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学府的第一专业:北大数学到底有多牛?

北大数院

9月26日,2022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公布了获奖名单。在这场来自全球数十个多家、5万数学爱好者的角逐中,北京大学一骑绝尘,77位获奖者中有23位现就读于北大数学科学学院。

值得一提的是,获得金奖的四位参赛者中,一位是目前就读于北大数学科学学院的陈泽坤,而来自西朗大学的饶正昊、麻省理工学院的卢维潇,本科也是在北大读的。

2022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获奖名单

令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出圈的,不仅是这次数学竞赛。事实上,作为北大“四大疯人院”之首,长期以来北大数学科学学院人才荟萃,一直都是国内数学学科的领头羊,在国际上也是享有盛誉。

北大数学学科为何能独领风骚,长达100年的时间?今天,我们一起探秘这个中国的数学圣地。

打开中国现代数学的大门

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其实,就连数学的发展也十分落后。毕竟,数学是基础科学的基础,数学学科没有深深扎根,其他基础科学就很难开花结果。对此,近代学者也有深刻的体会,因此,在现代大学刚刚进入中国之时,就开始创立数学学科。

早在1867年,同文馆内设立天文算学馆,由著名数学家李善兰执教。由于同文馆后来并入京师大学堂,也就是后来的北京大学,所以,同文馆的天文算学可以算作是北大数学学科发展的最早溯源。

不过,北大数学学科的正式成立,要从1913年北大数学们招生算起。这是我国现代大学中第一个正式教学的数学系,被当作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开端,也由此开启了北大数学学科强盛的百年之路。

刚创立的北大

那时候,现代大学刚刚进入中国不久,学科建设还不完备,即使是北大也需要在黑暗中不断探索,有时候难免会走一些弯路。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锐意改革,为北大注入了全新的血液。除了重新整合北大学科、重新梳理文理之外,蔡元培校长还专门成立了“数学门研究所”,进一步加强了数学的地位。

1919年,北大改“门”为“系”,各学科发展焕然一新。针对学校各系的序列问题,蔡元培指出:“大学宗旨,凡治哲学文学应用科学者,都要从纯粹科学入手;治纯粹科学者,都要从数学入手。所以,各系秩序,列数学系为第一系”。北大对数学的重视,从来都是毫不保留的。

确立了数学的核心地位之后,北大数学学科面向全国招募数学名,并由冯祖荀教授出任系主任。

北大冯祖荀(左二)

很快,北大成立了首个数学现代学术共同体——北大数理学会,会员包括吴维清、张崧年、俞启威等人。北大数理学会的成立,也是北大数学学科发展的突破性创举。随后,在北大数学系的主导下,北京数学会、中国数学会相继成立。

北大数学学科的发展,从来都不只是满足于培养北大学子,而是要推动全国数学学科的发展。这是北大数学学科发展从一开始就定下的格局。

确立全国数学中心地位

1952年,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院系大调整。这次大调整的方向是“大学科”,将综合性大学调整为“专业类”院校。对于专业实力原本就很强的学科,在这次调整中会进一步得到加强——北大数学学科就是其中之一。

原本就实力强劲的北大数学系,整合了清华数学系、燕京大学数学系,组建成北大数学力学系,由此奠定了北大成为全国数学中心的基础。该系在几何、代数、拓扑、力学等学科领域,都有学术声誉很高的学科带头人,整合到一起,完全就是强强联手。

丁石孙(左三)参加纪念段学复先生活动

北大原数学系主任江泽涵、清华原数学系主任段学复、燕大原数学系主任许献瑜悉数留任,加上丁石孙、许宝騄、周培源等学术大师,一时间,北大数学力学系群星璀璨。全系共有29名教员,单正教授就有10人,并由数学大师段学复出任首任系主任。

凭借众数学、科学大师的专业能力和学术号召力,全国各地的年轻学者纷纷前往北大学习、交流。在这些数学大师的培养下,年轻教员逐渐成长为骨干,青年学子人才辈出,北大数学学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水涨船高。

此时,北大数院俨然已经成为国内数学学科不折不扣的中心。从这里走出的数学家,有许多在后来成为国内数学研究的领袖,他们也被称为北大数学史上的“黄金一代”。

顶尖人才辈出

在北大数学力学系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力学系分离、概率统计专业独立,北大数学学科发展更加纯粹。直到1995年,北大整合了全系数学类相关学科,成立了北大数学科学学院。

历届学科带头人段学复、江泽涵、丁石孙等人,前任北大数院院长田刚,都是响当当的数学大师。

在2002年的世界数学家大会上,田刚教授应邀在大会上作了1小时报告。这是1897年世界数学家大会成立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本土数学家,是国际数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田刚教授还在2002年当任阿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委员,也是首位当选的中国数学家。

北大数院前任院长田刚

这些重要的国际数学活动,都慢慢有了中国人的身影,而他们其中,很多人都来自北大。

100多年来,北大数学学科培养了8000多名杰出人才,从这走出的院士达30多位。他们都活跃在各行各业中,有的专注于数学研究,有的凭借数学特长服务其他基础学科,有的进入企业用数学去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北大数院,有信息与计算学、概率统计、金融数学等细分专业,除了基础数学的研究外,也有应用数学领域。

从北大数学科学学院走出的吴文俊、王选,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们是北大数学的杰出代表,也是数学学科“活学活用”的典型。

吴文俊先生

不疯魔,不成活

前不久,被称为“韦神”的北大数学怪才韦东奕的一个采访引发强烈关注:手提一袋馒头和一瓶矿泉水,不修边幅,不善言辞,用最朴素的话语接受完采访。很多不明就里的人立马一段输出,以为北大数院的学生就是这个样子的。

还有那留“爆炸头”的爱因斯坦、“裸奔”的阿基米德、不善社交的陈景润……很多人对数学家的刻板印象就是一个字——“怪”。其实,大部分的数学家都不是这样的。

能够进入北大数院的学生,有奇才不假,但他们大部分人也是思维敏捷、性格开朗的年轻人。只不过,他们要比一般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北大韦东奕

(1)纯粹的数学研究

在京剧业内,有一句人尽皆知的行话:“不疯魔不成活”,用来形容北大数院的师生再合适不过了。

北大数院是北大中思想最活跃、学术氛围最浓厚的学院之一,也是对学生的要求最为严格的地方之一:不仅选拔严格,培养也很严格。

北大数院,最不缺的就是“状元”“奥数金牌得主”,也有数不尽的少年英才,小小年纪就展露了极高的数学天赋。来到这里的所有人,都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是出于最数学的热爱和天赋,想要一览数学之美。

(2)多元化培养计划

师生们在北大数院,可以全身心沉浸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去,不管课堂内外,都有师生智慧的碰撞,随处可见埋头苦读的学生,和心无旁骛的研究者。

2009年起,北大数院实施了“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选拔优秀的年轻学子,形成了“一手抓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学科基础;一手抓科研训练,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顶尖数学人才培养模式。

此外,“3+X”讨论班、“本博连读特别计划”“拔尖计划2.0”……北大数院面向不同研究领域、不同特长的数学学生,启动了多项培养计划,让所有的天赋都能在这里找到施展的地方。

也许,这就是北大数院能够长期领跑的原因。

北大西门

今天,北大数院的数学学科在国内依然是金字塔塔尖般的存在,也是世界重要的数学研究中心。只不过,丘成桐领导的清华大学数学中心在奋起直追,世界数学巨头林立的欧美大学在虎视眈眈,北大数院想要更上一层楼,创建世界顶尖数学研究中心,还需要加倍努力才行。

参考资料:

【1】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张继平院士:40年北大数学路 | 北大黄金一代是如何培养的》

【2】北京大学官网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2年 10月 1日
下一篇 2022年 10月 1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