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寨则山村:古村又见繁华天

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

夏日的黄河滩涂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走进与黄河相望的寨则山村,一座座白色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在阳光的照耀下蔚为壮观。沿路两侧的便民摊位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类新鲜农家蔬菜,红绿交织,十分诱人。摊主们不停地热情吆喝着,有些正在与前来收购的菜商热情攀谈,好不热闹。

寨则山村的历史非常悠久,据村里《重修关帝庙碑记》(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记载,“寨则山村”即古大同镇,传言外藩建村于兹。民国时期,碛口商业大规模兴起之后,寨则山受碛口经济辐射影响,成为碛口巨商的生活区。在碛口经商的“晋西首富”——陈懋勇、陈晋之两兄弟旋回寨则山村建宅盖院,其所建庄院建筑豪华、坚固,上、中、下三院连为一体,四周围墙全部为砌石构筑,易于防守,当地称之为“三层楼”。由于其建筑的特别,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观赏,一时间,寨则山村名声大噪。

时间来到1948年3月23日,寨则山村迎来历史性的时刻,毛泽东一行东渡黄河后夜宿于寨则山村陈懋勇庄院,并在当夜与当地干部、群众代表促膝长谈,向他们了解当时的受灾情况、群众生产生活和土地改革等情况,直到天亮才休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家宅院的兴盛不在,寨则山村也不复以往的辉煌。泥泞崎岖的山路阻碍了村庄与外界的沟通联系,导致了寨则山村一片荒凉,破败不堪的房屋摇摇欲坠,随处可见成堆的垃圾,人们的日常生活都难以保障。面对生活的压力,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打工,只留下年老的长者和小孩留守在村苦苦挣扎。

面对如此窘境,寨则山村的党员干部认识到,只有留住人,村庄才能得到发展,而要想留得住人,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人居环境,把村庄建设成生态宜居的家园。

还是那片蓝天,依旧是那个寨则山村,在村干部和村民的不懈努力下,曾经坑坑洼洼的道路如今平坦整洁,曾经破旧的围墙如今都绘上了彩绘画,曾经垃圾成堆的空地如今成了休闲广场,呈现出宜居宜业、文明美丽的新气象。环境美了,生活配套也得跟上,村内硚沟护堤、下水管道和地沟下水得到了整理,有效解决了排水泄洪问题,村里还修缮了村卫生所和标准寄宿制学校,村民们就医和上学再也不是问题。随着附近的铁路拆迁安置,128户村民住进了古色古香的安置楼,用上了冲水厕所,实现了集中供暖,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乡村建设的越来越好了,外出的村民都愿意回来留在村里了,可如何带领大家走上致富的道路又成了新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寨则山村决定利用自身的红色资源和毗邻碛口古镇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明确了发展方向后,寨则山村的党员干部和群众立刻投身规划建设。先是对古村落陈家大院、毛主席路居处进行了修缮,通过追忆红色足迹,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旅游发展。而后又建设了100亩的高标准采摘园区,种植了桃、杏、山楂、桑树、葡萄等8个品种的果树,吸引附近的游客前来旅游体验。

近年来,随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碛口古镇观光打卡,寨则山村也恢复了以往的繁华热闹,一些村民抓住机会,在村里热火朝天地开起了农家乐。

村里的媳妇薛牡丹可不愿错过这大好的机会,2017年,她和丈夫陈青云在自家院子一楼开了一家农家乐,丈夫当厨子,她当服务员,夫妻俩人搭配非常默契,小日子过得红火极了。

“每到了节假日的时候,游客多到外边都坐不下,虽然比较忙碌,但心里真是乐开了花。”薛牡丹边招待客人边和记者说,“我们家的菜都是每天从蔬菜大棚里现摘现做,城里吃不到这种味道,很多游客都赞不绝口。”她身旁刚上幼儿园的小儿子也学着她的样子招待着客人,认真又可爱。

据寨则山村委副主任陈桂平介绍,像薛牡丹、陈青云夫妇俩一样在村里开农家乐的一共有6户人家,每天能接待两百余人,每户年收入最少也能达到十万元以上。

如今,寨则山村民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这个黄河岸边的小山村,变成了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寨则山的村民像黄河之水那样,以百折不挠的气势继续奔腾向前,汇成奋勇争先、共谋出彩的时代洪流!

本文来自【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2年 10月 13日
下一篇 2022年 10月 13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