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哥哥(陈佩斯哥哥和妹妹是做什么的)

本文主要讲的是陈佩斯哥哥,以及和陈佩斯哥哥和妹妹是做什么的相关的知识,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不要忘了将本文分享给朋友。

陈佩斯名字的由来

陈佩斯名字的由来与匈牙利的一座城市布达佩斯有关。

1951年,陈佩斯的父亲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随中国青年艺术代表团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访问演出。在匈牙利国家歌剧院演出《白毛女》,正逢陈佩斯的哥哥出生,为了纪念这一时刻父亲陈强将大儿子取名为“陈布达”。而数年后二儿子出生则取名“佩斯”。陈佩斯还有一个妹妹“陈丽达”,是以匈牙利的一座岛屿取名的。

陈佩斯是著名的小品演员,相信很多人都认识他,不过,虽然有那么多人认识陈佩斯,却有很少人知道陈佩斯名字的由来。

陈佩斯基本信息

陈佩斯,男,汉族,1954年2月12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籍贯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中国内地喜剧男演员。

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与搭档朱时茂表演小品《吃面条》,被观众所识。此后多次在春节晚会出演小品,包括《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羊肉串》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2001年改行话剧表演创作和研究,其创立的大道喜剧院亦同时致力于培养喜剧新人。2010年自编自导的话剧《老宅》在北京BTV大剧院上演,随后又开始了中国巡演。2015年1月27日,陈佩斯时隔16年重返央视,自导自演的电视喜剧《好大一个家》登陆央视一套;7月16日,执导并主演的《戏台》在北京喜剧院开演。

2016年1月6日,获颁“2015中华文化人物”奖项。

2021年2月6日,陈佩斯担任金牌导师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档喜剧传承类综艺《金牌喜剧班》在CCTV3播出,使得陈佩斯时隔20余年再度回归央视舞台。

喜剧大师陈佩斯传奇

因为哥哥叫陈布达,所以我叫陈佩斯。

布达佩斯,那是我哥哥出生时,父亲正在演出的地方。

1954年2月1日的长春,陈佩斯出生在一个艺术之家。

父亲陈强是中国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因为《白毛女》中那个有着凶残丑恶嘴脸的恶霸地主黄世仁一举成名。随后又因为《红色娘子军》中的地主南霸天,获得了第一界电影百花奖的最佳男配角。

父亲常年在外拍戏,和陈佩斯的关系疏离,但是陈佩斯很崇拜父亲。但从小陈佩斯就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经常和老师对着干,也因此,时常遭到父亲的批评教育。

而这一切,在他15岁时,都改变了。

“如果你是一个好人,怎么能把坏人演的那么真呢?”

看起来是不是一个很好笑的理由,可就是因此,陈强被拖上了批斗台。打上了“黑帮”的标签。而陈佩斯也因此,下乡到了内蒙古插队,在沙漠地区的建设兵团干了整整四年。这四年里吃不饱穿不暖,让他痛苦不堪。

为了能让他回城,父亲让他入行演戏。后来他也先后报考了北京军区文工团、总政话剧团,但因为陈佩斯长相普通,而当时陈强仍被认为是黑帮,这两家单位都没有录取他。

幸运的是在1973年,因为电影演员田华的引荐,碰巧八一厂准备招收新学员,陈佩斯终于考进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

自此,他的演员生涯开启了。

因为外貌的原因,刚入行的陈佩斯只能跑龙套。但是他对表演有着很大的兴趣,总是想方设法的给自己“加戏”。也因为他“戏多”且“戏好”,所以他也得到了不少的机会。

1980年,陈佩斯首次做主演,和父亲陈强合作了喜剧片《瞧这一家子》。为了演好这部片,他的床头都贴满了人物分析,但是在片场时还是时常遭到父亲的批评,父亲手把手的教他演完了这部戏。

作为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喜剧片,该片一经播出就火了,还获得了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陈佩斯一讲起笑话,无论语言还是动作,总是比别人可乐,有把人逗笑的天赋。”

就这样,喜剧电影将陈佩斯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一个喜剧演员,从此,陈佩斯的一生跌宕起伏,和喜剧再也分不开了。

提到陈佩斯,我想大家第一刻想到的应该就是他的老搭档:朱时茂。

陈佩斯和朱时茂是在八一厂相识,两人在八一厂时,为了给观众带来点“不一样”的东西就根据平时自己的训练日常编排了一个喜剧短剧《吃面条》。

这个节目笑料极多,无论去哪演出都能惹得大家捧腹,评价也极高。也因此,引起了春晚导演黄一鹤的注意,邀请他们把这个节目带到春晚上表演。

就这样,《吃面条》火了,而陈佩斯和朱时茂,一夜爆红。

1986年,因为传统电影工厂不愿意拍喜剧,为了能做出更多的喜剧,陈佩斯离开了八一,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开拍喜剧电影。

在接下来的10年里,陈佩斯和朱时茂,整整上了10年的春晚。

他每年一半的时间拍电影,一半的时间准备春晚小品。而他也靠着他的作品,他丰富的面部表情和生动的表演,征服了观众。

《吃面条》里,明明是一个空碗,可是他却吃的“喷香”,让人看着也想要来上一碗,而且从“从容”到“吃撑”,单单靠着动作表情,就诠释了出来。

《胡椒面》里,仅仅两句台词,他就是对着一个空碗,纯靠肢体语言生动演绎出了“吹馄饨”。笑料百出

巅峰之作《主角和配角》,那句:

“队长,别开枪,是我!”

“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

至今还是经典。

你会发现,他的作品里,清一色的全是小人物,而且和朱时茂多是“一邪一正”。他的小品总是“接地气”的,没有那么直白的“教育意义”,没有那么的“主旋律”。

他就是以一个又一个让人讨厌,满身毛病的小人物和朱时茂所代表的“主流”“权威”所对抗,用这种冲突矛盾来制造笑点,演尽了小人物的鬼点子,投机、狡黠,还有他们生活中的心酸和无奈。

但是奇怪的是在看完后却让人产生怀疑: “到底这两种人物里,谁才是那个虚伪、可笑的人呢?”

好像最终真的找不到绝对的定论。

陈佩斯11年的春晚之路,在1998年演完《王爷与邮差》后戛然而止。

原本只是退出,而到了第二年,就变成了决裂。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同时期,陈佩斯的影视公司也关闭了。

每部电影盈利的,只刚好够下一部开机。如此算下来,拍一部亏一部,还要为此去负债。

到处都是“灰色地带”,四处都是“潜规则”,周围充满着打压。无奈的他只能选择关闭公司。

但是无论是多难,他都没有低头。隐姓埋名,回归田园生活,种了果树……那又如何?舞台上不去,电影拍不了,那又如何?

相比较物质来说,那时的他更在意的我想是如何在周身充满着烦闷、戾气、悲伤、愤怒时抽身出来,让自己静下心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所以在那几年里,他读书,他研究喜剧,最终,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那就是话剧。

在2001年,话剧最不景气的时候,他将朋友被托儿欺骗的经历,改编成了话剧《托儿》。开始了全国巡演。 120场,上座率高达95%,观众多达17万人……

可是在风光背后却隐藏着残酷的现实。

资金短缺,演出场地简陋,狭窄的后台,毗邻着厕所……

就连老搭档朱时茂在参加了33场演出后都受不了了,坦言: “我就吃不了他这个苦,太累了!太寂寞了”

很多人都在劝陈佩斯,让他去拍电视剧拍电影。时间短收益高,以他这样的腕儿,拉来投资不是问题,何必要受这委屈。

可是陈佩斯还是拒绝了,执着的做着“付出多回报少”的话剧。《阳台》《雷人晚餐》《戏台》等多部话剧,累计500场次,观众超70万人。多次创造了话剧界的票房奇迹。

他说他知道电视电影行业“水有多深”,不愿意去冒那个险,不愿意去“害”投资人。

在这句话背后,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曾经的电影电视人对行业的失望,更多的是一份傲气,一份责任。不屑于同流合污,不屑于攀权附贵。

而这恰恰是现在最缺的。

陈佩斯在参加《杨澜访谈录》时,被问及金钱话题他说过这样一番话:

陈:我对物质没那么高要求,挣完了干嘛呀?

杨澜:买房子呀。

陈:买完了干嘛呀?

杨澜:买车子呀。

陈:买完了干嘛呀?

这下,杨澜沉默了。

“多贵的车不都还是四个轱辘。”

“多少个房子不是也只能睡一张床。”

“如果花了很多的钱买了一个房子,可是睡完之后却腰酸背痛,连医生都建议不能睡这个床,那么这么多钱花得值得吗?”

听到这或许就能感受到他与很多人的不同之处。

每个人都有侧重的部分,有人是钱,可也有人更在乎的是别的。

钱很重要,但人活着一辈子如果满脑子只有钱,那还有意义吗?

而无奈的是,在这个圈子里,多少人脑子里只有钱。

拿着几千万上亿的片酬,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演技到底配得上这些钱吗?

为了赚更多的钱,实现利益最大化,多么肮脏的交易都已经能做的出。

充斥着等级、奉承、潜规则、两面派……

但我想,不仅仅是影视圈,各行各业都是一样。

经常会听到一句话: “我们这行就这样,接受的了就留下,接受不了趁早转行。我们不缺人,多的是人往里挤。”

也因为这句话,越来越多的人为了生存,选择了妥协。

无论是哪个圈,圈里的人都对潜规则心知肚明,你想要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你就得或多或少的接受、忽略、忍让一些潜规则。接受不了那你就赶紧逃离。但你想要和大环境抗争,想要把这股歪风邪气掰正了,或许比登天还难。

但我想这或许也是陈佩斯之类的人让人敬仰的原因吧?

因为大多数的我们,没有那个勇气去斗争。

所以才会去崇拜,那个不顾一切的孤胆英雄。

陈布达的个人简介

陈布达是喜剧演员陈佩斯的哥哥,1968年7月到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插队,1971年入伍,当上了装甲兵。

复员后,在北京铁路局北京北站做货运员。有资料介绍,曾经担任过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的火车司机。

陈布达是“草原恋”合唱团团员。 曾创作歌曲《天使的微笑》。

关于陈佩斯哥哥和陈佩斯哥哥和妹妹是做什么的的相关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3年 3月 23日
下一篇 2023年 3月 25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