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碗荞面饸烙

#头条创作挑战赛#

老家不产荞面,不是不能种,是没什么人吃。村子里的人进了城,十有八九会去吃一碗荞面饸烙,因为自己不种,馋这一碗。矛盾吗?不矛盾。人总对自己拥有的视若无睹,对自己没有的趋之若鹜。更何况,村民们进城,不花点钱犒劳犒劳肚子,感觉白跑一趟。

过去的村民们难得进城,得把事儿攒够了、念头实在搂不住了,才会动身。县城离着老家不远,在路不是很好走的年头,坐绕村班车需要一个小时,骑自行车二三个小时,赶骡子车怎么着也得磨蹭半晌。在没什么特殊情况下,村民们骑自行车的居多。坐班车得花钱,不是老人小孩腿脚不灵便的不会坐,赶骡子车一般是往糖厂卖甜菜,有时也贩卖点土产,因为畜力车要照顾生灵,轻易不动车。

村里谁要进城,除了看病以外,绝不止自家的几件事。左邻右舍知道了,多数会让帮忙捎点东西,做饭调料、白糖、农具,没大件,全是零碎。记性好的,脑子里牢牢记住,顺便安排好进城路线:先去农贸市场、再去供销社、最后去农具店,小件的先买,大件的临回来再买。记性不好的,褪一张官厅烟、迎宾烟的烟纸,翻抽屉找个铅笔头,一家家的记在上面,进了城按图索骥,哪件也不能落下。

当时的农村自行车,多数要在后架子两侧焊两个筐,装东西方便又多。进城的时候,两个筐子装得满满的的,给城里亲友的莜面土豆胡麻油,不偏不倚,每家一份。回村时,帮乡亲们买的东西、亲友们回赠的礼物,又是两筐,有时候筐里装不下,车把上还要挂几个网兜。

骑车进城的人,去的时候高高兴兴,农民朴实,总觉得给人东西也也快乐,回来的时候,帮了人忙,有了亲友回给的面子,更快乐。

城里的荞面饸烙馆并不多,我知道的仅有两个:北门外农贸市场附近有一个,东门外马桥边上有一个。老家的村民们多在北门外的这家吃,它正巧在进城的路上,算县城的一部分,又不算繁华地段,停骡子车方便,自行车更不下话下。

这家荞面饸烙馆没有名字,或者说名字就叫作“荞面饸烙”。它也算不上一间饭馆,是个铁皮棚子,买卖好,连着铁皮棚子又搭了编织帐篷,好像手拿编织袋一样,红蓝白条纹醒目。此荞面饸烙馆存在的时间不长,我和大伯在这儿吃过两次,所以印象深刻。

荞面饸烙馆的老板是两口子,看面相应该在四十多岁,脸上刀刻斧凿的皱纹显示出他们的庄户人出身。和所有的夫妻小饭馆一样,男的做饭,女的招呼客人。面馆里没有热菜只有凉拌菜和面,也卖酒。你要是真不习惯凉菜下酒,想要个热菜,也能炒酸辣土豆丝、醋溜白菜和韭菜鸡蛋三个菜,味道着实一般。

他家的凉拌菜拌的味道极好,哪怕是碟子免费的咸菜丝也绝不糊弄。新鲜麻油炸的辣椒,雪白白的细糖,芝麻香油,独门调料泡出来的汁水,明明不想要凉菜的,吃了口咸菜也得来一盘,明明不想喝酒的,怎么着也得来一杯。酒以口杯散卖,散白酒五毛瓶酒八毛,任君选择,倒的时候酒冒边,不能端起,先俯下身子抿一口。

荞面饸烙都是现压,饸烙床子架在大锅上,暗黄色的木头和诸多农家的并无二致,多年的使用反而让它们有了古铜色的光彩。有人叫面,老板一边答应着一边放面压饸烙,饸烙下到滚水锅,不一会便熟了。竹编笊篱捞到大海碗里,一勺子热汤一勺子浇头,端到客人面前。

他家的浇头有荤素两种,素浇头是黄花木耳鸡蛋卤,荤的是肉丁茄子。肉丁可见,茄子软烂,有些囊中羞涩又好酒的客人,夹一小碟免费的咸菜,就着浇头便能喝上两口杯。

限于当时的磨面技术,荞面饸烙看上去润滑,实则吃起来口感略涩。庄户人喜欢这份粗粝的口感,唇齿间的摩挲,能更好地刺激味觉。若是城里人来吃,或许嫌这里的卤子太咸,下重苦的农人吃来,反而觉得正好。说来奇怪,农民们的日子过得苦,喜欢吃的东西也糙,莜面、荞面,哪样都是麦感味儿大,非细粮之选。或许,正如小孩子们常说的负负得正,苦加苦便是甜了吧。

荞面饸烙馆深谙农人品性,很多东西都挂着免费的头衔。香菜末、葱末每样摆一大盆子,随意夹取,面汤亦可添加。有汤有面的饭食,最得人心,荞面本身扛饿的特性彰显无余。吃一碗荞面饸烙,骑车驮物往返几十里地,大汗淋漓之下,腹中竟然不饥,怪不得进城的乡人都想吃上一碗。

一碗荞面饸烙,也算吃了城里的饭,下了城里的饭馆,对自己辛苦的生活时种酬劳,精神上的享受大于荞面的滋味。如今,荞面饸烙成了“健康食品”,在城里地位不低,吃的人越来越多。可惜,现在的荞面饸烙不再粗粝,柔柔顺顺的,少了点粗狂。没办法,日子好了,荞面饸烙也得改变啊。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2年 9月 27日
下一篇 2022年 9月 27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