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记我的父亲母亲

今年9月9日父亲去了天堂,距今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我的脑海里依然时常想起小时候和父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许多情节恍如昨日,一生勤劳、任劳任怨、与人为善的父母停下了匆匆脚步,父亲去了天堂,母亲成了植物人,不会动也不会说话,他们的世界似乎已经是无声无息了。

有人说,人走了还有人思念,那么他就一直都还活着的。在这个节假日里,我让思绪拢了拢,写些文字纪念一生平凡又顽强的父亲和母亲,因为他们一直活在我们心中,他们的精神是永远的财富,会一直激励我们珍惜时光,迎难而上,在有限的生命里竭尽全力……

辛勤

听长辈说,我的父母一辈子是辛劳的,他们出生在大山里面,家里兄弟姐妹众多,条件十分艰苦。外公很早就去世了,我的母亲还是十多岁姑娘的时候,就是生产队里的“大工”,和男人干一样重的活,拿一样的工分,是家里的顶梁柱;父亲做挑山工,十几岁每天挑着200来斤的货物,从山脚下的乡供销社翻越十几公里远的山路,把货物运到另一个乡,再从那里挑同样重的其它货物返回,肩膀上被扁担磨得血迹斑斑,结出厚厚的茧。结婚后,他们一起建了两次房子,第一次造了一间房子,村里没有木材,要从几十公里远的丽水龙泉运过来,一路折腾,一路艰辛,地基是在山腰上用簸箕铲出来的;后来家里人多了,没地方住了,第二次找了两三百米远的另一个山腰造房子,山脊上大部分是石头,地基是用钢钎一块块撬出来的,而造房子的砖和瓦都是父母亲自制作的,每一块砖、每一块瓦都浸透了他们无数的汗水,经过努力,造成后的房子成了村里最洋气的房子。

从我记事以来,父母的脚步总是匆匆,走路带风,做事急忙,农村的生活俗话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他们经常是凌晨四五点,甚至一二点都出门了,天黑了八九点才回家。谁不愿停下脚步,在家里多陪陪孩子?有什么办法呢?因为要干的事情太多了,家在山上的农村,出行全靠走山路,什么都不方便,家里四个子女(一女三儿)嗷嗷待哺,农活要干,在崎岖不平甚至偏远的零星土地上种上几亩的地,全靠肩挑背扛;钱要赚,家里养几头牛(主要是用来耕地)和猪(养大了卖钱),还要每天走上十多里的山路,趟过一条近百米的小溪(冬天刺骨寒冷),去一个砖瓦加工坊干活赚钱,他们总是最早到那里,最迟回家的,就是为了多赚一些钱,在烈日下,汗流浃背,在寒风里,手脚皲裂,在工地上穿梭不停,不知疲倦的奔跑着…….

后来,砖瓦厂倒闭了,为了赚钱,他们去了城里,由于没有啥文化,只能住最差的地方,干最累的活,他们摆过小摊,卖过水果,被城管到处追;又干保姆,干清洁工,起早摸黑,清扫一段段路、一个个楼层,在垃圾桶里翻捡,在斜坡上使劲蹬着三轮车……一个月下来,工资只有那些正式工的五分之一,而正式工坐在办公室,几乎啥重活也不用干。

或许这是命吧,出生不好,只能是赤脚奔跑,咬牙坚持,才能有改变的希望。倒是这样的勤劳,没有刻意的说教,都在儿女心里扎下了根,我们兄弟姐妹都不怕苦不怕累,在艰难困苦中培育了坚毅。这就是父母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优秀品质,一代又一代,让我们家国从一穷二白逐渐走向富强。所以,人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穷而丧志,又懒又蠢,那注定会是一个悲剧。

顽强

父亲从2005年患帕金森,2007年开始吃药,患病10多年,长期服用国产美多芭、福气罗、柯丹和进口雷沙吉兰等药物,病情与日俱增,大部分时间处于震颤、肌肉僵直状态,丧失自理能力,并伴有重度老年痴呆症,高度幻觉,整夜无法入睡。母亲,2008年第一次中风后,两次骨折,四度中风,五次手术,九次住院,一级(多重)残疾,病情逐渐加深,60%脑血管梗死。这十多年疾病带给他们的痛苦,苦不堪言,无时无刻不与病魔作斗争,母亲2008年突然失语,2014年骨折打钢钉,2016年高烧四十多天,2018年开颅脑手术,2020年又开颅,今年6月份开始成了植物人,无法动弹,瘦成了皮包骨,大腿比我的胳膊还小…..

有些病可能也很痛也很苦,但是时间不会很长,可他们这是十几年的苦与痛!这是怎样的意志啊?我的文字可能描述不了这样的过程,我想,一个人感冒发烧,心情可能就会变糟,何况是长年累月与病痛结伴呢。父母亲顽强的活着,子女们也是顽强的努力着,一趟趟半夜去医院,一次次熬夜陪伴,一行行热泪滚滚而下,还有那沉重的经济负担,在周围的村子里,我们这样的家庭真是屈指可数,全家都在顽强的抗争着,顽强的努力着。

父母年轻的时候很拼,后来生活好了,只要还是能够动弹,就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种各种各种的粮食、蔬菜,准备给子女带过去,父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也是想去抓几条鱼……

他们这辈子几乎一天都没停歇过,年轻的时候要负重前行,老了却病了,想起这些,我们就很心酸。

良善

父母一直很节俭,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家里没有吃好的,哪怕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很多,我们买给他们的东西也是舍不得吃。父亲身体比较虚弱,经常干最累的活,母亲总是心疼他,但是家里也没有啥好吃的,最多是熬点桂圆汤或者温点黄酒让父亲吃,而母亲干活也很辛苦,她总觉得自己身体好,一辈子什么“补品”也没吃过。

尽管家里条件不好,但是父母对亲戚、邻居却很好,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别人,有时候甚至是不认识的人来我们家,父母也是很热心的帮助他们。以前我常常不理解,觉得吃亏了,父亲却说吃亏是福,这是积阴德。正是这样,在父母生病后,很多人还是经常来看望。这也是父母留给我们的财富,要做好人,要与人为善。

希冀

我时常在想,父母亲是靠着什么样的精神在困难中挣扎向前的?记得高三那年,我的心理负担很重,总是担心高考考不好,如果考了三本怎么办?因为三本的学费一年要1.5-2万,而二本的费用是三本的零头。有一次,和母亲聊天的时候我说出了担忧,母亲说,考不上就复读一年,总会考上的,考上大学就有希望了,你看他们“双职工”多好啊。我知道父母对我有很大的希冀。

希冀?对,就是希冀让父母亲能坚持负重前行,因为他们在奋斗中看到了希望,造了新房子了,大儿子结婚了,孙辈出生了,二儿子买车了,小儿子工作了,外孙买房了,大孙子考上大学了…….,他们在希冀中收获喜悦,在喜悦里又更加努力,这是一种正反馈,也是一种正能量。所以一个人、一个家庭总是要有希冀的,只有希冀才能让人奋发,才能努力去积小胜为大胜,汇聚起磅礴的力量。现在的年轻人总是觉得这也难那也难,觉得这也苦那也苦,觉得这也没希望那也没希望,只想躺平,可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躺平能躺一时,躺不了一世啊!

爸爸走的那天晚上,我们在整理他的遗物,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着很多的“帐”,建房子的时候欠下的多笔借款,清晰的写着某年某月借了某人多少钱,又在某年某月还上了,看着一笔笔的欠账还上了,当用笔勾去的时候,应该是如释重负,充满喜悦的时刻吧。建房子是个很大的目标,尤其是建成了村里第一座砖瓦房更是不容易,尽管负债累累,但是目标定下了,就排除万难,咬牙坚持,慢慢的就建好了,慢慢的把债也还了。

在山上,生活不易,读书也不易。由于村子小,人少,没有学校,要去山下面的乡里上小学,上学的路上,要走过很长的一段山路,母亲很忙,没时间送我到学校,只能站在那高高的山岗上,遥望我走下山头,趟过小溪…..当我回头的时候,母亲伫立在山尖上,模糊的身影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或许这是她正在稍稍停留,希冀儿子长大成材吧。山头上的孩子上学真是不容易,小学五年时间,住的地方换了七八个,夜晚空旷冷清的破房子都是呼呼作响,烧一锅饭吃好几天,一桶桶咸菜一年又一年,时常还有“大地方”的孩子欺负人。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希冀是什么,心想每个星期带一袋米一桶咸菜去下面上学是干什么,难道就是吃了拉了就算了么?为了母亲的凝望,也为了每个星期吃下的大米能有所收获,我告诉自己每个星期都要努力学习,努力有所收获。

尽管父母从来没有讲什么大道理,但是他们的言传身教,深深地鼓舞了我们,让我们一直保持希冀的力量,从底层努力向上攀爬。

后记

今天花了几个小时,把最近的一些思绪化作片段,化作文字,为了缅怀追思,也是为了精神不朽,更是为了继往开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家族的接力棒已经逐渐传到了下一代身上,我们唯有辛勤努力,顽强拼搏,一代更比一代强,在继承中奋发,在奋发中展现作为。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2年 10月 9日
下一篇 2022年 10月 9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