来源是什么?面对本地生活商家,他们的核心需求是什么?

我们已经深入当地生活,去年几乎一整年都在踩坑试错。自今年3月以来,我们的业务几乎稳定下来。

有大量服务于本地生活的商家,人力投入是巨大的成本。大一点的酒旅还可以,吃喝玩乐放松的赛道沟通成本高。互联网模式进入传统生态需要时间。当地小规模的商家很多,主要诉求是现在的营业额。

通过2022年整个服务商体系的迭代,以及平台政策的几轮调整,2023年整个本地生活市场的秩序一定会更好。新机构可以根据自己公司的特长和优势,选择自己擅长的细分赛道,避免沟通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消耗。如果不做细分赛道的深耕,有可能整体收益还不够覆盖成本。

4。2022年,由于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很多组织会有非常强烈的成长焦虑。对于营销和各项业务的持续增长有什么好的建议?

我们不会因为降本增效而减少或者不引进优秀人才,但是我们做了一些人才画像,提高了对人才的要求,让人才画像更加精准。

在降本增效上,我们对公司成本做了更多的内控,进而提高了人才商业化上限的预期。比如以前我们认为一个账号卖一单广告2万元就不错了,但是现在招人的时候会知道某个人才一个月的广告上限是多少,可能会把标准提高到5万甚至10万,不仅对人才的要求不同,对人才的培养成本也不同。

5。一个机构要从单平台向多平台转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只做分布感知不明显。如果你想做其他平台的增量,无论是内容增量,粉丝增量,还是商业化增量,你会发现本质还是从0到1,你得有独立的团队,独立的运营,独立的商业化团队再做一遍,才有机会。如果差距很大,那么你所有的商业化体系可能都要重建和打乱。其实大维度和大客户需求是一样的,但如果真的想做好,就得经历从0到1的过程。

这里最重要的准备是老板对这件事的立场,你是否想做好这件事,你的决心有多大。比如有了新平台,肯定会有新平台的营收业务,投资新业务带来的阵痛期(业务变现下降)是否可以承受,牺牲哪些业务,这些都需要综合考虑。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3年 5月 4日
下一篇 2023年 5月 4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