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叶剑英粟裕反对出兵越南,陈云一席话,令邓小平下定出兵决心

一、70年代末紧张的中越关系

一位曾经参加过越南战争的美国老兵如此感慨:

“如果当时没有中国的援助,美国早就把越南一锅端了。”

这话其实还高估了越南,如果没有中国在背后做越南的靠山,越南恐怕在50年代的抗法战争中就灭亡了。那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家还很贫穷,但毛主席为了友善邻邦,不仅将大量军事物资源源不断送往越南,还帮越南打造了一支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

60年代至70年代的抗美援越,中国对越南的帮助就更多了,当时北纬17度线以北随处可见中国的运输车辆,仅在1972年,中国就援助给越南9166门火炮,8558台车辆,其他作战物资更是不计其数。仅从1972年6月至1973年12月,中国开往越南的运输车辆的总行程就达到了3545万公里。

那时的毛主席甚至对越南表示:“只要我们有可能,就一定满足。”

周总理也说:“援助越南是我国的重中之重!”

原本中国以为,如此善意的行为可以获得一位坚定的盟友,但没成想居然养了一头白眼狼。

70年代的越南军队

1976年越南统一后,就像习惯了伸手要钱的人一样,又开始频繁派人向中国讨要很多不切实际的援助。中国实在没法满足越南的要求时,越南便向当时已经与中国交恶的苏联投怀送抱,这正中苏联高层的下怀。

当时的苏联需要越南在中国的南方挑事,为此吸引中国的注意,并消耗中国的实力,而且他们还看上了越南的优良不冻港;越南呢?他们需要苏联提供的技术和物资,越南黎笋集团还放出豪言,称即便没有中国帮助,越南有了苏联这个靠山,一样能成为地区大国。

野心勃勃的黎笋集团在越南国内铲除异己、完全控制本国经济后,便像一头贪婪的野兽一样露出了锋利的獠牙,无视国际社会的谴责主动对外用兵。

中国便是他们的首要目标,从1974年初开始,越南在中越边境就频繁制造流血事件。

1977年初,越南开始了排华政策,不断驱逐华人华侨,有敢违抗者直接出动军警镇压,无数同胞遭到了殴打和枪击。排华顶峰期的1978年4月到7月,被越南当局驱赶的华人华侨就有16万人之多;

1978年6月29日,越南加入苏联的经济互助会。同年11月3日,苏越正式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这就相当于苏联和越南在对付中国上已经达成“统一战线”;

1978年12月20日,越南悍然对柬埔寨出兵20万,直到攻占柬埔寨全境,他们都对中方的警告置若罔闻;

越南出兵柬埔寨

截止到1978年初,越南武装人员入侵中国领土并造成流血事件3398起,这还不包括损失轻微没有上报的恶性事件;

从1978年9月到1979年2月,越军罔顾中国警告,侵占中国领土160余处。越军士兵不仅推倒中国界碑,还在1978年11月1日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广西庭毫山流血事件;

……

在庭毫山事件中,越南军队不仅占领了庭毫山,而且在中国士兵保持克制、始终没有开枪还击的情况下,杀害了中国边民8人,打伤了数十人。

更为无耻的是,中国政府因庭毫山事件正在气头上时,越南居然恶人先告状,声称庭毫山事件是中国武装侵略越南的“恶劣行为”,使其瞬间上升为国际事件。

可中国政府早就一眼看穿了,越军在庭毫山挑事,无非就是给苏联递交投名状。

从这时候开始,中国和越南的关系降到了史上最低点。

50年代的朝鲜战争让全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很多国家从此之后再也不敢挑衅中国,但为什么越南敢冒这个风险呢?

1979年越南排华事件

首先,越南从1950年到1975年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战争,而且还是接连打败法国和美国两个大国,这无疑给了他们很大的自信心,觉得可以和世界强国相提并论了。再加上苏联的支援,野心愈发膨胀;

其次,越南人骨子里的反美情绪丝毫不输朝鲜人,中美外交上的缓和令越南政府以为中国即将投入资本主义的怀抱,所以他们想对中国实施战略上的报复。在他们看来,如果打赢了中国,那越南就会成为世界上唯一接连“掀翻”美国、法国、中国三个大国的军事集团,国际地位也会一夜暴涨。

最后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深深根植在越南人心中上千年的反抗中原王朝的观念。越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在越南人眼里,中国人就是喜欢欺负他们,他们也一直对中国人怀有独特的仇恨心理,这一点是中国无论怎么援助他们都改变不了的。

对越南一而再而三的挑衅行为,中央军委进行了多次讨论,决定要出兵好好教训教训这个胡作非为的“混世魔王”,给冲突事件中的死难同胞和受到“排华”压迫的华人华侨讨回公道!

邓小平也说:“小朋友不听话,该打打屁股了。”

按理说,中国对越南开战应该是引发中央军委的同仇敌忾,会全票一致通过。但实际上,对越南用兵的决议是经历了一些争论的。

毕竟,打狗还是要看主人的。

越南高炮部队

关于出兵越南的问题,中央军委的63名战功赫赫的委员们分成两派,一部分人坚决支持出兵,另一部分人不同意出兵。

不同意出兵的以开国元帅叶剑英和开国大将粟裕为首,他们认为中越战争很有可能会使苏联介入,越南也正是因为有了苏联的支持才敢和中国叫板的。开战后,他们两国一定会互相勾结,苏联很可能趁着中国打越南时大举南下,与越南形成南北夹击,那情况就严重了。

70年代苏联的国力简直可以用恐怖来形容,其经济总量接近7000亿美元,钢铁产量1.5亿吨。苏联军队有370多万常备兵力,预备役则超过了2000万人,还拥有6.5万辆坦克和7.5万辆装甲车,外加近3万门火炮。他们的空军拥有1.2万架作战飞机,其中仅仅远程轰炸机就有700多架。

按照苏联的军事推演,他们只需要3个月便可荡平欧洲大陆。

叶剑英和粟裕的担心不无道理,凭苏联这种战斗民族的做事风格,谁也摸不准他的脉。不仅他们二人这样想,当时的国际舆论也对中国出兵越南持悲观态度,很多人都认为中越在南方开战之日,就是苏联袭击中国北方之时。

从军事上讲,两面受敌却为兵家大忌,而且当时的中国正值百废待兴之际,这个时候将有限的资源用到一场对外战争,是否值得?是否明智?

70年代的中国军队

越南虽为小国,军事力量却不可小觑,过去20多年,已经接连有两个大国(法国、美国)在它身上栽跟头了,万一苏联介入,中国会不会步美法的后尘?毕竟,那时的我们已经十几年没打过仗了。

邓小平也对苏联是否会出兵一事极为看重,后来他说:“中越战争不是南边打仗打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北方(苏联)的反应有多大,北方反应不大,那影响就不大。”

同时,邓小平也有了他的观点:苏联不大可能介入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战争。

但邓小平当时还不是中央军委主席,他必须要找一个有力的理由,去说服不赞成出兵的人。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从未带兵打过仗的人站了出来,就是否要发动对越战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观点,不仅给邓小平吃了“定心丸”,就连叶剑英、粟裕等一众将领都心悦诚服。

这个人就是陈云。

那么,陈云到底说了什么?

二、没打过仗的军事家

陈云同志长期主管经济工作,虽然被人称为“钱袋子”,但他一生勤俭内敛,廉洁奉公,没有一点私心,更没有为自己挪用过一分一厘的公款,他曾写下一副对联: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

建国后的陈云

虽然是个彻头彻尾的文官,但陈云在军事上的战略眼光完全不亚于那些战功赫赫的将军。

陈云如果在军事会议上发表看法,没有一个人会有意见,因为他曾经挽救了东北民主联军。

1946年的东北战云密布,国民党军加速了对我东北民主联军的进攻。他们在攻取战略要地四平后,东北民主联军被拦腰斩断为两截,形成一边在北满,一边在南满的长白山区的不利态势。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企图先吃掉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解除后顾之忧,再全力北上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在北满的根据地,进而夺取整个东北。

国民党军集结了8个师约10万兵力,兵分三路向我南满根据地进攻,而南满的民主联军部队只有不到4万人。实力悬殊之下,我军又不得不放弃安东、通化等城市。到了11月下旬,南满根据地只剩下了临江、长白、抚松、濛江4个县,兵力只有两个纵队,根据地人口只有22万,而且还面临着兵源不足、粮食不足、土匪猖獗和军心不稳的各种问题。

东北民主联军的接连失利,导致了很多之前收编的土匪、伪军的叛变,我东北解放区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就连士兵也在发牢骚,质疑司令员林彪到底还能不能打胜仗。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林彪甚至做好了放弃最后的大城市哈尔滨,带着队伍在黑土地上打游击的最坏打算。

林彪(左)

在紧要关头,中共中央东北局召开会议,讨论加强南满根据地领导力量的问题。这时候,室内热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陈云在会上挺身而出,毛遂自荐要到南满去主持工作,并说:“敌情严重,党内有意见,鉴于重大,自告奋勇。”

于是,东北局决定成立南满分局,由陈云兼任分局书记和辽东军区政委。

陈云冒着零下几十度的寒冷天气到任后,迅速开展南满地区的工作。12月11日,陈云和萧劲光、萧华等南满领导同志在七道江举行了一场军事会议,讨论部队到底是撤出南满还是留在南满,到底要不要打。

陈云这个“文官”在会上直接拍板:

“不应该撤出南满,应该留在南满!我们不走,一个纵队也不走,都留在南满!当孙悟空大闹天宫,在长白山上打红旗!”

此等“违背军事常识”的决定,瞬间语惊四座。过了半晌,主张撤退的人都懵了,主张留下来的人则爆发出阵阵掌声。

接着,陈云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虽然东北民主联军形势尤为严峻,但国民党军的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同样经历着严寒和减员。最重要的一点,国民党因为战线拉得太长,补给必然会成为困难。

年轻时的陈云

自从内战开打后,国民党军从山海关一直打到松花江,看似势如破竹,但其实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他们每夺一城、每攻一地,必要派出军队驻守,这样就使他们的进攻势头越来越弱,补给越来越困难,我军绝对有希望战胜他们。

在《曹刿论战》中有这样一句话:“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用来形容国民党军队再合适不过了,如果民主联军这时候打退堂鼓,那便正中敌人下怀,一招棋下错有可能满盘皆输。

陈云又仔细地给大家分析了放弃南满、撤到北满的后果,他说:

“如果北撤,敌人追过来照样是要和他们打仗的,我们会损失几千人;顺利撤到北满,还要打仗,又会损失几千人……我们如果撤了,敌人就能全力对付北满,到时候北满也难以保住,我们便又要北撤,那就到了苏联境内。我们总不能一直住在苏联吧?早晚有一天要打回来,打到北满,打到南满,这些战斗,又要损失几千人……你们算算,北撤是保存部队实力的有利之举吗?”

现场的干部们一言不发,都在思考着陈云说的话。

陈云接着说:

“相反地,如果我们留下来坚持南满,部队可能损失四分之三,甚至五分之四,但只要守住了南满,就不会失去掎角之势,就可以牵制敌人大批部队,使敌人不能集中力量去打北满!”

为了让大家理解得更深刻一些,陈云还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东北的敌人好比是一头牛,牛身子是专门朝着北满去的,在南满就留了一条牛尾巴。如果我们松开这条牛尾巴,那就不得了了,这头牛就要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就危险了;可如果抓住了这条牛尾巴,那就了不得了,敌人就进退两难。因此,抓牛尾巴是个关键。”

最后,陈云还说:“如果这个决定下错了,责任由我来负,不怨大家,希望同志们团结一心,坚持南满!”

在七道江会议上,陈云同志以精妙的分析和生动的比喻,彻底让南满诸将心悦诚服,本来已经快要熄灭的希望之火又重新燃了起来。

七道江会议旧址

不久之后,国民党集中第2师、第91师、第182师、第195师、新编22师、第30师,兵分三路向南满临江地区发动进攻。我民主联军秉承陈云提出的“死守南满”方针,和敌人陷入了鏖战,战斗打得非常惨烈,伤亡严重。

同时,林彪也从北满调集兵力,越过松花江,配合南满部队作战。果然如陈云所说,国民党军在南满、北满民主联军的夹击之下,渐渐招架不住,只得败下阵来。

东北民主联军获得了“一下江南,一保临江”战役的胜利,毙伤俘虏国军数千人。

1947年1月30日和2月3日,国民党军又集结兵力,对临江大举发动了第二次、第三次进犯,我军在萧劲光和陈云的领导下,再次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3月27日,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亲自来到通化坐镇指挥,这次国军调集了20个团,兵分三路再次向临江地区进犯。辽东军区集中两个纵队,于几天后的4月3日在柳河红石砬子、岗山地区包围了敌人主攻部队,并将其全部歼灭,其余敌人纷纷落荒而逃。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整整历时3个半月,期间东北民主联军北满、南满部队密切合作,共歼灭国民党军4万人,收复城镇11座,使国民党的“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野心计划功亏一篑。

陈云的推断完全正确,只要抓住南满这根“牛尾巴”,我军就不会失败。

毛泽东和陈云(左)在一起

后来的事实证明,陈云在东北着实下了一步好棋,不仅让战局满盘皆活,而且将我军由被动转为主动。国民党军在东北逐渐走下坡路,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从此,东北部队的发展越来越壮大,直至后来发动辽沈战役解放全东北,陈云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在很多人看来,南满堪称东北战场上的“死地”,是万万守不得的。但陈云以独具匠心的慧眼看出南满不仅不是死地,还是威胁、牵制敌人的一支利箭,背后还有北满的支持。面对筋疲力尽的国民党军,只要同仇敌忾,上下一心,并不是没有扭转局面的机会。

岂不闻“置之死地而后生”。

三、陈云卓越的战略眼光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让陈云看到了和几十年前东北战场上异曲同工的地方。

面对中央军委一众名将,陈云用他那卓越的战略眼光,一上来就戳中了苏联的软肋:

“苏联在中苏边境的兵员严重不足,苏联若想进攻中国需从欧洲调兵,而这得一个月才能完成。如果作战时间很短,苏联插手的机会就极少。”

陈云认为,目前的苏联是一个让全世界心惊胆寒的军事集团,它对美国、对欧洲都产生了巨大的震慑力。除此之外,他们还分兵干涉世界各地的事务,看似来势汹汹,但实际上犯了几十年前国民党军在东北犯的同样的错误——战线拉得太长了。

苏联强大的阅兵式

苏联绝大部分主力部队都在东欧,在远东及中苏边境的兵力最多只有70万,其中很多都是二线部队,而中国在北方部署的军队却足有200多万人。两下比较,苏联的威胁其实没那么大。如果他们靠这些军队就敢和中国刀兵相见,那八成又会重蹈1969年珍宝岛战役的覆辙,所以他们轻易不会和中国开战。

如果把苏联也比喻成一头横冲直撞的蛮牛,那么越南就是它的“牛尾巴”。

在陈云看来,这条“牛尾巴”也是要死死抓住的,如果放任不管,那么越南人就会认为中国人好欺负,就会变本加厉,到时候中国西南边境将永无宁日。

往最坏处想,万一苏联真的犯了“牛脾气”,一定要为了越南和中国开战怎么办?

那苏联就必然要从遥远的欧洲再抽调至少70万精锐部队到远东。

陈云估计,苏联若真的从欧洲经西伯利亚铁路调几十万部队过来,时间上至少需要1个月。为了保险起见,陈云认为可以抓住两者之间这1个月的极短时间差,对越南速战速决,这样苏联即便是想出兵干涉也没有机会了。

陈云的战略分析,让主张出兵的邓小平拍案叫绝,这不仅给邓小平吃了“定心丸”,也让军委一众将领顿时豁然开朗,都纷纷赞成出兵了。

陈云

邓小平全盘采纳了陈云的建议,并规定对越战争必须速战速决,时间上最好要少于1962年对印度的反击作战,要保证让苏联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1979年2月17日,当中国20多万大军分成东、西两线对越南发动自卫反击时,所有国家都为中国捏了一把汗,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苏联的态度。

可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预料,苏联仅仅只是派出了100多名战争顾问到了越南,而且还在中国北方边境附近搞了一场无关痛痒的军事演习,中国这边儿该干嘛还干嘛。除此之外,苏联没有一兵一卒越过中苏边境线。

陈云的判断完全没有错,苏联根本不会插手中越战争。

说到底,苏联眼里的越南只是一颗在东南亚的棋子,当时正值冷战时期,苏联的主要对手不是中国,而是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如若这个时候和中国发难,无疑会给已经缓和很多的中美关系增加一把旺火,全世界也会对苏联的行为口诛笔伐。

到了那个时候,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就有了削弱苏联实力的理由了。到了那个时候,就连昔日的盟友中国也不会站在苏联这边。

对越反击作战时的中国炮兵

再说了,越南被中国狠揍纯属咎由自取,中国发动战争是合情合理,国际舆论也都支持中国。狂妄自大的越南人在有了苏联的援助之后便敢自诩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如果苏联出兵帮他们和中国作战,那今后这帮人还指不定会嚣张成什么样子。苏联帮助越南,只是想利用他们牵制中国,根本不想真让他们强大起来。

更何况,中国有言在先,我们只是想惩罚一下越南,这样军事行动都是有限度的,苏联也根本找不到出兵的理由。既然中国给足了苏联面子,苏联当然也就顺坡下驴了,顶多为了维护大国的脸面搞搞演习,打打嘴仗,做些表面功夫,然后坐山观虎斗罢了。

陈云在战前的分析全部应验了,这取决于他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大局观念。除此之外,就是越南人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中国军队恪守“一个月内结束战斗”的原则,仅用了28天就连克老街、高平、谅山等军事重镇,歼敌4万余人,消息传到首都河内,政府官员纷纷逃命,狼狈至极。

中国令越南军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惨重打击,此战不仅打乱了苏联和越南的战略部署,破坏了越南的各种基础设施,还收回了当年援助给越南的大量物资。

这一切就像是在告诉世界,越南自诩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就是个笑话。

中国军队攻克谅山

整场战役,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只能坐在克林姆林宫生闷气,眼睁睁地看着不争气的越南小弟,什么也做不了。

1979年3月16日,中国军队从越南撤回,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结束,此时离战争爆发刚好过去了一个月。

不管是对东北还是对越南,陈云对战局的分析都是一针见血,招招打在要害上。陈云经常低调地说自己不会打仗,是个十足的文官,但在大局观和战略眼光这一块上是完全不分文武的。有着卓越战略眼光的领导人,往往能做出非常出色的成绩,其能力也不是一般干部所能拥有的。

(全文完)

请大家点赞关注头条号“杰瑞哥聊历史”,今后杰瑞哥会给大家讲述更多更好的历史故事!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jikehao.com删除。
(0)
极客号的头像极客号
上一篇 2022年 9月 26日
下一篇 2022年 9月 26日

相关推荐

合作联系:1152QQ041010