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最关键的一仗,比飞夺泸定桥更凶险,伟人:三天内必须夺取

1935年,红军长征已经到达“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之中的岷山,草地已经艰难走过,然而在接下来一次战役中,毛主席亲自下令拉电话线到前线,他要亲自指挥战斗。

电话中,他在电话里对二师师长说:“陈光同志,请转告军团长,腊子口是通往甘肃的大门。在天亮前攻不下,就会使全军暴露在敌人面前,再若敌人的援军赶到,会使我们进退维谷,只有退回草地去呀!今晚打的是我们进入甘肃后的关键性一仗。喂,不要硬攻嘛!要动动脑壳哟!……每半小时给我来一次电话……”

这一番话无疑是让人心神紧张的话语。在接到指示后,人民子弟兵更是奋勇前行,然而却迟迟不得攻下,最终更是靠中央指挥部思考出的办法,一位“飞人”,最终夺下这场战斗的胜利。

然而足以让毛主席亲自指挥的战斗自然不是简单的战斗,这场战斗就是腊子口战役。接着笔者将为读者介绍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腊子口战役纪念碑》

一.让中央艰难的抉择,如何才能最好地保住革命的火种。

1935年9月,毛泽东等中央重要领导人率领刚刚经历爬雪山,过草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到达通往甘肃的重要关口——腊子口。

腊子口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只因他是由南向北通往甘肃的重要一处关口,整体的山势层峦叠嶂,高耸陡峭,沟壑峡谷纵横排列在其中。整个隘口上面宽约30米,下面宽约六七米,而其中一处必经之地更是极为狭窄,一处宽约六七米的谷口,中间更是横着一条急速奔流的小河,如果有重兵把守,就可以造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局势,极其易守难攻。

河上隘口处横架着一座1米多宽的小木桥,想要穿过这条幽邃的山谷,则必须渡过这条河流,也就是走过木桥。

可是仅仅是走过木桥又谈何容易。国民党军队早就料想到红军可能经过这里,安排了两道防御关卡,第一道在小木桥这处,第二道在朱立沟口,在东山坡上修建了成排的防御工事,往后是纵深排列。两侧突出的山腰上也安排的重兵把守,重火力居高临下地盯着小桥等重要位置,正所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当时国民党的将领,国民党陆军新编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奉蒋介石之命,在此排兵布阵,安排重兵把守,并且将粮食等军事物资也是准备充足,在崇山峻岭之中防守,试图以匮乏的物资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将刚刚经历万里长征的红军压死。

难道就不能绕过这道天险吗,此时摆在红军面前的还有其他两条路,只不过这两条路的艰险确实不下于飞鸟难过的腊子口。

其中一道是转向深入廖无人烟,大漠漫漫的青海之地,战士们刚刚经过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等一系列困难,虽然精神意志已是如钢铁一般,但是人终究是肉做的,要是再走这样的路,革命战士必然在接下来的途中不战而败。还有一条路是绕白龙江向东挺进,再北上抗战,可是向东有国民党将领胡宗南的主力军,此时的红军人数,武器装备都不占据一点优势,向东行进的方法比起腊子口这条路来说危险程度只高不低。

在经过陈列这一系列的种种商讨后,毛主席当机立断:进军腊子口,打开红军北上的关键通道。

二.猛烈进攻腊子口,红军战士不畏强敌勇敢向前。

于是9月14日,毛泽东在茨日那村向一方面军二师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面授了“在三天之内必须夺取腊子口”的命令,这样攻打腊子口的重任就落在了红四团战士们的身上。

面对占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的国民党军,红四团的战士们并没有胆怯,反而一个个显得跃跃欲试,他们本来就是革命军的主力部队,更是一支英雄部队,前身是叶挺的独立团,在中央将这样重大的任务托付给他们时,是家国的责任与自身的使命使他们不顾一切的冲锋,他们明白自身的责任,并且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在9月16日下午四时,红四团第二营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的带领下,对敌人发起了试探性地进攻。可是均未奏效。正式的战斗打响了。经过多次试探性进攻后,王开湘团长发现此地艰险,即使苦于进攻依旧不得攻破的要领,只好一遍遍地尝试寻找突破点,然而却多次连敌人防线前的木桥都难以突破,木桥下便是湍急的河流,狡猾的敌人便是通过狭窄的木桥限制了我军兵力的输出,使得天险更险,战争就这样一直僵持着。

黄昏血色的夕阳下是破败的房屋与疮痍满地的大地,在炮火声中,二营向关口发起了多次冲锋,希望夺取隘口,取得北上之路,战士们顶着猛烈的炮火向前,在一次次冲锋进攻后,并未有明显的成效,反而是兵力损失了不少。

即使如此,红四团一次次变换着战斗方式,依然悍不畏死地向前冲锋,希望能找到敌人的薄弱点,攻破这道天险。然而在一次次进攻后仍未能冲过峡谷处敌人防线前一条溪流上的木桥。,桥后便是敌人设置的几道防线。

敌人的守卫方式也是非常的狡猾,每次在红四团未接近时火力不缓不急,在接近防线后便用手榴弹等火力较大的武器猛烈轰炸,使我军损伤更巨大,伤员越来越多,时间越拖越久,敌人早已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军却拖不起,要及时取得腊子口这一关键位置,越拖队伍的行进由于伤员与物资的缺少便会愈发的困难。红四团二营六连作为主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还是被一次又一次地打了回来。

夕阳易逝,到了傍晚,夕阳的色彩逐渐褪去,但是炮火依旧猛烈。白皑皑的腊子山上充满凶险。毛主席等人亲自来到了距离前线只有两三公里的黑多村,和前线红四团团长取得联系,并且和前线拉了一条电话线到黑多村,要求前线每半个小时都要汇报一次战场情况,在电话里向红四团团长王开湘下令必须尽快攻下腊子口,并向王团长说明了这场战斗的重要性,他要亲自指挥这场足以决定红军未来的战斗。

三.绝壁上的飞人,夺取隘口的巧妙进攻

厚重的夜幕沉沉地压下来,白色的山脉之间,关口的炮火依旧震天响个不停,黑多村的中央指挥部在几个小时观测战场情况,密切联系前线,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从敌人防守不是很严密的侧旁山顶袭击敌人,采取正面进功和侧面辅功的战斗方式,由王开湘团长率领两个连渡过腊子河,攀登悬崖绝壁。然而登上悬崖绝壁何其困难,战士们迟迟寻不到合适的方法,杨成武带领四连的众多英勇战士从侧面攻击,配合着六连。六连组织了多次冲锋,却是因为没有得到向后方迂回的众人的配合而失败。

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半左右,聂荣臻等军团首领向毛泽东汇报了战场形势,说明了如果天亮敌人的增援部队赶到,他们将不得不再退回草地,并且会使全军落入非常危险的境地。

这时敌人已经组织部队从侧翼进攻红军,毛泽东命令彭德怀率领部分部队前去截击偷袭的敌人。然后一遍又一遍催促着前线一定要及时攻下隘口的指示,可是担任主攻的6连一次又一次的猛攻均无成效,路窄施展不开兵力,每次只能派出小部分几十人的兵力向敌人的碉堡进攻,然而一次次跌倒在木桥前却未能突破,敌人占据地利,易守难攻。

防线前的小河中更是溪流湍急,在几次进攻都未能冲过小桥后,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地倒下,前线上,悍不畏死的战士们留下热泪,更加坚定了要突破防线的决心,还要为战友们报仇,安葬他们。

指挥部也是气氛沉重,如果不能及时攻破这道峡谷,战士们的血就白流了,而且中国红色革命的星星之火也可能就此熄灭,所有人都在想攻克关卡的最佳方式,冷风细细的吹着屋顶的茅草,摆动着的枝干仿佛就像革命火种一样随时熄灭倒下。在这关键关头指挥部决定暂时停止对关口的进攻。

在这危急关头,红四团由十五名党员组成了敢死队,派出一部分人向绝壁攀行,正当绝壁下的几人商讨如何攀爬上这绝壁时,一名叫做云贵川的小战士站了出来,说他可以,并用一根带着铁挂钩的竹竿,仿佛“飞人”一般一人攀上了绝壁,甩下绳子将其余几人拉上去,几人迂回向敌人的后方,紧追紧赶的奔向敌人的后方,争取在总攻时能按照前后夹击的战略一举将敌人击溃,而敌人怎么也不回想到,会有“飞人”可以从他们的后方攻来。

其他两队的战士一队由桥上的正面进攻,剩下的一队从湍急的溪流中紧抱横木横渡而过,勇士们用自己的信念向前无畏的冲锋,正当正面另一队敢死队员冲到桥头和敌人拼杀时,由王开湘率领的攀爬绝壁的几人也从敌人的后面进攻而来,打了个措手不及,正当敌人此时露出空挡,红四团再次发起进攻,山下升起的三枚信号弹让敌人更加的慌张,这是发起总攻的信号,顿时,冲锋的号角声,猛烈的机枪声,战士们冲锋时的呐喊声汇成一片,震撼着峡谷绝壁,大地颤抖,吼叫声窜入云霄,腊子山上白雪皑皑,如今在夜晚炮火的光焰中反射出明亮的色彩。

在此时革命军又收到了一条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这条消息来源于国民党发布的报纸《山西日报》,通过报纸毛泽东等人了解到了在陕北还有红军一支队伍,本来以为在分头行动之后,其他队伍早已被打散,即使还存在,也无法取得联系,不能汇合便无法形成一支有效的有强大战斗力的队伍。

在危机四伏的境地中还有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的存在,对于红军来说这便是一道希望,因为红军迫切需要一处能靠得住的革命根据地,这不仅是红军的希望,更是全中国的希望。

腊子口战役后聂荣臻对此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开,全盘棋都走活了。”腊子口战役是一场伟大的战役,关系了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它是中国革命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腊子口战役也是著名的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战役,也是红军北上最关键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关乎着红军的生死存亡,更粉碎了国民党军队企图用匮乏的资源以及恶劣的自然条件试图瓦解革命军的信念,分解革命军队的企图。这场战争更是完美地反映了红军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反映了未建成的新中国血脉中活跃的强大力量,古老的雄狮必将觉醒。

如今天堑已变通,当年硝烟弥漫的站场已经被绿水青山所覆盖,2006年5月国务院把腊子口战役遗址与俄界和茨日那革命遗址一起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虽然已不见当年疮痍不堪的大地,但是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依然可以凭吊先人,革命军为我们打下了如今和平的时光,这片土地洒下了革命战士的鲜血,青山见证了战士们的牺牲,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人们永远不会遗忘这片用鲜血浇灌过的土地,每年都会有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前来这处爱国教育基地缅怀先烈,为先烈献出充满爱意的鲜花。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2年 10月 6日
下一篇 2022年 10月 6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