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轻人开始购买临期食品:省钱解压,希望避开消费主义陷阱,却囤到过期

陈欣从塑料袋中拿出自己刚从超市带回来的“战利品”:两盒原价38元的麻辣香锅,现价26.6元;两份原价12.31元一份的凉拌三丝,现价8.61元;原价28.98元的鸭胗,现价20.28元。店家还赠送了一盒原价25.2元的鸡爪。

当晚,凉拌三丝、鸡爪和一半的鸭胗在经过二次加工后,成为了陈欣和老公的晚饭。在上海,这对年轻夫妻一顿晚餐的花销,总共不超过30元。

这些都是保质期只有一天的半成品,如果第二天0点之前还没有被卖掉,就会被当成垃圾处理。为了挽回部分成本,超市推出了晚上8点后打7折的售卖活动,还能买一送一。它们和其他即将达到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范围内的食品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临期食品”。

近年来,临期食品因折扣力度大逐渐受到消费者喜爱。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临期食品消费群体以中青年为主,其中消费者年龄为26岁至35岁的占47.8%。根据艾媒数据,2021年,临期食品市场规模达到了318亿;预计2023年将突破350亿;在2025年达到401亿。

做晚饭前,陈欣把这六盒临期食品两两排列好,拍照后发到了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在留言区表达不解,质疑她浪费时间和精力,与其花一个小时省钱,不如把时间拿来提升能力,赚更多的钱。面对这样的评论,陈欣总是觉得好笑又无奈:“有没有一种可能,我过这样的生活,仅仅是因为我很喜欢,我很快乐?”

陈欣购买的临期食品 图/受访者提供

【1】城市里的食品折扣店,永远有人在排队

陈欣家里,临期食品占食品总量的60%-70%。她最常去的临期食品折扣店是盒马生鲜奥莱。通常,盒马店内当日未能售罄的日日鲜生鲜品,在确保商品品质的前提下,会被转送到奥莱店继续销售。

陈欣往家中搬运过很多这里的食物,包括但不限于四块钱一盒的鸡胸肉、打了五折的酱卤大肠、仅需原价四分之一价格的生鱼片和便宜了近30块钱的胡椒猪肚鸡。每道菜都有不同的做法。例如,酱卤大肠可以跟青椒炒一炒,或者用空气炸锅烤一下;鱼片最好做成酸菜鱼,煮米线的时候配着吃;胡椒猪肚鸡本身就很美味,分量也大,稍微热一热,和老公两人吃一份刚刚好。

比起省钱,购买临期食品更像是陈欣心情不好时的一种解压方式。“压力大的时候,我就想买点什么让自己开心一点,太贵的买了又心疼,那就买点便宜的。”她很享受提着两个塞得满满的购物袋走出超市门口的感觉,那是一种买到了便宜好物的巨大成就感。

除了盒马,家附近的好特卖也在她的选择范围内。另外,她每个月还会去一家更大的好特卖仓储店采购一次。在她的印象中,这家店一直很热闹,1600平米的空间,十几个不同的分区,几乎每个货架前都站着人,5个收银台前永远有几个人在排队。逛一趟下来,至少要花上半小时。

她囤得最多的是茶和咖啡。在拼多多上,她搜到茶包的价格是十几块钱100包,但在这里,只要6块钱就能拿到200包,而且是自己熟悉的国内大品牌,“我实在没忍住”。茶和咖啡上新的时候,陈欣买得尤其多。她平时喜欢DIY,买回来进行二次加工,做茉莉奶绿和西瓜啵啵。“陈欣不太在乎食品是否临期,家里也经常有放到了临期的正期食品,她觉得影响不大。”

食物囤积得多了,就容易出现过期的情况。对于陈欣来说,每一次清理冰箱的过程,都是一次心痛的经历。她曾在这里找到过很多被遗忘的食物:停止减肥后不再关注的鸡胸肉、各种口味的底料包和放坏了的水果。

有些食品过期了,还有利用的价值。过期的茶包可以用来做茶叶蛋;把挂耳咖啡拆开后放在厨房里,能去一去厨房的味道;牛奶过期了还能洗手或者泡脚;啤酒是做啤酒鸡和啤酒鸭的原料。“但燕麦奶我真的毫无办法。”面对这类食物,陈欣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少买。

对于那些口感变差的食物,陈欣会用空气炸锅补救。她买过一款临期的泰国干脆面,价格是原来的一半,还有两个月到期。但吃的时候,她发现口感不如正期的脆,就用空气炸锅烤了烤,把它救活了。也有救不回来的时候。比如,她买过一款坚果,还有一个多月到期,吃起来却有一股油哈味,口感很差,空气炸锅也没用。为此,她还特意发了一篇帖子,建议大家千万别买它。

真正从购买时就“翻车”的经历,周悦遇到过一次。

她在好特卖购买了一瓶250ml的葡萄味果汁,打开喝时,她觉得味道不对,加了好特卖店家的微信询问,但店员表示,食品还没有过期,这是正常的味道。周悦没有别的求证方法,只好不了了之。现在回想起来,她仍然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种不太对劲的微妙感,停顿两秒后,她说:“至少这是一种不应该出现在葡萄果汁里的味道。”

但大多时候,购买临期食品是需要趁早下手的。

陈欣见过一次哄抢的场面。近两周前,在盒马生鲜奥莱,原本正平静地购物的人群变得躁动起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一位售货员拿起货架里的某样临期打折食品开始吆喝,用原价和现价的对比彰显折扣力度之大。先前分散在各个区域的大家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以售货员为中心,迅速围成了一个圈。陈欣当时正站在其他货架旁挑选,突然,一位看起来五十几岁的大爷不知道从哪儿窜了出来,推着购物车一把把她推开,急匆匆地往售货员的方向赶,只留下她一脸懵地站在原地。

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陈欣尽量挑选人流量少的时间段过去。晚上八九点之后,货架基本已经空了,她下了班,就去捡捡漏。通常不会有人在下雨天还赶着去捡便宜,陈欣也会趁这时候打个车过去逛一逛。

货架上的临期食品及其价格 图/网络

【2】1斤肥羊卷10多元,咖喱3折

在没有奥特莱斯的县城,临时食品也同样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这个1.5米高、40多厘米宽的多层铁丝货架上,放着一些卖不出去的零食和进口饮料,都是宋芸没见过的牌子。有时,她觉得馋了,会来这儿看看有没有桃子味和草莓味的果汁,200ml,大都打7折。还有一些肉脯、辣条和薯片,它们更便宜,能打到5折。

今年7月底,宋芸从货架上拿了一块咖喱,距离过期还有将近一个月,原价10多块钱,到手只要3块钱。回家后,她做了一大锅咖喱鸡肉。但由于做得太多,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每到饭点,这道菜都无一例外地出现在了餐桌上。她独自吃到腻味,到现在还没缓过来。至于剩下的那一半咖喱,因为用武之地不再,留到过期后,就被扔掉了。

宋芸今年刚满18岁,在江西的一个小县城里生活。县里只有两家大超市,她常去的那家,从家门口骑自行车,几分钟就能到。超市有三层,临期货架在第二层一个不起眼的拐角处,后面是一扇门,上面贴着“仅限工作人员入内”。

早在很小的时候,宋芸就在超市里见过临期食品。家长曾告诉她,货架上的食品价格低,是因为快过期了。从那时起,宋芸就经常怀疑,东西卖得这么便宜,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她甚至觉得,说不定这些都是已经过期了的商品。初次尝到薯片的甜头后,宋芸对临期食品有些改观,但仍免不了对食品品质的担忧。

一次,宋芸想吃火锅,到超市的冷冻柜里随手拿了一盒肥羊卷,大约一斤,结账的时候发现只需要十几块钱。宋芸吓了一跳,平常这种规格的肥羊卷,少说也要五六十块钱。售货员告诉她,这是临期食品,有折扣。从这一刻起,宋芸的心开始有点发慌。

她自始至终没敢看保质期。从超市到家门口,她怀疑了一路,疑问不断从脑海中冒出来,“羊是不是被毒死的?”“它被诅咒了吗?”“羊会不会把我给弄死?”但她从没想过再把肥羊卷退回去,便宜的价格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它太便宜了,我就原谅它了。”

回到家,宋芸把肥羊卷倒入自热的速食火锅里,一边大快朵颐,“吃了个爽”,一边默默祈祷自己“不要吃死了”。结果证明,除了被撑到,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宋芸第一次从临期食品中获得真正的快乐,源于两年前的一次购物。当时,她去了家附近的大型超市,在临期货架上,看到一包130g的黄瓜味薯片标价5块钱,远远低于另一个正期货架上的13元,宋芸毫不犹豫地把它拿起。这价格便宜得让她顾不上瞟一眼薯片的保质期。她当时觉得,“只要吃不死,我就无所谓了。”

【3】从小节俭,希望避开消费主义陷阱

宋芸被临期食品吸引的原因很简单——货架的上方放了一个硕大的红板子,上面标着“孤儿区”

“我们是一样的。”宋芸说。父母在她一岁左右离了婚,又各自重组了家庭,从小,她基本上跟着外婆一起生活。2019年,妈妈开了一家烟酒茶的零售店,每个月会给外婆一些生活费。2020年后,宋芸妈妈店里的生意下滑,经济收入变得紧张,有时主要靠外婆每个月2000多块钱的退休金维持生活,她原先每周100多元的零花钱也被砍掉了大半。

初三时,一个亲戚来家里看宋芸,给了她一个几百块钱的红包。她不知道怎么花,每天下午去学校前,都先去“鹿角巷”买一杯十几块钱的奶茶。

宋芸是班长,经常要坐在讲台上管纪律,她特意挑选了这个能被全班人注意到的时刻,把奶茶带到讲台上喝。有些女生会盯着她的奶茶看。下课后,她们来问,宋芸就装作不在意地回答:“还好啦,一杯也才十几块钱。”但心里是美滋滋的。大家都在喝学校门口卖的几块钱一杯的冲兑奶茶的时候,宋芸喝到的奶茶是用鲜奶调制的,她觉得自己“升了一个level”。

在班级里,男生们普遍痴迷于电子产品,比较彼此的手机型号,谁都想拿到“顶配”;女生们的热情集中在化妆品上,尤其是副班长,带起了涂口红的风潮。那次,宋芸带着妈妈的300多块钱的大牌口红到教室里涂,又一次成功得到了全班女生的关注。说到这儿,她忍不住大笑:“是真的很蠢,但也很有意思。”

后来,家里的经济状况变得紧张,宋芸也通过看一些网上的帖子,希望避开消费主义陷阱。她渐渐发现,有些东西没有必要花那么高的价格去买,几块钱一杯的奶茶品牌也可以很好喝。“以前我觉得一杯奶茶十几块钱好像还好,现在我觉得你还不如要我的命。”

周悦的节俭是从小养成的。在她的记忆中,隔夜的菜,或是部分烂了的苹果和香蕉,这些稍微过期或者只坏了一点的食物,家人都会把它们吃掉,身体也从没出过问题。她耳濡目染,养成了同样的习惯。现在,在广州,25岁的她是好特卖的忠实客户。

她也会把临时食品放到过期。今年5月,周悦买了一款临期椰蓉,预计用来做蛋糕,到手时保质期还剩一两个月。但直到现在,蛋糕还没开始做,这款椰蓉也还静静地躺在冰箱里,没有被拆封,也没被扔掉。周悦觉得,虽然它过期了,但拿起来抖一抖,还是颗粒分明,说明没坏。她总想着,或许还有能用上它的那一天。“如果到那时候我发现它确实坏了,再扔掉也不迟。”

4站地铁的距离,几乎每半个月的周末,她都会特意去逛一逛。无论什么时候到那里,货架上都是满的,食品的保质期基本剩下一至两个月以上,甚至更长。用陈欣的话说:“有些食品的保质期长到你都不明白它为什么会进好特卖。”

周悦青睐各种口味的果汁,1升只要11块钱左右,足够她喝一个多星期。夏天,周悦把买来的果汁放到冰箱里,等晚上下班回到家,吃晚饭的时候,或者渴了热了,甚至看电视、刷手机觉得无聊了,都可以倒一杯来喝。工作日早上,她会选择这里的手工蛋糕,“口感柔软厚实”,掌心大小,原价将近6块钱一个,打完折后只需要3块钱。她还喜欢全脂牛奶,(250ml的牛奶)蛋白质 3.5g,喝起来才会有香味,一盒250毫升的也才3块5。一个蛋糕配一盒牛奶,这样的早餐,周悦会一次性购买5-6组,为接下来的一周做准备。

一家临期食品店内贴有“省钱像呼吸一样”等标语 图源网络

周悦上一份工作的办公地点在一座高级写字楼里,这里位于CBD边缘,稀稀疏疏地矗立着几座大厦。距离写字楼几步远的地方,有一家连锁便利店。每天下午4点后,店家会将前一天卖剩下的即食品贴上标签,打折售卖半个小时内,大厦里的白领们会陆陆续续来到店里,买下四五块钱的面包当作下午茶。后来,由于打折的即食品太受欢迎,店家将折扣从5折提到了6折。

这种节俭的观念延伸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个月将近一万二的收入,周悦能接受的衣服单价在50-80元,而且要尽可能网购,因为线下门店的衣服会贵一些;出行的方式也尽量挑选最省钱的那一种。

周悦曾试图把临期食品安利给身边的朋友们。去年年初,她从临期食品折扣店买了几包散装的小零食。在微信群里,她给朋友们发消息,分享自己的喜悦。但朋友们却觉得不好。他们认为,临期可能意味着这款零食不好吃,或者因为放得太久导致出现了变质的情况。感受到朋友明显的抵触,周悦没再跟他们提起这件事。

但家人似乎并不在意这些。周悦把临期的零食分享给妈妈和弟弟,三个人会一起讨论这款零食口感的好坏。她总是在妈妈吃的时候稍带得意地告诉她:“这个才三块钱。”妈妈对零食的价格没有概念,常常没什么反应,周悦看到了,又要再添上一句:“这个在网上卖得很贵的。”

宋芸从朋友那里得到的都是一些正向的反馈。她每次给朋友分享在超市买到的便宜零食,朋友都会带着惊叹的语气回应。话题逐渐延伸到各自在拼多多购买过的低价商品,两个人越聊越兴奋,一边把被安利到的物品加入购物车,一边约着下次要一起去超市里买到那些对方觉得好吃的零食。

除了朋友,陈欣还带动了身边的邻居一起购买临期食品。在她居住了两年的小区,邻里素不相识。直到今年上海疫情,靠着以物易物的方式相互帮助,彼此才逐渐熟悉起来,关系保留到了现在。一次,大家互相送零食,陈欣提出来,“有个地方很适合捡便宜,你们有兴趣去看看吗?”

和陈欣相熟的几个邻居都是80后、90后,他们跟着陈欣,很快就爱上了临期食品折扣店。大家建了一个微信群,陈欣自己到店里购物时,会把食物拍照后发到群里,问邻居们需不需要帮忙带些什么。其他邻居去的时候,如果能碰上陈欣想要的饮料,也会帮她带一带。要是大家都有时间,陈欣会和邻居们一起出门,来一次大采购。

陈欣也会在社交平台上给认识了很久的网友安利临期食品。她试图告诉大家:“上海真的没有那么贵。”

“这是一个给你很多选择的城市,有很多精品超市价格确实很贵,但是也有很多卖得很便宜的地方,甚至有时候会比我的家乡那样的小城市更便宜,因为小城市的打折力度是没有那么大的,可薅的羊毛也没那么多。”

【4】用临期食品犒劳自己,补充营养

相比起来,在深圳工厂里上班的欧琪的选择不算多。

她附近只有一家全国大型连锁超市。实习转正之前,每周六或周日下午3点多,她都会去超市里逛一个多小时。这家超市共有三层,欧琪从二楼进入,拿起购物篮就直奔三楼的临期食品专柜,买一些打折的饼干、巧克力、牛奶和糖果,结束后再下到二楼,看看有没有打折的酸奶。到了近五点,欧琪来到一楼的熟食区,这时候,这里多半已经打折。

欧琪买过鸡翅、发糕、卤菜、炒粉、煎饼等等,原价也不算贵,但她都觉得不好吃。后来,她在新闻上看到,这家超市曾因售卖过期熟食出现安全问题,不再购买。正式工作后,她不满足于三点一线生活,开始向外探索。一次外出办事,她路过一个大型商场,很喜欢里面洋溢着的“年轻化”的感觉。

偶尔,她也会特意花一个多小时到商场里的高档超市里看看临期打折的食品,比如粉末状饮料和奥尔良鸡翅。通常,欧琪会先对比麦当劳和网上的价格,再决定要不要购买。有些能便宜十几块钱,有些便宜几毛钱。她形容自己“有种进城看看的快乐”。

刚到深圳实习时,她的生活拮据。工厂包住宿,但每个月的工资不到2000块钱。那段时间,欧琪每顿只吃一个掌心大小的包子,一个包子一块钱。不过晚上那顿要花一块五,因为“晚餐会吃肉馅的”。她很少买衣服,只加入了豆瓣的团购小组,跟着买买护肤品。来回学校答辩的车票钱,要依靠爸爸赞助。

临期食品是个意外的惊喜。记不清是在2014还是2015年底,她在工厂附近的大型连锁超市第一次发现了这个临期食品的角落,被隐藏在卖服装的片区里。她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在零售的情况下,食品能打8折,甚至3折,“真是超级划算”。她开始偶尔犒劳自己,给自己买点零食,或是补充营养的奶制品。

工作几年,欧琪的工资已经比初期要高,她不再需要一天吃三个包子,也很少再买熟食,可以和朋友逛了街后在外面吃完饭再回宿舍。但每路过一个大型超市时,她还是会特意到临期食品柜那里看看,找一些自己喜欢的饮料冲剂和牛奶。

小县城里,宋芸已经很久没去薅超市的羊毛了。今年暑假,县里建成了一家新的零食店,不仅卖得比大型超市便宜,而且都是正期食品。去店里的人络绎不绝,宋芸跟朋友也彻底改变了购物地点。

去年,宋芸因为双相情感障碍被高中退学,大半个月前,她被妈妈介绍到一家美容院当学徒,学习美甲、美睫和化妆。她觉得挺有意思,打算学习小半年后,在那里上班,努力积攒一点工作经验,她希望自己不要太依赖外婆,“毕竟我已经成年了。”

换了新的公司后,周悦没能在楼下的便利店里找到临期打折的即食品。她觉得遗憾,只能在下午肚子饿的时候忍一忍,等两个小时后下了班,再赶去吃晚饭。

陈欣粗略计算了一下,每个月的生活成本加上要还的房贷,大约要1万块钱,除掉开支,她和老公每个月还能存2万左右。她梦想着先存够100万,提前退休,回到老家的乡下,每天惬意地在家种种花、种种菜,拍一拍自己在乡下的生活,通过自媒体继续挣钱。但现在,他们距离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陈欣觉得自己还要工作很多年。

对于几位购买临期食品的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有趣“寻宝”过程。陈欣没想过自己会有不再选择临期食品的一天,“这就是一个正常的购买方式,而且还省钱。”

(应受访者要求,文章中陈欣、周悦、欧琪、宋芸均为化名)

九派新闻记者 彭茸雯 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刘文琴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2年 9月 30日
下一篇 2022年 9月 30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